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汉字工具书之最△中国最早的字书是周宣王时太史史籀著的《史籀篇》,全书十五篇,今存《说文》中凡二百二十三字。字体同石鼓文与秦系金文。△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分明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原书分十四篇,又叙目一篇,以篇为卷,称十五卷。宋徐铉将卷分上下,凡三十卷。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另重文千一百六十三)。分列五百四十部。△中国最古的词典是汉初学者缀辑的《尔雅》。今本十九篇。注释《尔雅》的许多著作,以晋郭璞注、北宋时刑昺等疏的《十三经注疏》本最通行。补充《尔雅》的,  相似文献   

3.
黄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士,东汉汝南郡慎阳县(今河南正阳县)人。《后汉书》卷五址三有传。明万历时何允中编辑的《广汉魏丛书》收录《天禄阁外史》八卷,署名为汉黄宪撰。之后叶绍泰编辑的《增订汉魏六朝别解》又沿袭了《广汉魏丛书》的说法,署作者为黄宪。到万历时,有人对此书的作者提出怀疑,指出它是明代人的伪作,并且确切地说伪作者是昆山人王逢年,但这一说法未被重视。清乾隆时,汝南人王谟编辑《增订汉魏丛书》,仍把《天禄阁外史》收入,王谟作的序文中虽然怀疑此书不是黄宪所作,但他却说“此书究不明为何人赝作”,其至怀疑伪作者是何景明或李梦阳等人。显然,清中期的王谟并不了解关于王逢年伪作《天禄阁外史》的  相似文献   

4.
《全宋文》裨益学界甚多,论文从地方志书与族谱文献中辑出遗文共六篇,稍加考证以作补遗。六篇文章分别是《全宋文》已著录作者之佚文四篇:向敏中《古睦青溪渡渎项氏谱序》、项安世《青溪项村项氏族谱序》、钟离松《宋宣教郎龚先生墓志铭》、吴琚《敕赐惠泽庙额记》。《全宋文》未著录作者佚文两篇:李沂《飞雪岩石壁题记》、项庸《青溪张山项氏谱序》。  相似文献   

5.
宋刘黻《蒙川遗稿》有三个版本:四卷本两种,即四库全书本和孙诒让校勘本;十卷本一种,即南京图书馆藏的清丁丙跋明抄本。本文考证《蒙川遗稿》的主要内容、三种本子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优劣,同时在方志中辑得佚文《云门福地记》一篇。  相似文献   

6.
佰三一二六卷末写有《冥报记》三字,在这一写本中记有十五个故事。《冥报记》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是唐临撰,撰者未著明年代,凡二卷,宋代以后原书已失,王重民先生根据《冥报记》清末辑本,对敦煌写本中十五个故事作了简略考据,得出下列结论说:“清末杨宁敬访书东国,得古抄本三卷;又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所引,辑其佚文,厘为十卷(冥报记),以符籐原佐世《见在书目》所载原帙之旧,具详《日本访书志》中。  相似文献   

7.
《魏志·倭人传》是研究日本早期历史最翔实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对《魏略》佚文中关于《旧志》的记载和《魏志·倭人传》中“住七八十年”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传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即有关日本列岛各国的方位里程、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记载出自《东观汉记·地理志》,其作者是伏无忌和蔡邕,它反映了二世纪初或者更早一些日本列岛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或于南宋时亡佚。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著《襄阳耆旧记》,旧时或称《襄阳耆旧传》,或简称《襄阳记》。这部杂传类的史书,大约到南宋以后已经散佚,它的零篇碎简今见于《后汉书》李贤注、《三国志》裴松之注、《文选》李善注以及《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之中。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五卷本,是宋元以来众多学者搜集佚文、递相增补的辑本。至于不久前出版的《襄阳耆旧记校注》(舒焚、张林川校注,荆楚书社1986年12月版,  相似文献   

10.
《庐山记》是宋代陈舜俞撰写的一部山志,本为五卷八篇,自明代以来惟存三篇。1900年,日本内藤湖南发现元禄十年刻足本《庐山记》并题写了跋语;1909年,罗振玉在日本发现成篑堂文库藏宋本足本和元禄十年刻足本,并分别于1917年和1928年将此二书印行,促进了此书在学术界的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郑缉之的《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令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东阳记》佚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今人纬毅等辑本之外,尚有《东阳记》佚文数条失辑,当予补辑。  相似文献   

12.
陈霆是位勤奋的作家,今存《水南集》十七卷,收诗词994首,文88篇。此外,《重修东莱书院记》、《新市镇志序》、《大珰张瑜科参(并跋)》、《唐栖镇通济桥碑》、《德清县科第题名碑》等篇,是集未收而县志有之。一些专著的序、跋,亦未收入该集而分见于有关各书。县志“艺文志”载陈氏著有《水南续集》一书,然搜集湖州历代作家著作的《吴兴丛书》,没有辑入此书,刘承干在《水南集》跋语中也未曾提及。也许此书在清末已经失传,刘氏未之见也。  相似文献   

13.
唐人记本朝卓异之事,有《卓异记》一卷。其作者历来有李翱、陈翱、陈翰之争。据今人尹占华的考证,李翱并非今本《卓异记》作者,而是《序》的作者。既如此,通过梳理历代《卓异记》目录解题和现存佚文,可推断历史上确实存在与今本《卓异记》同名异文之书。证明了与李翱相关的《卓异记》并非今本《卓异记》,从而作为今本确非李翱所作的补证。  相似文献   

14.
《陈留耆旧传》辑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留耆旧传》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一郡先贤嘉言懿行的专书。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提到了四部此类"郡书",《陈留耆旧传》位列四书之首。《陈留耆旧传》还是《后汉书》的取材来源之一。《隋志》、《唐志》均著录此书,后佚。此书的前人辑本有二,一为元代陶宗仪《说郛》辑本,仅辑出七事;一为清代王仁俊《经籍佚文》辑本,仅辑出一事。陶、王二氏之辑本,合计仅八事。其中尚有误收者。此次辑佚,辑得二十七事,涉及十六人,勒为一卷。  相似文献   

15.
《史记》之名,非迁书原名也。其见于《汉书》者,《艺文志》述刘歆《七略》称“《太史公》百三十篇”,《杨恽传》谓之《大史公记》,应劭《风俗通》(卷一、卷六)同。《宣元六王传》谓之《太史公书》,斑彪《略论》、王充《论衡》同。而《风俗通》(卷二)时或称《太史记》。是知两汉时并未有名迁书为《史记》者。本书中“史记”之名凡。八见:(一)  相似文献   

16.
《从征记》是较早的地理文学著作,留存了很多文史价值较大的资料.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对于该书的作者,学界还存有一些疑惑.通过对《北征记》的佚文进行搜罗比照,判明其作者为刘宋时代的伍缉之,又对伍缉之的生平情况以及《北征记》的亡佚时代进行探考,并论析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搜神后记》旧题十卷本,陶潜作,明代此书重新出现时,却存在一卷本和十卷本两个版本系列,一卷本不见于目录书,其原因是一卷本其实相当于十卷本的第一卷,在考察《搜神后记》的作者时,两个版本系列的区分开来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书中出现的年号,唐人类书的引用,以及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可以确定一卷本确为陶渊明所作,而十卷本则是后人撰辑的。  相似文献   

18.
郑缉之《永嘉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本文经考证提出:《永嘉记》的作者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永嘉(今温州)、东阳(今金华)二郡的经历。其所作《永嘉记》在北宋前期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虽原书久佚,但其佚文仍具有重要的经济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还对《永嘉记》现有辑本的佚文归属,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新校张先堂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P.2555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唐人诗文作品抄卷。此卷抄录唐人诗190首、文2篇,除其中的16首诗、1篇文外,余者皆系不见载于《全唐诗》、《全唐文》的唐人佚诗、佚文,因而此卷实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20.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本文经考证提出:《东阳记》的作者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今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笔者又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的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