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一个多么诱人而又不易获得的东西。谁不希望成功? 经过8年的奋斗,北京天桥建筑公司成功了! 8年前,他们默默无闻。三十多个建筑业退休老职工和待业青年凑在一起,一间破屋,两把残椅,这就是他们当时的全部家当。如今的天桥建筑公司,赫赫有名。职工发展到4千名,拥有1500万元的固定资产。8年来,他们为国家上交税利2100万元,平均每年260万元。天建的老少爷们儿说起8年的艰苦历程,天翻地覆的变化,无不称赞他们的带头人——公司的总经理兼支部书记胡振敏。 37岁的胡经理,一表人才,1米7的个儿,浓眉  相似文献   

2.
刘鹏 《北京档案》2007,(6):34-35
天桥位于北京城南部,前门以南,永定门以北.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  相似文献   

3.
北京天桥地区是中国传统艺术流派的集中分布地,因此它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老北京文化的名片.近几年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天桥地区以传统艺术流派为对象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快速发展.以天桥地区为代表的老北京文化为北京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闻名中外的天桥市场,是劳动大众的乐园,这里不仅货物齐全,杂技繁多,而且是北京小吃的大全,出了不少名家老号。在这美食如林的天桥,能够名扬京城的小吃,实属不易。这些名吃之所以出名,他们无不具备这三条:一是物美价廉,二是干净卫生,三是服务热情。现小记如下:  相似文献   

5.
天桥是老北京平民文化的中心,它与以皇城为中心的皇家贵族文化,一同构成了老北京地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蔡禹龙  谢华 《北京档案》2021,(11):53-55
北京天桥是近代北京平民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北京历史记忆中的文化符号.民国初年,天桥地区的逐渐繁荣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对官地使用的规划与规范成为当务之急.从1914年至1930年,天桥官地的租赁与售卖成为北京市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天桥官地的售卖成为民众关心、媒体报道的热点.天桥官地的售卖从地理空间上呈现了天桥官地的大致分布情况,从社会空间上体现了市政管理过程中内务部、京师警察厅、天桥商会与底层商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天桥货声     
所渭货声,即指行商小贩的吆喝声及响器声.笔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住天桥附近,对天桥市场的各种吆喝声印象极深.  相似文献   

8.
天桥市场     
天桥市场俗称天桥,坐落在北平前门珠市口南,永定门北,金鱼池大街迤西,虎坊桥往东.中外闻名,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9.
赛金花,安徽人,原名赵灵飞,后数次改名,十六岁时为洪侍郎妾.洪出使英、德钦差大臣,赛金花随往,居柏林数年.后来洪钧病死,赛金花当了名妓,四十多岁时,居住在天桥永安路北边居仁里胡同16号北房内.  相似文献   

10.
天桥的桥     
电视连续剧播出<天桥梦>时,主题歌的头一句就是"天桥没有桥",当时不少青年和孩子们都问我:"天桥没有桥,为什么叫天桥?"这是一些古装电视片不尊重历史,误导观众.  相似文献   

11.
实说老天桥     
正一提到天桥,老北京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自打2004年重新修建了永定门之后,仅过了九年,而今又使天桥这座历史建筑实现了"新生"。看来人们正在以复建历史文化载体的方式,搭建着发展与记忆的桥梁。一、天桥的桥天桥始建于何年,史无详载。早在元朝,这里是大都的南郊,为一片水域沼泽地带。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了天坛后,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延长线与城外河流的交汇处建起了一座单孔拱桥,以通"御路"。桥用汉  相似文献   

12.
天桥与名人     
崔金生 《北京档案》2010,(12):43-44
大凡都市,都有一处受群众欢迎的综合性市场,市场内有吃、喝、玩、乐、百货杂陈.如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三不管、鸟市,济南的大明湖,唐山的小山等等.而北京就是天桥市场了.天桥的名望比各地的市场的名望大、规模大、内容多,过去来北京的人,都要来天桥逛逛.  相似文献   

13.
天桥东市场     
北京天桥市场早在明代即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就形成了。那会儿天桥附近有不少河流,翠柳依依,河水滚滚,遍地纵横,风景秀丽,很像江南的水乡,是北京南部的一片风景区。每逢三月阳春,游人众多。在天桥的大桥附近,有酒楼、茶肆、饭馆等商业和一些游艺场所。  相似文献   

14.
天桥的摊贩     
解放前天桥的摊贩甚多,各类摊贩云集,多数摊贩弄虚作假,欺骗游人.笔者居天桥地区多年,特定几个摊位介绍读者,这些摊贩我多年观察,印象很深,现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天桥的教训     
(主持人):今年9月8日,我市首次采用市场手段建设的24座人行天桥,在同一天竣工剪彩。这些天桥总投资2000万元,由市内18家企业出资包建,政府没有掏一分钱。然而连日来,市民对天桥的非议此起彼伏,市内各新闻媒体也不断报道天桥建设上的种种遗憾。紧接着,市政府计划在下半年再推出10座天桥的方案,宣布延期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各地茶馆不少,因国人都有品茶的习惯,因此各地茶馆之多也不足为奇了.但茶馆的种类,大都单一,而昔日北京天桥之茶馆,不仅多而且种类丰富,规模之大,非各地所比,且都很有特色…… 在清末道光年以前,天桥真正称之茶馆的不多,大都是茶摊,即用木板搭的桌子,用白、兰布一铺,设二、三条板凳,茶客逛天桥走累了,走渴了,坐在这里饮茶歇腿而矣!另外就是卖大碗茶的散户,用扁担挑着,一边是大茶壶,一边是一条柳条筐,里边放着粗瓷大碗,喝大碗茶的,都是劳动人民,大碗茶的茶叶是次品,人们蹲着喝上两三碗,花钱少许.大茶壶的水又热又浓,大茶壶用一层棉布包着,可以保温,两碗浓茶入肚,渴累全消,扔下少许零钱,欣然而去.  相似文献   

17.
北京宣武区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正在建设以京味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天桥演艺园区,重现老天桥的胜景。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南市和上海的大世界,是这三大都市著名的市井  相似文献   

18.
天桥市中有“三王”,都是名的老字号,逛天桥的人提起“三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王”,即百年老号“海顺轩”茶馆,也叫“王八茶馆”,经理姓王,为人和善;“烤肉王”,在天桥驰名数十年之久;“豆汁王”,也是数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天桥艺人刘永春,外号叫:小鼻子小眼.刘永春他那巴掌大的脸上,长着小号的鼻子、小眼睛和一张小嘴,嘴一张就露出他那芝麻大的牙齿,这些零件一齐挤在他扁扁的小脸上,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表情,谁看了都要笑破肚皮.  相似文献   

20.
高巍 《北京档案》2004,(11):50-51
昔日的天桥,作为集中展示北京文化的中心,既是为大多数中等以下阶层的人们提供吃喝玩乐、衣箸什物的消费场所,同时又是拥挤杂乱、火烟秽水、疾疫传染、急待整治的卫生"死角".那么,当时的政府是否对此坐视无睹,什么办法也不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