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对传统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特征,探究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发展路径,对于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思政学科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发展路径。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思政学科的课程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从教师学习的角度来看,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重、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化、构建开放式的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李萍  黄海英 《大学教育》2023,(19):74-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思政课体系中的支撑学科,在课程思政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原理课与各门专业课程育人方向和功能的一致性、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天然联系、打破原理课与专业课程学科壁垒的教学需求是原理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论逻辑;机械制图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契合性、与唯物辩证法的统一性、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合一性、有助于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生成性构成了原理课与机械制图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逻辑。文章认为可以从“工文结合”角度探索原理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路径:提升机械制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政自觉,建立原理课教师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合作交流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宋莹莹 《职教通讯》2019,(16):67-74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学生评教系统中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及教师背景性因素的探索,发现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整体较好,教师能够投入热情积极备课,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受学历、职称、企业经验、骨干教师、专兼职、任教课程等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完善培训帮扶机制、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分类分群教学实施及优化课程、学生与教师间的结构安排等措施提升教师教学热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推动形成“大思政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新进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能力上存在政治素养不高、教学技能不强、协同能力偏弱等问题。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教学本领、完善师资机制保障等优化提升思政课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思政课的内在要求。要从价值维度、主体维度、实践维度三重维度着手,以党的价值理想厚植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标准,确保在实践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力工程,核心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推动高校思政课从工作理念、管理机制、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育模式、考核评价六个方面向中小学延伸拓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建设,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理念共通、机制畅通、队伍打通、教材贯通、教学融通、资源互通,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推动形成学生学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全社会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关键”课程能否办好则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高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表征,包括素养表象层、素养积淀层和素养支撑层等三个维度,囊括五个类别、九种能力(态度)和三十五项具体行为,研究发现时下学生视野中的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外在形象和语言、教学内容拓展和工具依赖程度、知识积淀和培养目的、专业精神态度、自身政治素养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可以通过健全思政课教师规则体系、提高基本素质,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学知能,筑牢思政课教师思想堡垒、锤炼过硬素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好议题、创设好情境、设计好活动,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整合情况,发现当前思政课内容整合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相邻学段内容衔接不畅、模块间内容协同性不强、教学主题提炼不够、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问题缘由主要在于:相邻学段互通性不足、学校缺乏内容整合教研机制、思政课缺乏学科大概念引领、教师较缺乏“大思政”观念。鉴于此,通过开发衔接课程、建立教研机制、立足核心素养提炼学科大概念、确立“大思政”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以增强思政课内容整合教育实效,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0.
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可以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加有趣。课程内容上要进行系统优化,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生长性课程有机整合。思政课呼唤更有价值、更有温度、更有情感的教学形式。办好思政课的关鍵在教师。打造思政课“三支队伍”,才能确保思政课高质量开设。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培育后备力量的重要摇篮,必须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指示要求,把讲政治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切实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尚待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研究实施的建设体系尚未完善统一,部分师生还没有将思政教学转化为潜意识,这些都严重影响到该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地。文章以该课程为研究载体,探析课程思政元素,研究实施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以期为计算机学科以及其他专业课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信念、创新思维、宽广视野的新要求新内涵。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锤炼不足、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欠缺、教师创新能力薄弱和教学工作受社会不良现象冲击等挑战。因此,教师应坚定政治信仰,高校应重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培训体系以及完善思政课教师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效思政课堂需要从“进门”到“出门”始终贯彻学科育人立场、学生中心意识和核心素养培育导向。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深入备课,明确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高立意,进行高水平的课堂规划,找准思政课堂的科学入口;在推进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情有准确了解,把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契合点,创设适切情境,疏通教与学的柔性接口;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时,需要着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落地方式,为学生思维进阶搭建适宜的阶梯,创设课堂教学的高效出口。三者形成合力,高效达成思政课堂育人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思政课传统的课时设计方式与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为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思政课教学应充分认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定位,围绕议题确定学习单元,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并从学科内容逻辑化处理、学习目标素养化设计、教学情境结构化创设、学科任务序列化设置、教学评价多元化实施等方面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应同时兼顾存量优化与增量培育,即以“六要”“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推进现有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职业成熟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化与一体化培育,推进培育对象整体素质契合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思政课教师。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已由过去的一般学科教师转变为德育首席教师,承担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的神圣职责。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凸显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引起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围绕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与教师合力育人的意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交流、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协作效果评估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等着力点,从完善学校党委领导的育人组织体系、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交流制度、建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制度、确立协作效果评估制度与激励制度4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具有精准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等价值意蕴。然而,当前高校系统内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人工智能教学素养不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力不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在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多方主体参与开发与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以期有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思政课的教育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从加强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提升教师素养四个维度,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