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徐老的实践经验之一,是认为“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基础不巩固,上边就建筑不起来.”“青年的特性如青丝,染书则苍,染黄则黄,在这种不定性的性质下青年工作者的责任就特别重大.”徐老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徐老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校长时,还兼任中小学课程.他热爱教育事业,更热爱“宰宰学子”.他最喜欢那些勤勤恳恳,认真负责,重视学生学习的教师.他对教员随意请假缺课很不满意,认为“没有万不得巨的事情而轻易请假缺课,是不热爱学生,没有尽到教师起码职责的表现.”有的教师请假缺课,他总是主动去代课.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市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大会上,胡朝楷同志接受了市委书记授予他的“青年红旗手”奖章。他十年来一贯热爱儿童、刻苦钻研、创造性地工作,许许多多儿童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健壮地成长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刘景昆同志从事化学教学四十多年,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渊博的化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中学化学教学做出有益的工作。下面简单地介绍他的教学经验: 刘景昆老师用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热爱科学的感情时时刻亥通过每一堂化学课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他常常说:“要想使学生热爱科学,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教育学生”。他经常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以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和“关心”来解决学生中学习上的不同问题。对待学生从不采取讽刺的态度,而是采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今天,教师注意选一些有关青年思想修养的書籍,指导学生閱讀,对于这一工作是有帮助的。这里提出“魯迅和他教导青年的話”,“和青年談古論今”,“共产主义人生观”三本書,作簡略介紹,仅供教师同志选擇学生課外讀物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都说:团的工作又忙又累,吃力不讨好,没多大干头,但我偏偏爱上了这项工作,一干就是7个年头,而且干得浑身是劲。和我一起干青年工作的同志不断地“转业”出了团门,我可算是团的战线上的“三朝元老”了。有时我也问自己:究竟为什么热爱这项工作,细细想来还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桌上,堆放着一些青年妇女的来信,她们在信中向老师倾吐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哀号:“他对我粗暴”、“他不尊重我”、“他爱上了另一个人”……这些信件使苏霍姆林斯基十分痛心,更引起了他的深思:为什么当今有一些青年夫妇常常叫嚷“合不来”?为什么结  相似文献   

7.
听课,对校长的全部工作来说,被一些同志认为是小事。其实是件大事,是校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原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校长苏灵扬同志指出:“校长日常工作中最中心的任务是听课”,“要取得教学上的发言权,舍此别无他途”。这说明了校长坚持听课的重要意义。但是,校长们对于听课的认识是否都很明确呢?不见得。有些学校计划上明明写着,可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常常是闲听忙不听,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些校长忙于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杂务校长”。听课,作为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  相似文献   

8.
由张得友、封纯珠任主编,冯春明任副主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同志集体编写的《现代编辑应用文体》,对于帮助编辑人员的实际工作,推动编辑理论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乐于向我国从事各种编辑工作的同志们推荐。尽管作者多次说明这本书是为青年编辑同志写的,可是我以为,这本书不仅对青年编辑有用,而且对于中老年编辑也是很有用处的。我国有不少编辑是半路改行过来的。中老年编辑中“半路出家”的尤其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这些人别的方面可能有一些专长,但做编辑却并不都是里手,甚至一些基本常识还有待熟悉,一些基本功还得从头练起。看了这本书,我就获益不少,知道了不少过去“不以为然”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东西。自问我还不能算是“编盲”,大体还可充数于“一般编辑”之列。于此可以推知,这本书绝不仅仅对于刚刚从事编辑工作的青年同志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职工中,开展以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为主的系统理论教育,提高职工的素质,牢固树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已成为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在进行“双基”教育时,我们发现在一些青年职王中表现出的某种不良心理反应,如不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在同剧作家汪曾祺切磋剧本唱段安排时说:“不该唱的时候去唱,比该唱时不唱,还令观众难受。”马连良说的是京剧艺术,但我觉得这对做班务工作的同志同样适用。我们有一些班主任,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同志,责任心很强,能整天沉到...  相似文献   

11.
论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主要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时代课题,系统反映了胡锦涛同志对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现、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青年人才观等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认真学习研究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优异的成绩荣获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莫运姣同志,原是灌阳二中的普通教师,前些年被提升为该校副校长,现任校长。莫运姣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得益于她对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与无比热爱无悔的选择,永恒的追求“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话在莫运姣同志口中不知重复多少遍了。还在儿童时代她就常常以“老师”的身份召集小朋友“上课”、做游戏、讲故事。一次,为体验当老师的滋味,她竟将家中的购粮证当考卷,扯下一页页分发给小朋友。那是吃购销粮的年代,此举当然遭到父母的责骂。19岁…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和领导上,认为我做队部辅导员工作有些成绩,因此,这次我去出席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并受到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奖励。我觉得这是封我们全体热爱儿童、热爱队工作的全体辅导员、整个教育工作者的奖励与鼓舞。这种荣誉应该归属于我们全体辅导员同志。我怎样做队部辅导员的呢?我现在谈一些初步的经验和体会: 一、我认为一个人要工作得好,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认识。当我看到祖国胜利形势的飞  相似文献   

14.
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坚决进行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的斗争,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根本任务。由于党和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我们可以从绝大多数青年学生身上,看到那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痛恨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为人民事业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青年当中,由于阶级出身不同和缺乏革命风暴的锻炼,容易受到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因此,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应当重视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他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环节。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邓小平文选》,第3卷,287页);“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同上书,306页);“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埋头于具体…  相似文献   

16.
唐冰清 《考试周刊》2011,(78):198-199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共青团建团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青年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竭诚服务青年,更好地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7.
“宽容”在这篇文章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不过分的挑剔,是不尖酸刻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朋友的欣赏,是对工作的执著。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在时空的隧道里,了解了“在一无所获中学会宽容”的内涵。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既深化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同时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师爱的误区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师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有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爱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存在着种种爱的误区。一、应无条件接纳所有学生,不要偏爱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偏爱某些学生,厌恶另一些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接纳所有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无论怎样,在学生看来这就是老师“偏心”。而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学生间不团结,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我在和许多教师、教研人员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本职,积极工作,很想在自己的岗位干一番事业,特别是青年同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一些报刊1980年至1981年春开展的所谓“人生意义问题”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个“人的价值”问题。讨论中,许多人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所谓“合理的利己主义”出发,主张通过“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来提高和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场讨论在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中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助长了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加上这几年理论界一些同志又从理论上加以发挥,把人的价值解释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有的文章说什么马克思主义“贯彻着一种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的人道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影响人的价值的异化现象”,有的甚至说“不讲人的价值的社会主义是假社会主义”,散布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不信任情绪。这股思潮引诱一些青年脱离党的领导,脱离四化建设的需要去搞什么“自我设计”、“提高个人价值”,极大地妨碍着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