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高考尘埃落定,笔不揣浅薄,试对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老三套”高考作题排排座次。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试题一面世,总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对它们的评说纷至沓来,有褒有贬,但更多的是作为下届高三复习备考的“宝典”。它们是否就真的那么神秘?本文试图结合2006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的部分试题,从高考命题的理念和方法着手,浅析对2007年复习的看法。一、历史概念题: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历史学习和历史高考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方爱荣  陶汉斌 《物理教师》2005,26(10):49-50,53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物理压轴题均为第25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考查了物理学中的至高境界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的分析,其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下面结合3份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对“状态、过程与系统”的分析能力,如何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贯穿“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这个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定律。  相似文献   

4.
“加减法”是解有机推断题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减法”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将分子式(部分分子式)进行“加加减减”.从而推出未知物的分了式(或结构简式),其依据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和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的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中都运用到“加减法”法,运用此法非常简单、快捷、准确.下面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历史试题在处理命题与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的关系时,部分试题以打“擦边球”的方式为主,但许多试题在现实中都能找到热点缩影。如全国卷1第21题用“经济危机”关注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第23题用“朝鲜半岛问题”关注当前的朝核问题,第39题的“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与祖国统一的热点衔接等。  相似文献   

6.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最出彩的地方。尤以全国卷最具代表性和新颖性。继2003年的改写提示语、2004年的撰写对联、拟写公益广告词、为新闻内容和天气信息之间设计衔接语之后。今年在三套全国卷的“试验田”中又冒出了几朵“标新立异”的“二月花”.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今年高考全国综卷(本刊:全国卷Ⅳ)中的历史题凸现了“变”,同时也维持了“稳”。变是难度大幅度降低,稳是继续围绕时政热点命题,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06,(8):38-40
由于推行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高考共有18种试卷。新浪网的问卷调查表示,“最意想不到的作文题”前三名是天津、福建、上海卷;“最中规中矩的作文题”前三名是全国卷Ⅰ、卷Ⅱ和北京卷;“最适合发挥的作文题”前三名是上海、北京、全国卷Ⅰ。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数列的最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主要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中出现。以2008年高考题为例,全国卷I(理)第22题,全国卷Ⅱ(理)第20题,北京卷第20题,湖北卷第21题,都考查到了数列的最值。下面谈一谈数列最值的求法。  相似文献   

10.
闫韧民 《学语文》2004,(3):23-24
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25题句子仿写题,要求仿写“亲切友善生动”的句子。这是一道反映大语文思想,考核人文素质的试题,体现了高考改革力度,预示着高考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11.
每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中的实验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物理实验题,是常考常新,非常精彩。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2题均为物理实验题,分析理综全国卷I、全国卷Ⅱ、和四川I卷中的物理实验题更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这几份试卷中的实验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基本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均为第25题,分析理综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的物理压轴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考查了物理学中的至高境界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的分析,其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下面结合三份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谈谈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应如何重视培养自己对“状态、过程与系统”的分析能力,如何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贯穿“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这个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定律。  相似文献   

13.
贵刊在2007年第11期中刊出的“2007高考全国理综卷中三个错误的辨析”一文中,对2007高考理综卷中的三道物理试题进行了辨析和批判。本人对文中的大部分观点表示赞同,但对原题22和原题25的辨析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的全国普通高考已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认真钻研了2010年高考数学湖北理科卷和文科卷,发现其中最靓丽的题就是两道压轴题,本文将对它们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下面利用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生物试题来分析高考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教材来达到考纲中的能力要求的。 一、用“教材”“大纲”分析“试题” 第1题: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语句排序题是考查语言连贯的综合性题型。是近年高考题语句衔接题中的热点题型,此类题又分为四大类:语境选择题,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语境简答题,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24题;非语境选择题,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6题;非语境简答题,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第18题。这四类题解题方法基本相同。下面就以目前句数最多的高考题——2005年高考辽宁卷第5题为例,阐述语句排序题的四步解题法。  相似文献   

17.
田家利 《考试》2004,(3):15-16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仿写题是一道新题型,意在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近几年往往考查“简明”“连贯”,没有单独考查、“得体”,看来学生重视不够。训练不够,以致考场上不大适应,答卷中佳句、妙语很少。下面就结合语言运用的实例来谈谈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向老师抱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13题(简称“滇王之印题”)、第37题(简称“民族主义题”)第三问、第39题(以下简称“全国卷Ⅰ东盟题”)的第四、五、六问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围,属于超纲题。这些题目“超纲”了吗?笔者拟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命题的范围一直遵循《考试大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考试大纲》的思路,在对《考试大纲》范围外知识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同时出现了以“羟基酸”为素材的高考试题,现对这类题型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充分肯定世界上各种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重视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是近几年历史高考的显著特色。如2004年全国卷Ⅳ文科综合“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题选择题(16—19题),上海历史高考卷37“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题;2005年全国卷Ⅲ文科综合“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主题选择题(12—15题),北京文科综合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主题选择题(12—14题);2006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37“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题(详见后面相关例题)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的命题思路跟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的精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