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核心素养培养和劳动教育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两个话题,核心素养培养与劳动教育存在诸多契合点: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方向,而劳动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核心素养视阈下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解偏差、内容简单并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整体规划不足、评价方式片面等。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要从贯彻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理念、拓宽劳动教育路径、统筹劳动教育实施、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十分重要。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劳动为载体,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证了劳动教育对小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影响,强调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对于推动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培养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意志等核心素养,实现“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育德”的劳动教育目标,成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以期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金华 《考试周刊》2022,(52):137-140
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是当前的教学目标,所以劳动教育在时代的发展下被提上了日程。但部分教师并不认为其他科目能够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所以只是在日常活动中安排了劳动任务、设置了劳动黑板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很多有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教师需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及意识,做好地理教学与劳动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必要性、优势、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张玲 《考试周刊》2023,(11):6-10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与体系愈发完善。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引导,同时坚持落实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劳动,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劳动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演变,其次对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问题、成因等开展了分析,最后以农村中小学为例,探究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开展策略,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教师》2019,(23)
2016年,课题组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是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因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必然导致教师核心素养的转变。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将更为突出卓越崇高的教育信念、系统广博的知识体系、综合宽泛的专业能力、宏博非凡的人格品质。鉴于此,文章从这四个方面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探明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需要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幼儿园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家—园—社衔接课程夯实劳动教育载体,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幼儿熟悉自理劳动技巧、集体劳动技巧及探索性劳动技巧融于幼儿园内外的活动中,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三个方面,着力培养为幼儿未来生活奠基的劳动兴趣、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逐渐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教育对于人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教育需要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聚焦,在素质教育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教育规划来讲,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是劳动意识养成以及劳动技能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强化劳动教育,无论是对于当前的学生成长,还是对于核心素养培育,都具有明显的价值.当学生带着明确的劳动目的去动手的时候,学生的劳动意识其实就在慢慢养成;至于劳动技能的培养,应当抓住重复与创新两个要素,在重复中形成基本的劳动技能,创新中形成新颖的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新时期背景下,通过对劳动教育提高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状况和途径进行了研究、总结,并通过具体措施验证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素养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训教学的必备元素,也是补齐"00后"和扩招生劳动素养短板的客观要求。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本位论,基于动态贝叶斯学习和模仿构建劳动教育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和支持机制,描绘了教育需要—价值观培植—技能掌握—行为塑造—习惯养成—价值贡献的劳动教育路线图。针对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不完善、技术手段缺乏、校企合作不充分、教师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改革高职课程设置,整合实训实习基地,统筹开展劳动教育与实践教学;实行多元化高职招生制度,加强教师劳动素养培养和劳动本位校园文化建设;试行新型社会化办学,以校企合作和定岗劳动推进现代学徒制等劳动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34):18-19
近些年来,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人们开始重视核心素养在各科目课程中的落实与完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增强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除了基本的文化课教育外,劳动教养也是十分关键的,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去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这都是当下各小学应该重点进行的工作。因此,文章首先阐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含义,然后分析当下各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更好地完善农村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劳动素养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党的立德树人育人方针的具体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的关键成分,而明确劳动素养的科学内涵与结构,是有效促进劳动素养培育的首要问题。立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核心素养视角下国内外相关研究,劳动素养被认为是学生在长期劳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具有育人性、时代性、具身性等关键特征。学生劳动素养的结构维度及主要指标具体包括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格三个不可或缺、相互联系的关键成分。构建我国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体系,既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视域下新时代劳动素养的内涵,又要在此基础上全面确定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表现水平,并通过建立完善监测和评价机制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属,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凌驾于劳动者之上来支配、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主体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主体间关系相异化。深入解读异化劳动的实质内涵并探究其理论根源,对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劳动的育人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劳动主客体地位发生颠倒,导致劳动者地位弱势、劳动精神式微和劳动观念模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剖析劳动的异化现象,把握劳动的育人导向,以“塑造劳动休闲观”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深化劳动价值观”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构建交往实践观”化解劳动者的交往困境,以“树立体面劳动观”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认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劳动关系的视角,通过对湖南省1名小学生的叙事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带来的长期居家学习生活显著改变了他身处其中的劳动关系,为其创设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情境,直接提升了他的劳动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进而推动其他劳动素养要素的养成。因此,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应在家校协同与合作的基础上,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和劳动关系,不断丰富劳动关系的内容,并加强劳动过程中的多主体互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核心素养和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小学劳动教育,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当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客观需求。核心素养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又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途径,这与二者之间相互契合的特点有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分别可以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和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措施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以劳动教育必修课、校本课程、学科渗透课程为第一课堂;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各类竞赛为第二课堂;以劳动基地、家庭社区和游学研学为第三课堂,将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相结合,增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小学生劳动教育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和家庭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首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次,有助于小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在劳动教育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最后,有助于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主动承担起家庭的劳动工作,学会感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因此,应该不断地强化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与研制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培育在劳动教育领域的落实,并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发展与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领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经验,以“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作为维度,由劳动文化传承与理解、劳动意识培育与提升、劳动审美养成与提高、劳动应用拓展与创新四大指标构建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遵循素养作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深度融合,并在具体情境中体现的根本特性,参照我国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建议通过开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基于情境化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制定基于层级化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和评价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