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围绕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主题,来自北京大学等14所大学的近50位博士生就改革开放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论题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这些成绩从三个大的方面概括为 :1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或者突破性进展 ;2 .教学改革到了一个收获的阶段 ;3.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进入一个深入的阶段。文章还展望了 2 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教育》2008,(4):I0001-I0001
改革开放30年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大发展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规模大发展,成为世界上在学学生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高教研究》2009,25(1)
在我国3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西南科技大学抢抓历史机遇,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科优势逐渐增强,师资队伍发展壮大,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区域产学研特色办学鲜明。西南科技大学3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就是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紧跟国家需求抢抓历史机遇、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学校规模、在校生人数、师资水平、高校科研成果、专利开发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和稳步提高,这不仅得益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有赖于教育的政策保障。但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在经费投入、特色办学、教师问责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1997年10月29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演讲稿。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有很大发展,但距“大众教育”尚远,从目前国情出发,宜采取“稳步发展”的方针;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主题为"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提交论坛的论文围绕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相关理论问题,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笔者对此进行了归纳提炼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理科学巨大进步和国际地理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我国地理教学论学科建设虽一路颠簸却始终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是由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与地理教学理论革新交织而成的。地理教学理论革新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路向,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又为地理教学理论革新奠定了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东台电大发展30年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把握机遇,弘扬开放教育主旋律;服务基层,顺应农村变化新趋势;主动出击,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瞄准市场,探索培训教育新路径;整合资源,架构社区教育新平台.在新环境下,东台电大将继续开拓创新,为振兴东台地方经济,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中,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首都高等教育始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它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首都高等教育60年发展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首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兴起、发展到成熟走过了30年的时间.进入新世纪,国务院制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3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有:独特的办学定位、独特的专业设置理念、独特的课程设计理念、独特的办学模式、独特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独特的教师队伍建设、独特的育人理念、独特的质量评估观、独特的院校长领导能力建设.我国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和谐的人才观和大学观,坚持创新的理念,坚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0年——历程、经验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恢复与调整、改革思路的酝酿与起步、改革实践的积极探索、改革目标的突破实现和改革成果的巩固完善五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的目标。3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政府间关系的解决上,今后的重点应着力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鉴于政府与高校的公益属性,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关系上,契约模式是尊重双方运行规则、有效实现各自使命要求的一种可取模式。通过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加强高等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积极发展政府与高校间的契约关系等路径选择,推动高等学校实现依法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30年,是高等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回顾30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经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一切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六十年的历程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逐步完成了对旧高等教育机构的收编与改造,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得到恢复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在经历了高等教育弱国、高等教育小国后,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并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借助数据与资料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60年来的发展特点、成就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历经个人才能、机构多样化、垂直一体化、技术合作到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企业或机构几个发展阶段,其发展演变和相互结合对知识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与适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依据,阐述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内涵的延伸,分析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投资观念和回服观念的变革,针对我国教育体制如何与WTO规则相适应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教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三个坚持”,坚定高等教育的正确方向;做到“六个兼顾”,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搞好“十个统筹”,做到高等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处理好“六个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平稳、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学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起步较晚,至今不过20多年的历史,尚处于实践、探索和完善阶段,但开展教学评估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已得到高教战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以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和评价教学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这两次改革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关系,从发展趋势来看高教改革与职教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了解这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及趋势对研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十分必要。 一、第一次改革——20世纪80年代对“干部”教育观念的突破 建国后,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就是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观念。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大学已成为高等学历教育,但由于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转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新的政策措施。但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能过于乐观地看待高校发展的规模扩展速度,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内涵发展和注重质量上。必须加强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增强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