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认为要加强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包括构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职责体系、规范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身份、建立以首席信息官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要搭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框架,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应具备信息类知识、项目管理类知识、公共管理类知识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应着力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制度、薪酬制度和人才交流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20O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遵循“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一基本国策的实践历程,及其主要经验和教训,指出电子政务的推进能否取得成功和实效的关键仍然在于是否坚持以政府核心业务流的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坚持“业务为王”才能产生效益并可持续发展。给出了政府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电子政务的纵向模型反映政府在纵向的管理层次,包括基础层、行业层、决策层;电子政务的横向模型主要是描述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所具有的和共有的管理职能。通过分析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建设效果显著的系统项目,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原则;认为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效益,必须以核心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优化为工程项目的重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体现电子政务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技术、管理和法规三个维度阐释了如何完善电子政务的支撑保障体系,认为一个强势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可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资源,可以充分地利用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从而政府信息系统可以更精简、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就信息化、电子政务和政府治理的关系而言,信息化是政府治理所处的外部环境,又是政府治理可以凭借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对于政府治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电子政务实现的.分析了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治理的意义,以上海为个案分析了其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政府信息化治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创新活动,从理解政府创新的动因、主体、创建内容和取得的绩效等要素入手,并结合电子政务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特征,探究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建设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电子政务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详述了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效;结合哈尔滨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提出要以电子政务为手段,树立“客户至上”的政府服务理念、建设协调有序的协同服务模式、促进政府纵向结构扁平化和横向结构整合化、对传统政务进行技术化改造、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电子政府立法大致可以归结为5种形式: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府法,制定电子政府相关法,制定或修改行政程序法,制定或修改其他法律,使用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是电子政府战略或行动计划)。通过梳理各国或地区电子政务立法情况,对5种立法形式进行详尽的讨论,并总结出如下结论:电子政府法律是电子政务领先国家或地区电子政府成功的必要条件;制定电子政务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立法是有限的、阶段性的,不能过分扩大电子政务法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比发达国家或地区更需要尽早制定电子政府法,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立法难度更大;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电子政府法在调整范围上更广;电子政府立法方式与传统法律相比跨度较大,涉及面广,立法方式上要有所突破;电子政府立法要坚持构建以公众和企业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为基本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对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性。指出电子政务整合的重点工作有:整合政府网站,形成有统一门户的政府网站群;整合各部门窗口服务业务数据,搭建统一柜台服务系统;重整政府办公通信网络,调整网络物理层的总体布局;搭建数据交换平台,促进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整合。归纳电子政务整合的衡量标准是:信息资源的不断有序化;没有信息的重复采集;业务协同顺畅;支持动态的系统整合。提出电子政务整合的评价机制,应当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形成自我评价、专家评测、相互评议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政府网站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内容的层次模型,以反映政府网站的建设水平;结合信息系统评价的要求,提出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内容评价的两个方面:政府网站的易用性和服务内容多样性,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讨论了相应的评价数据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整合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代世界政府改革趋势为背景分析了电子政务条件下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并以此为参照系剖析了我国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脱节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文章建设性地探讨了两者整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电子政务发展先进国家在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及其特点和经验,即强化电子政务的功能定位与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的符合程度;强化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与其职责体系的符合程度;强化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给各级政府管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文章从河南省县级政府(包括县级市、县级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展开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指出政府部门协调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保障,协同政务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必然趋势。提出基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政府组织结构再造,要求厘清政府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关系,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政府流程再造,以"大部制"改革推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电子政务追求政府网站高拥有率和高拥有量发展思路带来的却是网站的低访问量和低绩效的现状和结症;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转向的理据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发展思路转变:对现有政府网站进行大规模关停并转,集中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的政府网站,以还原电子政务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岚 《现代情报》2009,29(4):72-74
从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水平入手,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政府为例,分析了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并围绕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信息公开、深化政府治理流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信息福利水平以及提升政府形象方面的积极意义;重点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取得的5方面的显著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顶层规划与网站群建设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利用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归纳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存的5个方面问题,指出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将朝着加快电子政务立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信息资源共享、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及发展移动政务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领域出现的新事物,作为新兴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对责任政府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责任政府也对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电子政务与责任政府的相互关系,描述了目前哈尔滨市电子政务与责任政府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子政务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工具,对我国近三年来的电子政务研究进行了剖析,认为目前电子政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基本理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与政策法规、技术实现几个方面,下一阶段在政府资源规划、电子政务制度、信息用户培训、网络实证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种政府管理创新的方法,指出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电子政务终极目标;分析了绩效驱动对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的推动作用,以骄口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设计及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应用为例,阐述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创新绩效驱动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解决驱动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对其精细化管理和考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张曾莲  方娜 《软科学》2023,(7):18-24+65
以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行政成本的规模和效益实证研究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规模,提升政府行政成本效益。并且腐败程度在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成本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制度环境与财政透明度在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成本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变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提升政府效率、增强政府透明度及联动公众的重要工具。而信息资源共享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环节。但是,传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理念误区,以及重硬件轻软件、重系统轻资源、重建设轻制度等问题,忽略了政府工具变革过程中的公众需要。因此,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以公众导向为基点,通过项目论证开放化、技术支持市场化、绩效评估社会化等措施,推动以公众为导向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对促成公众、企业、政府及政府部门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再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