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对话与对话教育存有相通之处,但二者之哲学异趣也决定了教育对话与对话教育的分殊。对话教育不是教育对话的子属范畴,对话教育不能代替教育对话。对二者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话论,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对话与对话教育存有相通之处,但二者之哲学异趣也决定了教育对话与对话教育的分殊。对话教育不是教育对话的子属范畴,对话教育不能代替教育对话。对二者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话论,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教育与被教育相结合并达到完美结合的途径.教育对话的开展依赖于教育主体的对话品格,即爱、谦逊、信念、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等思想素质和心理条件,这要求加强培养教育主体的以上对话品格.  相似文献   

4.
5.
对话教育源远流长,为什么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度兴起?这就有必要把对话教育与传统的灌输教育、园丁教育作一番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弄清对话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实施主因等;当我们从教学层面去审视对话教育时,对话教学与问答教学、谈话教学、讨论教学有什么不同?在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下,又将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追求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的自觉对话,是自觉研究意识与自觉方法论意识的重要体现,而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互为装点的形式对话和互为当然前提的失真对话,只能导致二者间互不理解的各自独白不负责任的盲目研究,文章试图提出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之间多元理解的融通式对话形态,并认为由此可能带来适切于一群人,一类人的教育研究类型的拓展与放达。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育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使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善于合作并使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姿态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和教师自身的种种原因,我们在观念认识和实施过程中往往误入歧途。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旨在从对话教育的概念、要素及其关系、实施误区及实施策略展开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对话”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中的“对话”术语被引入教育学后,“教育即对话”的观点逐渐为一部分学者所推崇,更有甚者要求确立教育的对话本质。但是,把对话看成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无疑是片面的,因为对话式教育的立论基础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教育只有以本真的方式存在,才能永葆其本质。在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源头上,两位教育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创造的对话教育之古典范本以原始、质朴和天然的方式呈现了教育的原生态和本真存在方式。教育赖以发生的几种主要形式都是以对话的样式存在的。教育之本真在对话,它以对话而存在,因对话而发展。教育对话本真对教育管理的启示在于:要采用顺应教育对话本真的管理方式,使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要用对话重建教育管理的内在关系,形成一种内在的良性互动机制;要用对话促进教育管理去行政化;要用对话解放教育管理人性,释放教育管理内在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方法直接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性质,我国教育的主流传统不是“对话”而是“对白”,因此人文教育开展对话就意味着深层次的文化变革。人文教育对话的目的是培养辩证和宽容精神,免于人们囿于“我一它”公式而不悟,能进入“我一你”状态的精神关系中。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的人学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今天,对话被人们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对话不仅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自我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从对话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教育基本上经过了从"对话"教育到非对话教育再到对话教育这样一个历程。  相似文献   

12.
13.
刘唱 《师道》2008,(1):7-9
一直以来,钟以俊都以儒雅、博学、谦恭并锐利、果敢、承担而吸引着我,终于有机会走近,与他面对面,感受他的睿智与深刻,品鉴他的“浪漫与欢愉”,如饮美酒,醇厚绵长,于是,对话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4.
自班级授课制实施以来,学校教育经历了灌输教育、自主教育、对话教育的嬗变。灌输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自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对话教育以人为中心,人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中反映出教育改革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随着社会对人的要求的提升,教育不能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启发心智,培养创造力,只有在师生平等的教育中,才能培养有主体性的学生。在目前大力提倡对话教育的时代,这三种教育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社会基础,思想呈多元并存、总体缓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走向对话教育——论学校教育中引进“对话”视点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波尔诺夫(O.Fr.Bollnow)的思想为线索,从人类是怎样一种存在的角度出发,揭示教育"对话"的本质.考察真正"对话"的意义,阐明"对话与讲授的两极构造"的内涵,倡导"走向对话教育"。作者强调,学校教育的课题是.不仅借助"对话"来展开教育,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真正的对话能力的准备。唯有借助这种对话教育,现代的人们才能以真正人类的姿态,摆脱非人性化的重大危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正步入对话新时代。文章以生态的眼光,系统地分析了教育中合理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人际生态,以及学生与教育的物质环境、教材的对话等环境生态,试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对话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部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19.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其实质是一种认同教育、激励教育、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内在动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目的。建立心理契约的主要方法是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