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不断改造升级,新经济、新业态迅猛发展,对工程人才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人才的表达能力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非技术能力,对其工程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具备跨界与融合表达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时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围绕通识型课程、技术型课程以及交叉型课程组成有机关联的、具有层次的"宽、专、融"课程体系,并形成对四年专业培养的持续支撑;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加强计算机通识课程和交叉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4.
工科物理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工科物理课程体系改革述略在新编《大学物理教程》(第四版)中,我们对工科物理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如下尝试:1.以物理结构层次为基础、以运动形式为主线来组织教材(其结构方框图如图1所示)。这种以运动形式为主线的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从简单到复杂,并通过场与波的形式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关联起来;最后安排专题选讲,并留出一定的窗口,供不同学时、不同专题、不同要求、不同爱好的师生选用,开拓思路,激发好奇,启迪创新。由于这种体系脉络清晰,系统性好、关联性强,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稳打稳扎,…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迫切需要具备新理念、新标准、新质量的工科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工科教学模式必须创新,以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该文基于微学分概念,尝试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一套改革方法,并应用于实际课程。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可为其他工科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课程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以“新工科”为引领,着力素质与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和持续改进。课程融入“1+X”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相关内容、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工程案例、大创项目、学科竞赛为依托构建实践体系和创新体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整体规划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课程全面建设、实施与持续改进,助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矿业类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其要点在于落实“以人才培养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取代学科本位逻辑,打破学科划界而治局面”的新工程教育新模式。本文根据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内涵,重构了面向新时代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打造了“5+X+1+1”核心课程平台。通过课程横向整合、内容纵向融合,构建了由5门专业核心课及X门体现本校特色方向的标杆课,筑牢学生专业核心素养;新建了1个打破学科界限的逐级进阶的“项目中心”课程系列,提升学生高阶系统能力;重构了1个校内实践递进式贯穿、校外育人全链条贯穿以及校内外实践交错融合的一体化工程实践育人体系,确保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工程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在国内高校全面开展新工科改革背景下,期望本文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对国内相关专业及其他专业建设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工科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文章分析了光电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围绕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从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是教育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根据新工科对工程实践课程要求,搭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柔性制造实践平台,建设了柔性制造实践课程,构建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柔性制造系统设备昂贵、学生动手机会少,以建成的真实柔性制造系统生产线为建设模板,开发了柔性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可方便地实现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实训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析了新工科的特点及其对机器视觉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了要以"新工科"为指导,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介绍了以案例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构建机器视觉实践平台。最后,以湖北文理学院VISION团队为例,介绍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机器视觉行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科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布局课程体系,构建"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块结构"的教学模式,以形成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相交织的教学体系,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石能源储量日趋匮乏、绿色能源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绿色能源科学技术的相关课程教学深刻影响着新型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此,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国内新能源技术人才短缺、相关教学理念匮乏、相关教学课程没有落到实处的实际状况,提出将先进的绿色能源技术带进课堂,双语教学贯彻课堂,加强课程思政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融入教学,并以学科竞赛和科技论文写作为辅助巩固教学成果,顺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从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环节缺失、跨学科的课程不足、创新创业类课程欠缺等问题,进而对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细化的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环节,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多途径建立并优化创新创业类课程,以适应“新工科”建设对工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与单门课程建设相比,课程群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课程间的联系不紧密、关联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文章面向新工科,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手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课程群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整合、优化、更新出面向工业4.0的教学内容,开展了课程群课程思政系统建设,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在机械设计方面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设了满足新型工科专业建设所需要的师资队伍,为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及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是加快工程教育改革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改革创新现有《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打造值得信赖的校企合作伙伴,探索领先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以满足计算机行业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升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陈旧、与专业课不能融合、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阐述了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优势,提出了基于Python语言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框架、课程层次关系、课程特点、应用领域、授课和考核方式。通过教学实践,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验证了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在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及新工科项目指导思想下,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出以完成工程项目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体系。以解决工程应用实际问题为导向,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工程应用项目的设置、实施及项目验收与评估。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新工科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是新工科建设活动中的基本思维.通过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专业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等新工科建设活动中设计特征分析,提出在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中应重视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的融合,即"工程设计思维",体现新工科课程体系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新工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习者工程设计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