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不尽的桥”系人教社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何开展专题性的综合性活动,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这堂实录课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从这堂课可以看出朱老师在组织综合性活动中所作的大胆探索。课下,他立足于当地教学资源,发动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促其形成个性认知并形诸文字;课堂上,他组织学生围绕四个探究话题———谈桥论名、桥与文学、听听桥故事、桥意新释展开评析,由具体的桥到抽象的桥,由桥的命名延伸到桥的文化。汇报形式有小论文,有传说故事,有相声,使学生在交流中丰富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领略桥文化的同时,提高了文化素养。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项系列化的学习活动,是一项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编者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吴冠中的《桥之美》,参与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说不尽的桥》,大家一定对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的充满魅力的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一定情不自禁地想用文字讲述赞美你喜爱的某座桥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以《桥》为题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地全面开展新课程教学,学生们反映了许多问题,在此我给学生们提几点建议。一、坚持探究式学习首先,《物理课程标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材中探究活动与过去的学生实验相比,数量上明显增加了。八年级有18个探究活动,九年级有18个探究活动,两个年级共有探究活动36个,而九年义务教科书中只有17个学生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一些满足。其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正在构建之中,世界观也正在形成之中。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  相似文献   

4.
《桥》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课文《桥梁远景图》的基础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我把活动目标设计为: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动口、动脑,通过实地参观、访问、查阅图书资料和互联网获取并筛选信息。使学生了解桥的发展,认识古今中外的名桥,拓宽学生  相似文献   

5.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们试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下共两册。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我们作了一些尝试。1.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观,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在教学中多方面地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体验,应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例如:通过对一些小动物(如蚊子、蝉)的发声特点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发声的原理。课堂导语中提出一些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6.
提高对于专业概论课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为本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概论》课已有八年。八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说明:这是一门面向大一学生的专业教育课。具有引导学生认识专业、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等多重作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7.
《漫游语文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也是进入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课。从教材的编写意图看.是要让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节课拟通过学生从探究自己名字的来历、寓意等入手。延伸至探究名人的名字的寓意。让学生清楚地明确语文知识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人名的艺术魅力,受到一次人名美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六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材中非常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本节课《6.2-2菱形》是在学习了菱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三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就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教材是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编写的。新教材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自信中学习学习物理以前,学生们已看到了许多自然现象,或多或少对物理知识有些感性认识。有研究表明,由于对物理相关知识的兴趣,由于对物理现象的困惑及由此产生的求知欲,许多学生非常乐意学习物理。新教材注意到这一点,把…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家庭用电》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它被安排在《了解电路》《探究电路》之后,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它的主要内容有:家庭电路的各元件的介绍;学生动手组装简单的家庭电路。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节,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单元的主题是跨越代沟。因为进入八年级后学生们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亲子、师生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解决代沟问题,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以尽快地适应新年级的学习生活,是八年级学生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单元通过第一课走近父母、第二课理解老师的教学,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激父母,尊重老师,主要目标是从情感的角度实现亲子、师生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汤吟莹 《小学语文》2008,(1):98-1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有其独特的学科气质。那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开展学习,又体现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材共安排了七次综合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开展讨论等,可由于社会、学校、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课程是由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和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在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我们在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紧扣“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檀学群 《广西教育》2014,(21):119-119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操作。下面以教学桂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二十四节气的传说》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一、联系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给出的实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距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人手,为学生探究未知搭桥。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秋开始,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八省区的蒙古族学生,将从小学三年级提前到二年级学习《汉语文》课,汉语文同蒙语一样,成为蒙古族学生同人们交往的语言工具。因此,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一开始就要抓住其规律、要领,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为了帮助蒙古族学生学好《汉语文》,我们编制了与《汉语文》配套的录音教材。并在编制录音教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二度创作。下面谈一下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发现问题在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四节《浮力》中,教材安排了活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供给学生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盛有纯水和浓盐水的容器各一个,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  相似文献   

19.
第一部分学习背景分析"献给母亲的歌"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在学习了本单元尤其是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文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旨在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并为写作关于"母亲"的文章积累素材。八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个性日益张扬,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我们设想通过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察生活,去感受生活中无微不至的母爱,理解爱的多种表达方式,从而有意识地去表达自己对父  相似文献   

20.
朱飞波 《成才之路》2010,(11):I0016-I0017
作者有幸听了八年级科学《人体的呼吸》一课,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了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扩大了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更开放、更自主、更有效地学习和探究,作者作了进一步思考。以与广大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