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宁苦菜中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苦菜中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以7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对苦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通过光谱分析法测定其含量,并利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辽宁苦菜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8.18 mg/g,苦菜总黄酮抗氧化的IC50为0.62 mg/mL,由此说明辽宁苦菜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阔叶十大功劳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阔叶十大功劳中提取抗氧化成分总黄酮,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依据文献报道的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及微波法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花中总黄酮,采用NaNO2-Al(NO3)-NaOH 显色体系的510nm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结果:微波处理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率高、方法重现性好的特点.以微波法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花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82%、8.155%.  相似文献   

3.
黄豆、黑豆、黄豆芽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70%甲醇、70%乙醇、70%丙酮作为提取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豆、黑豆、黄豆芽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测定各样品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比较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对总黄酮提取率较高,其中黄豆的甲醇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92mg/g.同时表明,黄豆的甲醇提取液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对O2·-,·OH清除率分别为54.50%,61.00%.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枇杷的主要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该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三萜酸类和黄酮类是其重要药效成分;枇杷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止咳化痰、抗癌、抗病毒、抑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定枇杷根与枇杷叶中的黄酮、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在枇杷叶、枇杷根皮、枇杷根木质部3个部位中,根皮的黄酮、总酚含量最高,根木质部较低、叶最低。通过DPPH法和FRAP法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枇杷根皮抗氧化活性最强、根木质部较弱、叶最差。黄酮、总酚含量与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红薯梗、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红薯藤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总黄酮,DPPH法测试自由基抑制率.结果:衡阳、连云港产红薯梗、茎、叶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红薯茎的自由基抑制率最高达93.25%,叶、梗次之;红薯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两地的红薯梗、茎、叶中茎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红薯梗、茎、叶的自由基抑制率与总黄酮含量相关系数为0.1729,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花期非洲凤仙(Impatiens wallerana Hook. f.)为试验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非洲凤仙生理特性以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的Spd处理组:0 mmol/L、0.2 mmol/L、0.4 mmol/L、0.6 mmol/L、0.8 mmol/L,测定处理时间12 d下非洲凤仙各项生理指标及总黄酮含量.盐胁迫下,非洲凤仙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经Spd处理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降低,总黄酮含量升高.研究表明,外源Spd可以缓解盐胁迫对非洲凤仙的伤害,提升总黄酮含量且以0.6 mmol/L Spd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DPPH法测定四大药用名菊抗氧化活性,比较它们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别。采用乙醇浸提,AB-8大孔树脂纯化制备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取一定量的总黄酮配制成溶液,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经醇提、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四大药用名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黄山贡菊2.45%、滁菊2.05%、亳菊2.01%、杭白菊1.26%。经DPPH法检测,四大名菊抗氧化活性的IC50分别是滁菊139.59、黄山贡菊167.40、亳菊174.42、杭白菊175.36,即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依次为滁菊、黄山贡菊、亳菊、杭白菊,其顺序与还原力的大小顺序一致。说明中国四大药用名菊都具有丰富的总黄酮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总黄酮含量以黄山贡菊最高.抗氧化活性以滁菊最强。  相似文献   

9.
以栀子果为实验原料,研究了微波耦合双水相技术提取栀子果总黄酮,实验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维生素C、芦丁为对照品,研究了提取物对O^2-·、·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微波连续辐射3 min,料液比为1∶30(g/mL)、微波功率为350 W、磷酸氢二钾用量为4 g、乙醇浓度为80%时,总黄酮得率达到最高,为1.71%.栀子黄酮对O^2-·和·O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对O2-·的清除作用较Vc弱,对,OH的清除作用弱于Vc及芦丁,清除率与黄酮含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对黄秋葵果皮和根进行回流提取,以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测定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秋葵果皮和根的EA层萃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55.411、45.845 mg没食子酸/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293、12.177 mg槲皮素/g,对应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64.02、96.67μg/m L.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黄秋葵果皮和根在质量浓度1 000μg/m L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28和0.156.相比较来说黄秋葵果皮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常太库区红壤土山地枇杷园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对解放钟枇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施枇杷专用的配方肥料能够明显促进枇杷增产,改善枇杷的果实品质,可在枇杷生产上推广应用.与CK相比,枇杷冠幅增加58.95%,干周增加20.5%,单位面积产量提高42.18%,枇杷果实平均单果重增加3.2g,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2%、可溶性总糖提高1.3%,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降低0.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确定枇杷酒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测定条件。确定了NaNO2、Al(NO3)3和NaOH浓度分别为4%、0.5%和6%(质量分数)时最适合用于枇杷酒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最后,通过芦丁标准曲线确定总黄酮含量。以上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可以作为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枇杷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明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3):26-29,54
综述枇杷果实采后生理,涉及果实呼吸速率、乙烯产生、细胞膜透性、主要营养成分构成、果实硬度变化及冷藏果实果肉木质化发生;讨论枇杷果实耐贮运品种选择,采前田间管理,采收,选别和分级,包装和贮藏保鲜技术;并指出枇杷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提取枇杷果实总RNA,根据RNAseq数据库查找得到的(液泡膜质子泵V-ATPase)基因片段序列11个。设计引物,采用RACE技术,获得质子泵V-ATPase cDNA的全长,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在80%以上,为质子泵酶基因V-ATPase D亚基基因。经q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对枇杷果实有机酸具有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后枇杷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下贮藏过程两个枇杷品种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解放钟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在贮藏前10d,果实硬度变化不明显,早钟6号枇杷果实硬度还略有增大现象;贮藏后期,枇杷果实硬度逐渐减小。类胡萝卜素与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趋势,而在采后前期果实PAL和POD活性均持续增加,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在20℃下PAL和POD在枇杷果实木质素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莆田市枇杷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莆田市枇杷品种资源丰富、发展势头强劲,但存在认识不到位,产、销、管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认为发展莆田枇杷业,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优化品种、规模经营,综合开发利用枇杷资源,走优质、高效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提出利用枇杷的药用价值,发展“莆田枇杷中草药”;同时,充分发挥山区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推进枇杷产业化进程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选取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提取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的总黄酮。从乙醇溶液的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料比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最适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适宜提取条件为:70%的乙醇溶液,浸提时间2h,浸提温度为70℃,液料比30:1(mL/g)。在以上条件下,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6.745%。  相似文献   

18.
Chinese bayberry Myrica rubra is a very popular fruit in southeastern China. In spite of its wide consumption, no allergies to this fruit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Here we report on a 40-year-old woman suffering from anaphylaxis to Chinese bayberry fruit. Prick-prick skin tests revealed strong reactions to fresh Chinese bayberry fruits as well as to peach, and weaker reactions to some other fruits including apple, melon, and banana. ImmunoCAP analysis revealed identical titers of specific IgE (4.3 kUA/L) to peach extract and its lipid transfer protein (LTP, rPru p 3), which was confirmed by detection of a 9 kD band following immunoblotting. Immunoblot analysis with Chinese bayberry extract gave bands of 22, 45, and 90 kD, but no 9 kD band was recognized. There was also no evidence of LTP recognition for loquat (36 kD) or melon (24 kD). This first report of a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 to Chinese bayberry fruit in a patient with LTP-mediated peach allergy indicates that other as yet unidentified non-pollen related fruit allergens are involved in this new severe fruit allergy.  相似文献   

19.
莆田市常太枇杷园土壤肥力与果树营养状况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莆田市常太镇枇杷园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园土壤偏酸,全N、Mg供给不足,B供给严重不足。有效P含量不高,K、Ca、Cu、Fe、Mn、Zn土壤供给充足,并有偏高趋势。枇杷叶片N、P、K、B、Mg质量分数未达到适宜指标,Cu、Mn、Zn、Fe含量偏高,与施用含重金属农药有关。据此提出了合理施药、培肥的农艺措施,为生态果园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中将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苦荞籽粒烘干、粉碎、混匀,各称取2.0000克,三次重复,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海拔710m处,黄酮含量最高,为2.269%,然后依次是海拔1200m处和海拔248m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15%、1.879%、可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苦荞中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