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 《当代电大》2002,(7):10-1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李平 《当代电大》2001,(7):9-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李平 《当代电大》2003,(7):12-14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6.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者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蚀》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包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  相似文献   

8.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者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蚀》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包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  相似文献   

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2 《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和林老板的形象 (1)《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不是因为林老板无能,而是那时的社会所造成的。第一,是由  相似文献   

1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和林老板的形象1)《林家铺子》的倒闭,不是因为林老板无能,而是那时的社会所造成的,第一,由于战乱,资金周转不灵,财源枯竭;第二,由于小铺的主要对象农民生活日益  相似文献   

13.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茅盾作为作家知名于世之前,在文学与生活两方面已有很深的积累.然而,他“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而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一幕”,以后才开始创作的.他在因处女作《蚀》一举成名时就说过:“我的职业使我接近文学,而我的内心的趣味和别的许多朋友……则引我接近社会活动.”确实,茅盾在生活方面的积累,尤其是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八年从事革命实际工作的经验,较之文学积累,对他的创作具有更为重要的决定意义;他在经历革命锻炼和考验以后再从事创作,并以反映革命的实际进程为指归的特点,在一般的左翼作家中也是卓异特出、鲜有匹比的.  相似文献   

16.
黄药眠的小说《陈国瑞先生的一群》等作品被视为抗战时期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但他在创造社时期创作的一批小说却长期湮没无闻。这批作品中,短篇小说《毒焰》、《A教授的家庭》、《工人之家》以及中篇小说《痛心!》、《一个妇人的日记》,它们的内容和主题都烙上了彼时作者生命体验、革命信仰及文艺主张的印记。同时,它们在题材选择、情节模式及主题升华等方面,与蒋光慈式的"革命文学"若合符节,但在书写重大事件、表现革命动力等方面,则与蒋氏革命小说颇有参差,也因此不被当时的读者青睐。然而,这批作品在思想主题、人物刻画、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贯穿于黄药眠小说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也成就了其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17.
提起“恋爱与革命”,很容易使人想起大革命后曾流行的“革命浪漫谛克”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被人们用“革命 恋爱”的公式予以概括。包括《幻灭》在内的《蚀》三部曲,虽然比这批革命文学作品出现要早些,而且也曾遭到过革命文学阵营的讨伐。但在表现主题的艺术切入角度上,在人物的生活经历选择上,却又与这类革命文学作品呈现着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茅盾小说的艺术生命力更长久些。在以前对它们分别研究中,确实不把其归入一类,因此也就难免存在局限。本文拟把它们联系起来考察,以便从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研究这一文学现象。限于篇幅,仅选茅盾的《蚀》的第一部《幻灭》,从这里入手进行一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正> 《子夜》是茅盾的成名作。在此之前他虽然已创作了《蚀》三部曲、《虹》、《三人行》、《路》诸小说,但那大抵都是写时代风雨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姿态的,是他“真实地去生活,经历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一幕”之后,有所感,而要“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光”(《从牯嶺到东京》)的结果。说到底,这些  相似文献   

19.
铁凝文学创作二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凝的文学创作与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学的时代潮流同步相关而又若即若离,这一成功的创作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她对诗意美的追求和对人物隐秘及丑陋的探掘所形成的两种不同创作风格的交替和包容,或可凝炼成一种新的风格;在她关于短篇创作的“景象说”所指导下创作出的一些出彩之作建立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意想不到”和“猝不及防”说却使她一些作品缺失了原汁原味的真实;铁凝长篇小说《玫瑰门》中所创造的司猗纹这一“国产”的独特形象,因其包孕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意义,具备了向典型形象行列迈进的实力而有着明显的文学价值,但《玫瑰门》又是有着可以克服的缺陷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