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学校课程文化建构依然存在诸如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化”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上述问题或矛盾,是由于缺乏对课程文化的动态的理解所造成的.课程文化建构者们必须正视动态的存在——课程文化的本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2.
西北藏族地区学校文化课程应该发挥增强课程对民族地区学生的适切性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式都应充分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特点。然而,调查发现,西北藏族地区学校文化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民族文化课程功能的发挥。应该增加课程中民族文化的内容,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课程在学生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我国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课程目标取向褊狭、课程内容脱离少数民族儿童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过程简单化、课程评价缺乏文化检视等问题。构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三个维度架构课程目标体系;重视民族幼儿生活世界,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避免单一的评价观.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课程文化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过程等方面。高职教师课程文化的构建可以通过学习高职课程理论知识、参加基地实践活动和课程建设以及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恩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对课程研制的重新审视和理解需要从对文化演变的辨析入手。现时期我国课程研制的文化失落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的细节疏离于文化演变之外,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理论脱节于“个性文化”的发展理论,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脱节于“具体文化”的教育性,课程运作逻辑脱节于“隐性文化”的自组织逻辑,课程评价意义脱节于“多维文化”评价意义。课程研制基于文化的发展必须面对课程研制与文化演变的视野,课程研制的文化取向应该着力于课程目标个性文化泛化取向、课程内容具体文化境化取向、课程实施隐性文化升化取向、课程评价多维文化协化取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课程研制的重新审视和理解需要从对文化演变的辨析入手。现时期我国课程研制的文化失落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的细节疏离于文化演变之外,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理论脱节于“个性文化”的发展理论,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脱节于“具体文化”的教育性,课程运作逻辑脱节于“隐性文化”的自组织逻辑,课程评价意义脱节于“多维文化”评价意义。课程研制基于文化的发展必须面对课程研制与文化演变的视野,课程研制的文化取向应该着力于课程目标个性文化泛化取向、课程内容具体文化境化取向、课程实施隐性文化升化取向、课程评价多维文化协化取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红色文化启蒙课程在建设中应坚持的原则有:宏观上体现国家育人的大教学观,中观上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微观上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但在教学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目标知识化,学生情感认同度“浮于水面”;课程实施形式化,红色文化与学科融合为“两张皮”;课程评价静态化,课程评价类型“千篇一律”。为此,小学红色文化启蒙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课程实施上要切合学科特点进行深度融合,课程评价上要注重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方式,以保证红色文化启蒙课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加以整合,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生,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激活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现状不容乐观,突出地表现为课程目标趋向功利,课程内容民族性弱化,课程实施表层化,课程评价单一化。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整合,必须树立多元文化课程理念,追求课程目标的一体化,加强课程内容的统整化,实现课程实施的深度化,完善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民族多文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对其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对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课程实施的变革、课程评价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丰富的课程文化资源实行必要的开发、转化和利用,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课程的多元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是转变办学方式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课程文化是课程各要素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体现,是分析课程建设现实状况的理论视角。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文化主要表现为:专家取向的课程目标、学科取向的课程内容、忠实-传递取向的课程实施和分数-结果取向的课程评价,这样的课程文化特征既是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映,更是将来重建大学课程体系的动力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孙耀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55-156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概念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迷惑,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对终结性评价的盲目否定等现状,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新的体育课程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有关课程文化的诸多理解对当前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具有启示作用。有人将课程文化视为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有人认为课程文化包含两部分,一是体现一定社会群体的文化,一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有人从文化视角,认为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从课程角度,认为其包含课程目标文化、内容文化、实施文化与评价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文教材与课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把课程取向概括为六种文化,作为课程文化的重要载体,《美国语文》教材将六种文化结合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之中,显现出独特的教材风格,构建了多元的、综合的、开放的语文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文化研究的兴起,从文化学视角来认识课程问题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研究范式.学校课程的文化学内涵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是对文化价值观的设计,课程内容是对文化的选择和重组,课程实施是对文化的活化和传递,课程评价是对文化的反思和引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所需要并追求的课程文化是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科学与人文整合、向生活世界回归和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几个层面体现其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由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与课程评价文化组成的课程文化在新课改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如,课程目标分解罗列,具体实施欠缺指导,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课程实施忽视参与、平等、民主、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不符合实际的优秀化或美化等。深究其源是对作为课程文化建构中的活生生的人的本真的闲置,无视其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等学校环境内外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的不正确对待,无论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课程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一切都是活生生的人生活其中。作为课程文化的建构者,课程目标的制定者、课程内容的组织者和选择者、课程实施者、课程评价者们(统称为课程文化的建构者)都不能合理恰当地从个体的本真体验出发,所以在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文化的建构仍然问题不断,矛盾迭出。据此,我认为,体验应该是学校课程文化中值得关注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55-156
数字化进入学校课程领域,引发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围绕“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这一问题展开,简要阐释了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数字化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影响,进而从学校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之下学校课程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老年人持续学习和进修指明了价值导向。目前老年大学和老干部大学已成为对老年人实施教育和提供文化知识的关键平台,其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到终身教育的构建与完成。本研究以4所老年大学(东莞市老年大学、东莞市老干部大学、东莞市老年大学旗山书院及广东老年大学东莞学院)为例,通过对比和分析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发现东莞市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目标不完善、课程内容不够全面、课程实施方式较为单一以及课程评价缺乏多元化等问题,最后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4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助推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资源宝库。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逻辑的四个维度进行梳理,主要从师资培养、家园共育以及课程审议等三个方面阐述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其文化多元的特殊文化背景,从深层的文化层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进行重塑。实现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