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的形成,既有其现实的土壤,也有其历史的渊源。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特色及其历史渊源,对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 “毛泽东思想是个系统”,包括“许多领域”。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特色就是从这些领域的原理和观点中表现出来的“中国的特性”或“中国的特点”。具体地说,它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的独创性。这就是说,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同志为继承和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作了新的更加完善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理论的必然产物。文章以实事求是为主线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解决培养青年一代合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51):25-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根据就在于二者之间的契合性: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于本质差异基础上的相通。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并将继续提供丰富的理论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一些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伪装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大的民粹主义因素。本文试图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三个主要依据,并得出毛泽东思想中不存在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的第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特征上来讲,在理论品质、历史任务、政治立场、社会理想、哲学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脉相承性。毛泽东思想中的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吴红松  史绍良 《文教资料》2011,(17):109-110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其理论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不是毛泽东一人之功,而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刘少奇在丰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从思想上坚信和拥护毛泽东思想,以实际行动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创新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的坚持和发展;对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以及其它基本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胜利,毛泽东思想也取得了良好的大众化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指导,论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地位:并通过分析对毛泽东本人及毛泽东思想的不同态度,进一步阐述了坚持毛泽东思想科学指导地位的重要现实意义。文章还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从而明确新时期毛泽东思想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斗争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的相对弱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理论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化——“11332”。  相似文献   

13.
有些西方学者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以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伪装下的民粹主义。本文概括出这个观点得以提出的四个主要依据,即所谓关于历史发展的主观唯心论、所谓对知识分子和专家的不信任与对农民自发意识的推崇、关于革命途径的理论和所谓对落后优越性的浪漫主义赞赏,并逐一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民粹主义因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其伟大思想和光辉业绩;同时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他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所做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统战思想、统战实践,光华四射,永照千秋!它并将成为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强大思想动力。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其中包含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独具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正如老一辈统一战线理论家李维汉所说:“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完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洋溢着中国的气派,充满着中国的特色。”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统战思想和统战理论不是形成于朝夕之间,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概括地说来,它可分为两个大阶段、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永不磨灭的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沙健孙(北京大学)在《关于改革开放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一文中指出,把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割裂开来,是完全错误的。十七大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  相似文献   

17.
自由派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坚持以马克思关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则来规范毛泽东所开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并把后者同前者的差异视为"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以致把毛泽东思想定性为民粹主义,这是他们理论的误区。在中国社会转变道路的发展趋势、现实基础、领导和依靠力量上,毛泽东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与民粹主义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和差别正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1938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一个历史进程。而这种与时俱进是由中国特殊的社会制度、适宜的文化环境和特殊的理论品质等隐性因素所推动,这些因素内在地驱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精髓、根本方法、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点等问题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必须坚持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论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杨宜青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