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和对数据、图示工具的运用,概述了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别从行政管理和公民参与的角度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从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带来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的多重性出发,从操作、管理和技术5个方面归纳分析了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并利用电子政务成熟度指数与民主化程度数据模型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即电子政务将沿着公民参与-电子民主-电子治理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ICT的选择和使用将直接影响电子参与的结果,必须采取ICT优化组合策略;然后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发布与共享、沟通、协同管理、内容管理、公众关系管理、可视化和自然语言接口等电子参与技术及其功能;接着分析电子参与的参与者、参与程度和目标、政策生命周期等主要维度对参与技术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电子参与在电子通知、电子咨询、电子参与、电子协作和电子授权等各阶段的ICT优化组合策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电子治理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电子治理概念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定义;比较了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务的异同;阐述了电子治理的特点和实施条件;对电子治理进行了SWOT分析以期评估政府开展电子治理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最后在分析电子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评测电子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非平等性的根源所在——数字鸿沟。论述了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平等化、消弭数字鸿沟应坚持的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竞争原则和普遍服务原则。提出了消弭数字鸿沟的基本路径:应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消弭数字鸿沟奠定经济基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消弭数字鸿沟创设基础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为消弭数字鸿沟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政府体制变革的基本变量,国际电子政府实践出现连接性治理的最新趋向。本文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介绍了北美、亚洲、欧洲等地区连接性治理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在整体性治理框架的分析比较基础上,从治理理念、参与主体、组织架构和工具手段方面剖析了连接性治理的深层涵义。进而结合中国电子政府进程和政府改革实际,指出了国际上的连接性治理实践对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结构趋近于现实中公民的社会结构,电子民主基础进一步充实。网民以多种途径参与政治,微博的兴起值得关注,制度化的途径初露端倪。网民热议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民生、政风和民权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一些与网民互动的措施,各级领导表示重视网络民意,并且尝试多种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一些网民关注的事件得到处置。政府也强化了对网络的监管。中国电子民主的发展还在博弈中艰难前进。  相似文献   

7.
当代民主的纵深发展,民主参与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参与是对传统民主反思的结果,是当代强势行政的内在要求。公共行政反应政治合法性,以民主行政回应这一潮流。民主参与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之一。作为新型政务的电子政务,必须落实民主行政的诉求。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实行信息公开,创造公众民主参与的条件,贴近民众和基层,缩小数字鸿沟等。总体上,民主参与是电子政务的灵魂,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程的发展,中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逐渐觉醒,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民主参与特点,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官方途径与大众途径。基于上海市十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上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官方途径。“担心意见被屏蔽或审查”是阻碍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而“担心意见无法传递给政府”是阻碍大学生在官方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受到性别、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等客观因素和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网络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网络政治参与兴趣及网络政治参与意愿等主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昊 《学会》2006,(10):17-20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后的治理兴起,使“公民参与”得以充分发展。然而作为市场和政府之外的一种选择,治理本身需要面对自身局限和失灵。“治理失败”本身对于公民参与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其优势;从公众、社会角度和政府层面两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中公民参与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应对、改善和解决公民参与网络弊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廖芳 《科教文汇》2011,(20):207-208
卡罗尔·帕特曼通过《参与和民主理论》论述了“参与民主”理论.以评判自由主义民主为逻辑起点推断出参与民主。她强调参与是民主的核心,同时指出参与民主的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教育。虽然参与民主推动了民族理论的发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电子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实践特点及其对中国电子公共服务的启示;文章最后指出,电子公共服务需注重电子包容,以实现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行政立法的民主参与已受到空前的重视,但还存在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少,公民参与立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很多情况下民主参与只是流于形式等问题。因而,我国需要大力采取措施来提高行政立法的民主参与度。立法公开是立法民主的前提,而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进程是扩大行政立法民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公众电子公共参与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敬筠  仲伟俊  梅姝娥 《情报杂志》2007,26(9):54-56,59
通过对G2C模式的电子公共服务进行研究,从电子公共服务所涉及的三个方面(供应方——政府,工具——政府网站,需求方——公众),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影响公众通过电子方式获取政府公共服务的各种因素,为以后对公众进行电子公共参与度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总体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云南省的电子政务和社会历史背景条件,应用软件工程等方法,采用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等,设计了云南省电子民主参与系统的理论模型,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层次图、业务流程图、功能层次图等,以及详细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模型设计证明:依据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民主的实现是可行的,电子民主的实现是与电子政务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电子治理是政府公共部门通过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其方便、快捷优点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鼓励人们参政议政,让政府工作透明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理论亮点之一,作为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电子治理不是信息通用技术在公共事务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一种与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力的组织与利用方式相关联的社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活动方式,是信息社会先进的社会治理形态,涉及到公众如何影响政府,立法机关,以及公共管理过程的一系列活动。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宏观介绍了电子治理基本内涵与现状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电子治理对民主的推动作用。第三部分从电子治理运作的弊端出发,提出建议以改善现状,着重以立法的角度更好的依法治理,推动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兴起的背景,探讨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并总结归纳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应当重视和吸纳的关键性要素。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存在总体参与率较低、参与不平衡,非政治性参与为主要内容,参与形式单一、渠道不畅等不足。为了优化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和谐和人的现代化目标。应通过注重内容和形式、提升参与效能感、完善制度化环境和科学定位社区组织的角色等途径,有效促进公民社区参与,推动社区"内生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电子政务与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以及公众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巨大需求同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概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参与的基本概况;并以泰安市调查案例为分析对象,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