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曾以凡·高的画作《鞋》为例论述了艺术和真理的关系: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在它的存在的无遮蔽的显现。海德格尔根据画中的那双鞋诗意地描绘了一位农妇和她的农耕生活及日常体验。但事实上,那双鞋并不属于哪位农妇而属于凡高自己。因此这个论据被很多学者指出,非但不能证明上述结论,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恰好证明了它的谬误。然而,根据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和现象学上真理在艺术作品中发生的基本原理,海德格尔是否应该承担这样的指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诗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在中国画中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本文认为诗与画的融合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以诗为画”、“以画为诗”和“诗画一体”三种形态,在内在关系上具有同一性,中国古代哲学艺术精神及文人画是这种同一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题诗画,作为中国画和中国诗在精神上融合的典型标志,在宋代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融合。究其原因,与中国画在宋代的发展特征、中国诗在宋代的发展特征、中国诗画在宋代发展的共同特征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影响诗画发展的各个因素,有的通过促进中国诗画精神上的融合而为其形式融合作了铺垫,有的直接促进其形式的融合,最终开启了美术作品中诗画相得益彰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自传《哲学生涯》表现出哲学与诗并重的明显旨趣。《哲学生涯》展现了哲学与诗相辅相成的成长关系,伽达默尔从早期热爱文学的新康德主义者成长为海德格尔派的存在主义者,最终有机地将诗融入哲学之中,创立独具诗化风格的哲学诠释学。伽氏诗化思想的形成与其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背景、古典语文学的修习、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与晚期诗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德国哲学的文学传统都有内在关联。伽达默尔诗化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和语言学、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融合,是西方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传统在20世纪后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7.
以海德格尔关于玄想之思和算计之思的二分思维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江雪》诗解读,提出诗文本激发读者诗意的玄思决定其作为诗的存在,因此,在翻译诗的过程中,译者应该以开放心态解读原文,从算计之思中退出,接纳原文所激发玄想之思,创造一个足以激发译文读者以相似方式玄思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倪瓒是元代画坛名家,同时也是诗坛名家。通过对倪瓒题画诗种类、内容、风格的分析研究,展现其题画诗的清简之美,隐逸之志,以及诗与画的和谐互补。希望能揭示诗与画两种艺术门类高度融合之魅力,亦可为尚显薄弱的元代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画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并突出传统中国书法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音乐对中国画的重要性,诗词对中国画的重要性。中国画与“诗、书、乐”是有机的相互融合的整体,中国画教学中渗透“诗、书、乐”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诗是用语言做媒介,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做媒介。但一首好诗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一幅画;同样一幅好的画又往往被称为是一首妙诗。然而诗与画的融合并非易事。莱辛说:“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我想用诗家之心、画家之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无疑也是一位具有精微  相似文献   

11.
徐渭和凡高分别为东西方的世界级画家.二者在时代背景、生活经历、艺术追求和风格等方面有不同凡响的相似之处.笔者认为,徐渭的"画心"美胜于凡高的"镜像"理想美,他的"老夫游戏","画外功夫"也均高于凡高的"执迷求解"和"一枝独秀".以绘画表现自我,抒发真性情,传达对人对物对世界无比强烈的爱,这是徐渭和凡高的最大共同点,也是全世界艺术的大"道".  相似文献   

12.
从启蒙运动到现代、后现代,以诗为典型的语言艺术与以画、雕塑为典型的造型艺术的关系,经历了由差异、分离、互补、转换到交汇、融合、趋同的承变历程,体现了艺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3.
诗与画被誉为艺术表达方式上的两朵奇葩,也是历代中外学者所关注的话题。莱辛在其名著《拉奥孔》中指出,诗与画之间在描写对象的选取、媒介的运用及描写动作的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以莱辛的《拉奥孔》为一实例,在肯定莱辛观点的基础上,重新思考诗与画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揭示诗与画之间内在的差异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离离是当代陇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女诗人,"安静、沉寂"是她写诗的心理状态,也是她的诗所具有的精神气质。离离的诗将"自我"不动声色地消失、消逝在自然物象中,形成了幻化、交叠、渐变、朦胧、空寂的灵异之美。生态视域为我们解读离离与她的诗提供了一个切实的方式和角度,离离的诗为"人"与"自然"的诗性融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和科西克的"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会通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两种典型理论形态。虽然其各自的理论表述不同,却都是通过对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空洞存在的双向反思,在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地基上融合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异化劳动等理论,追寻一种能够超越二元分立的具体哲学,建构感性存在论,这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然而,由于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仍以海德格尔生存论为主导原则,因此无法克服以意识内在性为基本建制的现代形而上学。应在对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反思中,转向马克思感性、对象性原理的原则高度,以开启出切中社会现实的、更广阔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空间。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是对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富有生气的传承”。海德格尔的真理观指向一种诠释学的根本变化,即从传统诠释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转变为本体论研究。伽氏的诠释学在坚持这一本体论转向的基础上,又以“存在的扩充”的表现和“视域融合”的沟通多了一种“可操作性”,让我们更“接近”对真理的把握。“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又是解读伽氏的“真理”的活结,这一部分表现出“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合流”,即海氏的“艺术品作为真理的置入与表现”和黑氏的“过去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  相似文献   

17.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18.
研究现代诗学思想,不涉及其与语言的关联简直是不可能的。本文对海德格尔的语言存在论诗学进行了学理性的探讨,得出了“原初的语言是诗”这一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语言论诗学之思。对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论诗学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西方诗学的学术路向。  相似文献   

19.
6 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的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7 保罗·塞尚的《静物》,在1999年以6050万美元售出。8 毕加索的《双臂抱胸的女人》,在2000年以5560万美元售出。★责任编辑/黄耀强9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凡高似乎像喜欢向日葵一样喜欢这种植物。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如许多其他的凡高画一样,价格在他死后不断地攀升。在1988年的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要了解存在主义必须要知道海德格尔,"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石,要了解海德格尔必不可少要真正透彻理解"此在"。本文正是情绪状态角度对海德格尔的"此在"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