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振荣 《家长》2022,(1):186-188
<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长为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生物学科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将社会责任感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事务,使学生在面对社会事件时具备正确是非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人们认知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直接关联,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责任。事实上,社会责任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单纯是思政课程要开展社会责任感培养,其他主流学科同样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可以精细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优化个性化思政教育方案。数字技术还能协助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数字技术能聚焦社会问题,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全方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行为特征和学习状况。数字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思政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数字技术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进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造力与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数字媒体时代,数字技术能使工匠精神的思政课堂更加鲜活、思政传播更加立体、思政教学更加真实、思政教育更加深入,有效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推动高校数字思政的良好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从更新工匠精神的正确认知、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制定数字技术规范制度提出优化路径,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正>中小学思政教育是引导中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切实发挥其作用,就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从教育方式层面激发学生兴趣,从心理层面引发学生情感认同。由王如新、赖菡、张惠玲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一书,结合初中思政课学科特征,从学科视野、公民视野、社会视野、国家视野和生活视野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行解读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帮助思政教师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模态,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性。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含义与特点,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加强价值观指引、提高教育方法“人本性”、优化网络思政教育方法、优化新媒体教育话语方式等策略,以期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6.
邵成 《教师》2022,(3):6-8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不断优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可以有力促进我国高素质、高品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文章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究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我国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路径依赖,进一步优化我...  相似文献   

7.
任怡 《河南教育》2022,(S1):15-16
引言: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接收与交流渠道更加多样,生活更加丰富,思想普遍多元化。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和考验。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敏锐认识到网络环境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充分利用网络,开辟思政教育新途径,打造思政教育新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什么——激励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张淳 《时代教育》2014,(11):119-120
发达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腾飞,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信息时代里,高校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成才,培养全面协调发展大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信息时代里,高校要不断挖掘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找到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的策略;不断总结思政教育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施索华、裴晓涛主编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2018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四章展开,包括理论基石篇、理想信念篇、核心阵地篇、励志奋斗篇。该书从多种角度对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深入解读与全面贯彻,主要通过实录方式,呈现100位思政教育领域知名教师的课堂讲授理论,为思政教师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教学思路,同时,让更多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思政教育,感受思政课堂的乐趣。此外,该书添加"专业课教师说"部分,立足其他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全面解析和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我国一直倡导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新时代的高校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在新时代下,不仅要思考思政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导向,鞭辟入里地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更要主动探究新时代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实现的策略和方式,实现对思想意识和生活实践的回归。从研究思政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入手,分析当今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对人文关怀重视不够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实现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学科作为思政的有效载体,围绕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语文学科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让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从而发挥育人育心的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社会的质朴情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持续改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有了稳步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学生参与度和听课注意力,使学生对课程形成正确认知,除了真正理解思政课的意义与功能外,还要内化为情感认同与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加开阔的教育思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积极督促高校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将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并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从思政教育重视程度、思政教育融合力度、二者融合形式、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师德建设等方面思考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现实问题。最后从构建个性化理论教学体系、丰富育人主体、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思政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等角度,研究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专业课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然而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应付式思政教育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兴趣不足,从而制约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针对各高校而言,需不断提高对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视度,将该理念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教育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优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越发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明显作用。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发掘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同时也能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刻板观念,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完善综合素养。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加强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大思政”格局构建阶段,高校艺术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于守正创新中促进思政元素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大学生对思政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特性特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对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考量,又要确保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确保党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有效增强思政元素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实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物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优化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正积极寻求适应智慧思政时代的创新策略,以优化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思政网络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此,概述了智慧思政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高校思政网络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校思政网络工作领域的拓展方向,探讨了智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网络工作新领域的实践策略,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水平以及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连宸琰 《成才之路》2023,(11):13-16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在生活适应、学习与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作为媒介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思政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我认知功能、社会适应功能、精神动力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高校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社团建设也随着社会的需要在不断的变革,社团的成立与建设通常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由学生自行建立。学生在高校社团的交往活动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的作用。故此,文章将进一步探究高等院校社团的建立与学生思政教育,以期为我国的高校社团建设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