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青年教师不断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工科高等教育质量决定着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已成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发展的必经途径,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文献法总结了部分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学胜任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搭建以学生工作课程化为理念设计的素养工程框架,试图将教师胜任力模型引入高职素养课程体系,选取个体、岗位和战略3个维度来探索素养课程师资应具备的胜任力,提出素养课程师资的胜任力模型,为高职"素养工程"师资储备、培养、考核提供参考指标,增强高职素养课程师资胜任力提升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与"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将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归纳为四个特征群,即素质、能力、知识和个人特质。在对工科教师胜任力架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知:决定工科教师胜任力重要的主成分是素质群和个人特质群,其次是能力群,再次是知识群,胜任力的养成尤其应注重隐性的素质和个人特质两个维度;"卓越计划"下工科教师的胜任力结构具有发展度(胜任力测评)、协调度(胜任力各维度的均衡)和持续度(胜任力的持续提升)三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科人才提出新的方向、要求与挑战。当前,加强对我国高校工科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情况的研究,分析工科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工科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校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新工科建设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挑战,更是发展"新工科"必须重视的大背景。"新工科"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通过对目前工科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分析,指出了全球胜任力是"新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征。结合"内外圈模型",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工科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詹友基  贾敏忠  高璐 《教育评论》2022,(11):133-137
打造一支能胜任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在培养符合新工科需求的人才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对教师的新要求,系统地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福建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六大措施,讨论新工科背景下教师评价与考核的转变,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现状的基础上,从增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传授思政意识理念,锻炼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资源深挖能力、提升工科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显隐融合的思政教学能力以及建立课程思政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路径,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应用型高校自身特色发展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200余家企业的调研,提出并实践了应用型高校"一纲三纵五横"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一"是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三"是工程基本技能培养、工程项目技能培养、工程岗位技能培养三个阶段递进发展;"五"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训、科技活动、能力考核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任卓瑜  赵军 《高教论坛》2023,(11):34-39+5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进一步凸显,然而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素养始终是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综合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质性研究方法,选取某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分析案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系统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失配的原因。针对加强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越 《教师》2023,(15):99-101
随着如今新工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工科高校教师队伍必须探索并实践新工科教师德能双修培养新模式,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文章旨在发现并整理新工科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德能培养现状,开展跨校、跨地、跨国别的工科教师核心能力素养对比研究,通过关于品德培养、教学能力和学术贡献的对比研究,厘清新工科教师队伍德能培养现状与问题,构建核心素养矩阵,从而促进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拓展“新工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挖掘出“新工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创新点,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全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三位一体的工科教师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前我国工科教师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分析总结了当前工科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家、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工科教师培养是"国家"的事业;高校是工科教师培养创新的原点和主要基地;社会机制则从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上入手,为工科教师培养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国家、高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我国工科教师培养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包括坚持"学生为主"的理念;专业交叉多元化,建立高校自身特色;推动新型设备进课堂;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教学"为"导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改革的重点,而工程伦理思政教育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加强工程师伦理道德修养的途径。工程伦理简单来说是连接人与工程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道德修养和伦理素养。文章采取调查问卷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教学理念、教育资源、专业知识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师生新工科的伦理教育认知特点,提出了高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并培养工程伦理专业教师,教师应改进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对工程伦理的重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场所,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本文以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将教师胜任力模型引入到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中来。针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分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进而提出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发展既推动新兴产业、新兴学科的发展,也推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新工科人才要有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适应力和胜任力,要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全球化视域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源动力类学科为例,探索建立"卓越工程师培育平台""学业指导工作平台""人文素养提升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挂职实践锻炼平台""海外交流培养平台"等六大人才培养平台,全方位提升全球化视域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科技革命使高等工程教育从"技术范式""科学范式"转变成为"工程范式"和"新范式"。"回归工程""再造工程教育"等口号的提出也反映出创新工程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新工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新工科要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布局、设置、建设和发展相关新工科专业,培养多层次多类型新工科人才。新工科对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实践表明,通过从学生的家国情怀、科研能力、工程伦理等多方面入手,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教师准入、培训、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借鉴国内外胜任力理论的研究成果,采用问卷调查和特尔菲法,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职业道德、个人特质、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师生和谐六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363名专任工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存在差距,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水平、工程实践投入程度及工程素质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影响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为工科教师确立专业发展导向,创新教育教学培训制度,建立持续性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工程类教师管理制度,是"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促进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化喜 《高教论坛》2023,(11):44-47
地方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新工科人才能力素养的研究发现,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遵循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满足地方产业行业需求、面向未来世界发展、新建和改造并重等基本原则,基本路径是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和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基于此,通过对接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共建科教平台打造互补教师队伍、突出产教融合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研学赛创联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一体评议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实现学科与专业相互融通,强化科研与教学协同互动,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