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四年多以来,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完善这项制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监督范围方面,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在充分肯定现行规定的情况下,客观分析其不足之处,并借鉴国外有关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现行规定予以完善,逐步扩大监督范围,并强化相关制度的刚性。  相似文献   

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贯彻司法公正而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充分体现了权利制约权力、主权在民、民众参与司法和司法民主的理念。三年来的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个诉讼过程中出现的新诉讼制度。随着权力制约思潮的形成,检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缺乏公开性的缺陷日益彰显,改革检察制度的问题提上日程。于是人民监督员新制度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学界及实务部门对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类案件"上,缺乏对"五种情形"及"一项补充"的合理性探讨。对"五种情形"的监督虽初衷良好,但应警惕其异化为检察机关执法合法化的符号。对"一项补充"规定的任意探索则不仅加大了制度运行成本,同时存在民主性缺位和工具化倾向的弊端,需要在执行中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5.
杨钢 《高教研究》2007,23(2):31-3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完善外部监督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监督具有民主性、建设性、非终局性、程序启动性、局限性、代表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案件监督应独立于检察机关,由人大行使,对人民监督员任职应有限制性条件,建立人民监督员选任的法定程序和履职保障体系,构建异体监督程序机制,在检察工作中建立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完善外部监督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监督具有民主性、建设性、非终局性、程序启动性、局限性、代表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案件监督应独立于检察机关,由人大行使,对人民监督员任职应有限制性条件,建立人民监督员选任的法定程序和履职保障体系,构建异体监督程序机制,在检察工作中建立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民检察院拟作不起诉、撤案或被逮捕人员不服逮捕的几类案件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防止检察院因这几类案件无监督者而进行暗箱操作.但该制度对于人民监督员的资格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监督的质量;人民监督员意见的法律效力最终取决于检察院又似乎与设立该制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成本、范围和方式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要强化监督评议意见的法律效力,要完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检察机关深化外部监督机制的创新,是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的一种民主监督程序,对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限制权利滥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民众参与检察是克服检察权在产生之初就具有的天然弱质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使得监督者也受到了一定的有效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民众参与检察的一个尝试,虽然难以达到尽善尽美,但是毕竟是在司法民主化进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应该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有效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尽快启动立法程序,使该制度法律化,推动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涉案款物的处理.涉案款物是否得到正确处理,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和执法的社会效果.因此,为规范当前涉案款物的处理,有必要加强人民监督员对涉案款物处理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近年来检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是检察机关在决策机制上接受外界监督的一种措施。检察机关通过探索将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的逮捕、决定撤案、不起诉等部分决策环节向社会公开,使办案人员更注意证据的审查和程序的规范,更注重文明办案,有利于办案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检察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民监督员参与案件回访成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内容,充分保障了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对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促进文明执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因具备呼应群众参与司法的民主基源优势、契合检察权力治理的监督运行优势、符合追求公正司法的决策保障优势等多重优势,而步入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检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现状,发现其仍存在理念误区、定位不清和程序缺憾等运行困境。在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效能转化的进程中,宜回归参与式监督的逻辑起点,厘清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利形势,优化监督实质化的程序设置,完善高品质监督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其不仅是促进群众监督有效实现的手段,更能对检察机关实现一定的外部监督。结合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外部监督制度。最近几年,因为检察机关职能有所调整,同时出于监察委员会自身监督的需要,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革、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社会制约权力理论相契合,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现了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遏制司法腐败的目标追求。但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改变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赋予人民监督员调查取证权、提升人民监督员决议的效力等级等,是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监督权由人民检察院这一专门的机构行使。它的特点是一种专门的、外部的、单向的监督体制。这一特性决定了对人民检察院缺乏专门的、外部的监督。专门的、外部的监督是建立人民监督制度法律化的必要性基础。决定这一制度的有效性则在于如何激发人民监督员的责任心,及明确被监督主体——检察院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顺应形势发展要求,从完善检察体制的高度出发所提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改善和加强检察机关直接侦查案件外部监督机制、促进公正执法的一种制度。由于这是一项新的检察改革探索,本文拟对各地检察机关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2010年新规定使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更加体现人民代表性,选任程序更加规范,监督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建议上级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和组织案件监督坚持统一性与地方性相结合,切实落实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能,加强与检察机关内部检务监察的协调,对原"五种情形"的监督程序要进一步完善,努力扩大人民监督员工作的范围,提高人民监督员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试图通过这种试点工作来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外部监督机制,防止检察权的滥用。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必要性,并且为其寻求法律依据。最后,针对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制度困境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其目的是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了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职责、监督程序和履行职责的保障等。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具有宪法上的依据,而且符合民主监督和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破解"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难题,保障司法决策的民主化,自2003年起,检察机关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为民众参与并监督检察工作提供保障。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以及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因为缺乏立法支撑和机制保障,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对"五种情形"监督不力的问题。为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对该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