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在农业、手工业以及社会分工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商业的发展与商人的活动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唐代商人的类型,经营情况和社会地位到底怎样呢?北宋初年由李昉等人编写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搜集了许多唐代的稗史、笔记、小说,其中不乏有关唐代商人的材料。本文拟从该书挖掘史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及同仁。 一、唐代商人的类型 唐代商业的发展,使得商业利润的吸引力随之增强,为追逐商业利润,人们趋之若骛。然而,唐代商人并非一个成分单一的社会阶层。从事商品买卖的除了单纯的商人外,从《太平广记》的记载看,至少还有官吏、手工业作坊主或手工业者、僧侣、地主和农民等。对这个复杂的商人阶层,我们有必要作一鉴别。  相似文献   

2.
《太平广记》中收入昆虫类,凡七卷,在动物类中仅次于狐、龙、虎等类。昆虫一类在汉魏以来志怪小说的流变上具有代表性,故而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太平广记》中昆虫类的特征、流变及其在唐代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3.
唐代游侠小说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唐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那么唐代游侠小说则在唐代小说领域中占有了一个重要席位。唐代的游侠小说流传到今,大都收录在宋初所编的《太平广记》之中,从卷193至卷196四卷共25篇,除去唐以前及唐以后个别篇目以外,绝大多数是唐人作品,就内容而言,这些作品大致可分成下列四类:  相似文献   

4.
《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小说故事集,以唐代的作品居多。其中,虎类精怪故事占据了八卷的篇幅,本文主要对《太平广记》中的虎类故事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此类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虎类精怪故事的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太平广记》收录“梦”类小说共七卷,可分为四类,即“梦休征”“梦咎征”“鬼神”“梦游”。这些小说是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根据传闻改编、杜撰的作品,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时代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太平广记》中唐代之前的“梦”类小说甚至不能称之为小说,更像是故事梗概。而唐代之后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文学价值极高,具有愉悦性情的功用,有“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0,(4):103-107
<正>《聂隐娘》一文,出自于唐代裴铏的《传奇》(一说出于袁郊的《甘泽谣》),《太平广记》将它归于"豪侠"一类,所谓的"豪",可以依其字义,指涉多种不同的层面,但其中"豪"所涵纳的巨大影响力,如"豪强""豪雄""土豪",与其不受常规检束、任性而为的行事风格,如"豪放""豪迈""豪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太平广记》收录的篇章,从汉末到北宋皆有,但"豪侠类"4卷25篇,除了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法制较为清明的一个时代。唐代各时期的法制情况在《太平广记》中均有所反映。从《太平广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初帝王恤刑重典,各级官吏秉公守法,办案尽心竭力,堪称法制社会的楷模;中期以后,法度渐渐废弛,但仍有少数清正之士力挽颓波,守法不移;到了后期,法制彻底败坏,人情、权势横行无忌,法度消弭于无形,社会丧失了正义,唐王朝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路。可以说,法制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唐王朝的兴亡。  相似文献   

8.
一《集异记》又名《古异记》,是唐代一部比较有影响的志怪兼传奇性质的小说集。《四库全书提要》曾称该书为“小说家之表表者”。《集异记》具体成书的年代已经不易三定,关于它的撰写者薛用弱的资料也极为有限,只是从《太平广记》的有关文字里得知  相似文献   

9.
《柳毅传》成书探微程国赋唐代传奇中,《柳毅传》艺术价值相当高,在当时流传十分普遍。明人胡应麟说:“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撰述浓至,有范晔、李延寿之所不及。”①对于《柳毅传》的艺术价值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柳毅传》在当时流传甚广,查《太平广记》我们...  相似文献   

10.
衬托对比针砭时弊———《捕蛇者说》的艺术特色江苏/王丽蕾《捕蛇者说》是唐代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时写的。“衬托对比,针砭时弊”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又分三层意思: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强调蛇毒性猛烈可...  相似文献   

11.
唐代僧人清彻著《金陵塔寺记》一书久佚,通过《建康实录》所引《塔寺记》及《寺记》、《太平广记》所引《塔寺记》的辨析,可知即是《金陵塔寺记》的佚文。由此进一步可知清彻《金陵塔寺记》在《建康实录》成书前已成书,系清彻早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张莹 《文教资料》2010,(26):94-95
唐代文化在继承中国民俗文化多样性特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其中,小说传说中有关狐的故事数量较多,很具代表性。本文以《太平广记》为例。通过对其深入解读,分析唐代狐的基本特征及狐的人性等内容,说明唐代狐的形象及其所反映的唐代的一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于玲玲 《考试周刊》2012,(19):13-14
《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传奇《太平广记》中的《杜子春传》,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通过童话式的再创造,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此作品改写前后.人物、主题等均有显著的变化。本文从自然景观——北斗的意象这个崭新的角度简要分析作品主题。分析认为,北斗星在此短篇中频繁出现是暗指仙师铁冠子作为杜子春人生导师的隐喻。  相似文献   

15.
《太平广记》中关于龙的记载与我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为人所知的龙的形象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非祥瑞性、等级低、与蛇无明显区别等,与佛教中的龙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些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一)《太平广记》《古今说海》中均有“白蛇记”。其一《李黄》篇,载李黄被一白衣美女所诱,在其家“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止”,回到家中就“身重头旋”,卧床不起,后来被子底下的身体竟全化为血水。其二说,唐元和中,凤翔节度使李听的侄子李琯,被白蛇变化的美女所诱,与其同宿,第二天早晨回家,头痛难忍,不多时“脑裂而卒“,死于“蛇妖”之害。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载:杭州有三个妖精,幻化成美女迷惑男人,害死多条人命。后来被奚真人擒获,镇压在石塔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都热爱祖国,关心政事,考察社会,体恤民生。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所以能以己之苦,度人之苦;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捕蛇者说》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石壕吏》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揭露了唐朝社会的黑暗。《捕蛇者说》通过永州人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血泪控诉,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征粮征物、官府严限追逼、差役下乡催索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石壕吏》通过对“有吏夜…  相似文献   

18.
学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文中点题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很多参考书对这句话的翻译都是这样的: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我觉得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一篇文情并茂,针砭时弊的佳作,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构思精巧,真实感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一、对比衬托,突出主旨文章开头交代捕蛇缘由时,先极力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再叙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仅就小说而言,在全国统一后的新罗王朝时期(669—935),六朝志怪、志人小说与唐代传奇就已经传入韩国。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则有《太平广记》等小说的传入,朝鲜王朝时期(1393—1910)又有《剪灯新话》、《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大批小说的传入。 中国小说传入韩国的途径很多,如商人贸易、使臣出访或学者留学等,其中尤可注意的,是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