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即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对该公式常利用单位圆及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推导,这里将介绍一种不同的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角变换的主要工具,它有一套完整的公式链,而这一公式链的始祖就是COS(α+β).正因为如此,COS(α+β)公式的推导一课的教学,正好让我们挖掘教材,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经典,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一章,新教材做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公式明显减少,同角三角关系由八个减到三个,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都不作记忆要求。但在课本习题及考试中难度并没有降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其中的推理及变换的思想方法,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也应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公式变为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变换思想方法。下面根据我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学好本章内容。一、掌握角的变换,分析角的关系是解决三角问题的出发点1.化单角为“复角”如β=α-(α-β)=(α+β)…  相似文献   

4.
<正>三角中有两个结论:(1)sin(α+β)sin(α-β)=sin2α-sin2β;(2)cos(α+β)cos(α-β)=cos2α-sin2β.这两个结论的结构与平方差公式(x+y)(x-y)=x2-y2-y2的结构相似,体现了数学的形式美,所以不妨称之为"三角平方差公式".公式的证明是很容易的,通过角的和差公式直接展开来推导即可.此公式不仅形式  相似文献   

5.
三角函数中的公式较多,应熟练掌握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形用,特别是变形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如:S2α,C2α,Tα β的变形公式:cosα=sin2α/2sinα,sin^2α=1-cos2α/2,cos^2α=1 cos2α/2,tanα tanβ=tan(α β)(1-tanαtanβ)。  相似文献   

6.
在△ ABC中 ,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S是△ ABC的面积 ,由半角公式tan α2 =1 - cosαsinα 及余弦定理易得一组正切公式 :tan A2 =a2 - ( b- c) 24 S ,tan B2 =b2 - ( c- a) 24 S ,tan C2 =c2 - ( a- b) 24 S .由余弦定理可得一组余切公式 :cot A=b2 + c2 - a24 S ,cot B=c2 + a2 - b24 S ,cot C=a2 + b2 - c24 S .这两组公式结构对称 ,易于记忆 ,作用类似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用于解一些三角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精选几例 ,以飨读者 .例 1 设 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α,β,γ是这三条边的对角 ,如果 a2 + b2 …  相似文献   

7.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α±β)是推导和、差、倍、半角三角函数公式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等公式的基础,这一内容是整个三角函数教学的重点.这个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公式推导中,一是要用到把角α的三角函数表示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三角函数定义的逆用,学生不易发觉.因此在导出公式Cα±β之前要先复习.二是为什么要构造α,β,α β,-β角?课本中-β的引入似乎有点突然.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学习应是学生的一种能动建构过程,因此我尝试先引出…  相似文献   

8.
赵怀信 《中学教研》2005,(12):27-31
1 公式及推导 如图1,在三面角O-ABC中,若∠AOB=γ,∠AOB=α,∠AOB=β,二面角A—OC—B=x,则 cosx=cosγ-cosαcosβ/sinαsinβ,(Ⅰ)  相似文献   

9.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主要涉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倍角公式,教材首先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证明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然后以此公式为基础,利用三角变换逐步推导出其它的三角公式.应该说,教材这样安排,一点也不浪费时间,从逻辑上看,也是非常严密的.但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这些三角变换似乎只是“符号、字游戏”或“一大堆符号的代换”而已.由于对公式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所以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几乎是机械的.从和角公式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些公式均脱胎于几何命题,所以,借助几何图形帮助学生认识和角公式及其证明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下面以三角中的几个基本公式 (定理 )的证明为例 ,谈谈向量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灵活应用 ,望能增添同学们学习向量知识的兴趣 .【例 1】 证明cos(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课本上采用解析法证明这一公式 ,学习向量后 ,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内积 )证明公式显得十分简单 ,这种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毫无疑义是符合新教材编写精神的 .证 :在单位圆O中 ,设∠P1 Ox =α , ∠P2 Ox =-β ,则P1 ,P2 坐标为P1 (cosα ,sinα) ,P2 (cosβ ,sin( -β) ) .即OP1 =(cosα ,sinα) , OP2 =(cosβ ,-sinβ) .∵∠P1 OP2 =α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为例,用构造方程的方法证明一类三角恒等式. 在sin3a=3sinα-4sin^3α中,令t=sinα,则得方程4t^3-3t+sin3α=0(1)  相似文献   

12.
高中实验修订课本数学第一册(下)的 4.7部分有这样两个三角恒等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这两个三角恒等式通常叫做和差化积公 式,有了它们,我们可容易推出: 定理:(1)sinα+sinβ2≤sinα+β2 (当且仅当α=β时等号成立); (2)cosα+cosβ2≤cosα+β2 (当且仅当α=β时等号…  相似文献   

13.
金国林 《数学教学》2010,(7):6-6,18
三角恒等变换是三角学得以大放异彩的一个基础,众多眼花缭乱的优美等式都可以简单地利用诱导公式和一个基本恒等式推演而得.人教A版必修四第三章从两角差余弦公式开始了各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历程,因此本公式是整个三角学中的一个核心公式.  相似文献   

14.
单位圆是研究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利用它不仅可求三角函数值,推导三角公式,解三角不等式(方程),而且还可实现形数变换,构造几何图形,借助图形性质,直观简捷地求解许多三角问题.兹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余松 《生物学教学》2007,32(1):63-63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结构与复制”一节中是一个重点,相关计算是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由于方法不当经常出现错误。众多教辅材料中有下列“公式”:①Aα=Tβ,Aβ=Tα;②Gα=Gβ,Gβ=Ga;③若α链中:(A+G)/(T+C)=m,则β链中(T+C)/(A+G)=m,(A+G)/(T+C)=1/m;④若α链中:A+T=n%,则整个DNA分子中,A+T=n%,C+C=1-n%。  相似文献   

16.
参考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台侧=12(c′+c)l其中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表示斜高或母线长球体的表面积公式:S球=4πR2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理)设全集是实数集R,M={x|-2≤x≤2},N={x|x<1},则M∩N等于()A.{x|x<-2}B.{x|-2相似文献   

17.
在三角公式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公式的正向应用,而且要能掌握其逆用及其变式的应用,现拟例说明公式tan(α±β)=(tanα± tanβ)/(1±tanα tanβ)的应用,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在数列章节和高考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数列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对一阶线性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时,本文从倒数换元法、三角换元法、对数换元法、乘积换元法四个方面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等)、物理、化学等课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从复习的方法上看,有着共同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本知识———数理化各门课程所介绍的基本知识体系应当在复习中弄清楚。比如平面三角,它包括两个概念(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定义)、两个性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性质)、八个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公式等)。要理清楚概念、性质和公式的内容,抓住公式主线,搞清全部公式的来龙去脉。例如,抓住cos(α-β)的公式,就可以令β=-α得cos2α倍角公式;令β=α2得cosα2的半角公式等。掌握这些公式的推演,不…  相似文献   

20.
首项为α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前n页和公式Sn=α1(1-q^n)/1-q)(q≠1)的推导方法,课本上运用的是“错位相减法”.本文另外给出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