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位本是一个营销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提出来的。两位学者在《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中这样说”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目的是在潜在顾客心中得到一个有利的地位。“从而”促使消费者建立选购该产品的稳定印象”(孙有为先生语)。使得特定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能想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2.
“定位”是营销学中的术语,指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通过突出品牌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特点,使其在潜在顾客心中建立相应的位置,从而在销售讯息过度密集的环境下占有优势的一种营销手段。随着媒介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报业也逐步引入和接纳了“定位”的观念,一批个性鲜明的报刊脱颖而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但与此同时,仍存在大量报刊,虽然也尝试着给自己的产品定位,却始终不见起色。究竟该如何理解“定位”,使之更好的应用到报业经营中呢?在此我提出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媒介定位     
媒介定位的概念,是由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借鉴而来的。定位一词最早是在1972年由美国两个广告经理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在《广告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定位时代》时提出,并慢慢流行起来的。之后他们在《定位:为了得到你的注意而战斗》一文中指出: “定位起始于一件产品、一种商品、一次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一个人……然而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什么,而是你在有可能成为顾客的人的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  相似文献   

4.
罗芳萍 《东南传播》2011,(7):122-123
广告定位并不意味着企业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了些什么,而是企业在有可能成为顾客的人的心目中做了些什么.一个成功的广告定位,要在消费这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位置.现在我们接触的诸多广告,概括起来说,总体停留在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广告定位.这样的定位是很容易被替代的.真正上升到品牌层面的广告定位,才能保证该定位在消费者心...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创意是广告生产流程中的第一要素,一条好的广告创意,产品定位要准确,目标对象明确。广播媒体是通过向听众传播声音来达到广告产品诉求的。广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说服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态度。而人的态度是扎根于情感之中的。中国有句话说:“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6.
广告之深层定位——市场定位与化定位。在广告业内,“市场定位”(主要指企业为其产科品即品牌确定市场定位,即塑造特定品牌在目标市场及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使产品具有一定特色,适合一定顾客需要和偏好,并与竞争的产品有所区别)观念曾在长时期内左右着广告的实践活动,它是在西方市场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  相似文献   

7.
“心中有……”这个口号,到处可见:商店里贴着“心中有顾客”,医院里挂着“心中有患者”……看了真叫人感动,您想,人家心中有你,处处为你着想,这不是天大的福分吗?当然,说“心中有……”是不是心中真有,那是另外一回事,墙上贴着“心中有顾客”,顾客进门给冷脸子看的事见得多了,没有感动却有感慨,也是无可奈何。不过,有个事实您得承认,凡是真正做到“心中有……”的,准受欢迎,“心中有顾客”就会顾客盈门,“心中有患者”就会成为活菩萨;同样的道理,办报纸的“心中有读者”,您这报纸就人人爱看。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广告创意是载着商业促销目的的镣铐进入舞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无论你在广告舞台上如何表演,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在随时牵动着你的手脚,这根线就是创意的原则。 一、首创性是广告创意追求的理想目标 所谓首创性一方面是指在时间上创造第一,另一方面也是指内容形式上创造第一。这是一种抢先定位的创意策略,它要创造的就是即便竞争对手模仿也要花去一定时间的主意。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先占有这个时间差谁就主动,就处于领导地位,就能引起轰动效应。有一种叫做“宝纳多”的孕妇保健药,最先打出“一人吃两人补”的广告  相似文献   

9.
定位一词出现在50年代的西方国家。所谓定位,简言之就是确定市场位置。市场即消费者,定位就是要确定目标消费者。报纸的定位,就是要确定目标订户。这一点,说起来很浅显,凡是办报的,不管是党报、都市报、农村报,还是专业报,都知道自己的订户在哪里,但是,如果把竞争因素考虑在内,定位就不那么简单了。 因为竞争的存在,定位就必须考虑市场“先入为主”原则。市场好比一座影剧院,先入者把座位占满了,后来者就只能站着,来得更晚的,根本就进不去了。除非先入者自愿离开,后来者是不可能占到座位的。以都市报为例,“先入者”已…  相似文献   

10.
广告如何充分利用受众“眼球”?从广告媒介自身属性人手思考.不失为方法之一。根据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强弱,广告媒介可分为主动媒介和被动媒介。所谓主动媒介,是指媒介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非常强,能够把其承载的广告讯息主动地推(push)给消费者,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如电视、广播等受众完全可以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此类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在不自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情诱人     
广告作为一种商品经济的产物,仅仅是一种推销手段,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冷冰冰的。但把设计者的感情注入到广告之中、用温馨的语言描绘商品,使广告“软”下来,最易引起消费者的感情共鸣,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港台的一些广告作品,常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来感染消费者。在台湾开放台湾人民到大陆探亲之禁以后,许多公司企业借探亲潮兴起之际大做探亲广告,以吸引顾客。有一家台湾兄弟饭店探亲系列广告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正广告的天然功能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建构广告文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能否有效劝服消费者作为文本符号选择的标准;它紧紧抓住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依靠物(功能性价值)而存在,人通过物的符号意义(象征性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不断激起消费者的各种欲望(当然,这种欲望只有通过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满足)。人与物的关系、人们追求欲望满足的心理,是广告构建商品符号意义、创造劝服说辞的起点。同时,广告是一种文化,它在实现其  相似文献   

13.
“定位”这个词是由美国两个广告经理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于1972年在《广告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之后而流行的。在他们以后的著作《定位:为了得到你的注意而战斗》中,里斯和屈劳特把定位看成对现有产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试验,他们将其定义为:“定位起始于一件产品,一种商品,一次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或者甚至一个人……。然而,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营销传播是以商品——物为中心,而整合营销传播则以人为中心。作为整合营销传播重要环节的广告,当然也要“以人为中心”,从消费者开始,然后再回到品牌。人情、人性与人文关怀以人为中心,就广告而言,就是在创意与表现中以人为本,要求创意人员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从而在商品与人(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就是说广告要充满温暖人心的人情、人性和人文关怀,富于心理冲击力,令人产生共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物-商品”为中心的缺乏人情、人性与人文关怀的广告几乎“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广告都遵循美国著名广告大师瑞夫斯在《广告实效的奥秘》一书中提出的“独具的销售说辞”(或译作独特的销售主张)原则。这一原则有三个要点:一、立足产品特质;二、向消费者承诺明确的利益点;三、你的说辞一定要是竞争者不能提出的,或未曾提出的。大多数广告前两点做得比较充分,但第三点做得还有欠缺,因而不够“独具”。  相似文献   

16.
如果广告能够促人思索,那么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体验,它是以一种视觉的方式激发人们去思考。倘若超越了平凡想像的框架月p么即便采用规范的光学手段和透视法,它们也会令人感到惊奇。为了达到这样的创作目的,黑格曼(Hickmann)运用一种称作“易位”(De-placement)的手法,当某物处于某一位置时,称作定位(Placement);而当该物处于另一位置时,则称为易位。易位是对定位的挑战,它可以使广告设计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系列广告《你们是我──我是众人──众人是你》就是其中一例。该广告是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马克斯·萨瑟兰关于广告传播在消费者心理中所产生的“羽毛效应”进行了述评 ,继而对“羽毛效应”背后、消费者关于广告接受的微观心理进行了探讨 ;最后指出“羽毛效应说”对广告传播具有广告的再定位、创意的重申、载具的精细组合、记忆的不断唤醒、行为的即时触发等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苏士梅 《编辑之友》2022,(10):72-78
“漂绿”广告是近些年商家迎合国家与时代绿色发展主题,借绿色环保之名进行营销宣传的一种广告形式,其实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促销噱头或虚假宣传。“漂绿”广告通过所谓的“绿色”场景塑造和虚幻的知觉体验进行沉浸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们对“绿色真实”的认知,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和习惯,并由此陷入消费陷阱和伦理危机之中,使“绿色”成为“漂绿”广告的时代修辞。提高消费者的自我认知能力与维权意识、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职能、强化政府广告监管等是“漂绿”广告的解蔽之道。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生态友好、绿色保护的消费环境,促进媒介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ndie Pop,即独立流行,之后逐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1]伴随着广告投资的增加,市场受众的细分和广告产品的定位日益明确,“小清新广告”也逐渐在广告界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首先通过具体的广告文案探讨什么是“小清新广告”;然后通过分析广告的特点来明晰小清新风格融入广告的原因;最后以OPPO Ulike2手机为例从消费者心理、产品定位等方面来探寻“小清新广告”潜在弊端的解决之道从而预测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湿”环境催生了新的网络广告形式——“湿”广告,其主要凭借消费者在网络社区中主动参与分享产品的信息,或贡献智慧改进与经营产品,以获得认同而达到发散型推广的目的。与传统网络广告形式相比,“湿”广告公信力更高、更容易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更具创造力与亲和力,是一场真正的广告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