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网络交往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空间的崛起 ,使交往伦理面临一种全新的境遇。与现实社区中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基础上的交往伦理不同 ,网络交往伦理是以身体不在场的匿名交往为基础的 ,因而具有道德主体不确定、伦理规范多元化、道德评价尺度相对化等特征。建构网络交往伦理的根本目的 ,在于引导网络交往迈向一种真正平等、民主、自由、兼容、共享、公正、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为平台的民间网络反腐日趋兴盛,推动着反腐深度不断提升。公民参与视角下的网络反腐研究应基于公民参与理论,建立起包括参与主体、参与方式/途径、参与程度/范围、参与结果等维度在内的基本分析框架。从参与过程、参与结果两个角度对当前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网络反腐、加深政府与公民合作程度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反腐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构建网络伦理规范,要全面提高网络主体的伦理素质;强化人格教育,增强网络主体的自我调节水平;加强网络管理,实施网络行为的自律教育;重视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政策;进行信息立法互补网络伦理.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滕秋茗 《情报科学》2007,25(7):1002-1005,1010
信息伦理或曰网络伦理作为网络信息活动领域产生的一种新型伦理,对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和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简述了何为网络环境的信息伦理,指出了当今信息(网络)伦理道德的严重失范,提出了建构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包括对不良或违规内容的处理和正面信息的生产分发,其目标是建构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环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对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主体的现存架构及其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在政府外部规制和平台自我规制之外,第三方专业机构主体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总结出第三方主体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主要策略。[结果/结论]第三方主体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是对网络信息内容规制过程和状况进行审核评估的一种制度安排。明确第三方主体审核评估功能定位、确立对第三方主体的资质认可与信任、建立第三方主体内容审核评估规范和明确第三方主体的义务与责任等是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是新型民事案件之一,它涉及到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网络游戏公司、盗号者的法律责任,虚拟财产受让方的责任等诸多问题.该类民事纠纷的特征体现在:侵权的客体特殊、双重责任主体、现行法律规定的相对模糊性等.笔者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性质入手,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应受到民事法律保护;并着重对两种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与责任类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对于网络游戏公司可以选择适用违约或侵权责任,并结合当前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了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对策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已置身于网络信息环境之中,由于深受网络化的影响,大学生在世界观方面,奉行"技术至上"主义;在人生观方面,"个性"主义膨胀,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习惯于无信任的生活状态;在价值观和道德现方面,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导向多元化。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建构网络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系统工程。其一,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领导体制;其二,建立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体系;其三,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其四,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其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唐超 《情报探索》2014,(5):37-40,45
从相互作用的主体、动力、机制、演进过程四个层面,研究了网络谣言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网络谣言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在参与主体"协同"动力的推动下形成的,遵循"聚集""非线性""涌现"机制,在网络谣言传播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使自我有了多重身份,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危机。这种危机带来自我同一性的消解、自我的社会角色归属感的匮乏和自我价值的丧失。网络技术引发的虚拟自我认同危机,对自我伦理的建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有必要从自我选择、自我节制、虚实协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伦理的社会调控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勇忠 《情报科学》2007,25(1):8-14,20
网络伦理要发挥引导和规范网络信息活动的作用。需要相应的社会调控机制的支持。本文探讨了网络伦理社会调控机制的建构原则。提出了由运行支点、内在维系力和调控方式与手段所构成网络伦理社会调控机制之体系结构。并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了一系列诸如计算机黑客、计算机智能犯罪、个人隐私、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的过分依赖等等暂时无法解决的,同时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性,提出必须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伦理教育,指出社会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伦理,并对网络信息技术伦理建设进行了探讨思索,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韩颖 《科教文汇》2007,(4S):122-123
网络虚拟财严纠纷是新型民手菜件之一,它涉及到虚拟财严的法律性质,刚络游戏公刮、盗亏看的法律贡任,虚拟财产受让方的责任等诸多问题。该类民事纠纷的特征体现在:侵权的客体特殊、双重责任主体、现行法律规定的相对模糊性等。笔者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性质入手,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应受到民事法律保护;并着重对两种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与责任类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对于网络游戏公司可以选择适用违约或侵权责任,并结合当前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了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对策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新一届中央政府上台后,反腐力度更是空前加强。在此新形势下完善网络反腐制度,深化网络反腐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网络反腐的运行机制,将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完善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S):169-169,170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了一系列诸如计算机黑客、计算机智能犯罪、个人隐私、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的过分依赖等等暂时无法解决的,同时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性,提出必须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伦理教育,指出社会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伦理,并对网络信息技术伦理建设进行了探讨思索,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陈映红 《科教文汇》2010,(11):44-45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校已有一定规模的校园网。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探索网络社区下的教学方法,建构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确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推进网络社区教学,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丁小文 《现代情报》2005,25(1):41-42,45
本文认为网络信息分类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定位过程也必然是动态的。图书馆员在信息技术发展与自身逻辑理性的推动与作用下,结合自由链接、自由发布的网络推送环境.定能认识网络信息分类的基本规律,寻找出网络信息个性化检索服务规律。  相似文献   

17.
陈谦  陈强 《现代情报》2012,32(2):143-146
在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由信息汇集机制、事件研判机制、策略选取机制、资源动员机制、事件追踪机制和事后恢复机制构成。并深入剖析了各子机制的运行,从而使整个回应机制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游丽 《大众科技》2011,(7):223-224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论。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创设课堂情境、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一思想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文章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特点出发,研究其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伦理治理整体性视角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科技伦理转向科技治理的现实驱动;二是科技治理转向伦理治理的理论使然。在二者的耦合作用下,科技伦理治理从治理对象、治理主体和治理环节3个维度实现了科技伦理和治理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身的行动框架。就该行动框架的构成而言,其内涵包括:针对伦理难题的敏捷治理,多元主体展开的协同治理,深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治理。在整体性视角下阐释科技伦理治理内涵的意义在于,其可以在理论构建、治理效能和实践有效性上为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行动范围,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而且延伸了人们的行为能力,使人们的行为突破现实空间的种种限制,享受到了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自由。然而,人们享受到的网络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网络自由受到了支撑互联网架构的物理因素,约束和指导网络主体行为的规范性因素以及其他非规范性因素的限制。合理的网络规范是网络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合理的网络规范规定了网络主体的网络权利与网络义务,网络主体自觉自愿地履行网络权利与网络义务是网络自由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