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接第1期第45页) 案例4 [课题]5的乘法口诀 [片段] (一)复习导入.复习和背诵1~4的乘法口诀,并用乘法口诀求积. 注意运用题组"2×3+2=2×4=8,2×3+3=3×3=9"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其灵活运用. (二)编制5的乘法口诀. 师:一些小朋友乘船游湖.每只船上坐了多少人?2只船(3只船、4只船、5只船)总共坐了多少人?(把学生的正确答案填入5的乘法表内,并在表下板书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教学过程:一、引出。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1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把这些口诀全部放进这张表中这就是这堂课要学习的乘法口诀表,出示(乘法口诀表)。间:谁能说说表中乘法口诀共有几句?(45句) 师:对,想一想乘法口诀表从哪得来的?(从乘法算式中得来的)乘法算式又从哪引出的?(多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 二、展开。1.师:小朋友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位教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教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立刻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教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镜头二]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好吗?生:老师,我们已经会了!(预料的场面出现了)师:同学们真聪明!谁来背给大家听听?生(异口同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相似文献   

4.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1.(故事导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师:怎样列式?师:这里的20是怎样算的?生:4个5相加和是20.师:真不错!但如果要加的5越来越多,还用加法计算简便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2.了解学习起点师:哪些同学听说过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看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生说师板书口诀)师:会说、会背了,那你对5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什么疑问呢?生:我想知道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生:乘法口诀有什么用?生:口诀是怎么来的?师:大家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导入过程] 一、初步感受余数的产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1.出示正方形,师问搭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2.师:老师这里有8根小棒,可以搭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配合板书,边数边画)你能用个算式表示吗?(解读算式)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完了全部乘法口诀 ,你们还记得已经学过哪些乘法口诀吗?生 :我们已经学过了1至9的乘法口诀。师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 ,是一句一句地学的?还是一组一组地学的?生 :我们是一组一组地学的。师 :谁还记得这些口诀是怎样分组的?生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师同时展出)师 :下一组该是几的乘法口诀 ,你能说出来吗?(生把3至6的乘法口诀一一说出)(师同时展出)师 :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生 :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师 :你能猜出7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吗?请你说一说。生 :7的乘法口诀有7句…  相似文献   

7.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口诀"只是单纯为"计算"而存在的.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如此一来,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得以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却遭到严重抑制.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贲友林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强烈地感受到该课对"乘法口诀"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猜扑克牌的游戏,有兴趣吗?老师这儿有一副完整的扑克牌,多少张?(54张)把大王和小王取出,还剩多少张?(52张)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4页例1,算算填填,练习十八第1~8题。教学目标:l.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做好铺垫1.复习6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6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相邻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多媒体显示6的乘法口诀)在6的乘法口诀中,各句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把已显示出的六句口诀中的“六”改为红色。犤设想犦复习…  相似文献   

10.
【案例描述】一、唱“手”画“手”,引发兴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伸出你的双手,大声地对自己说: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想把你那双万能的手画下来吗?(学生拿出白纸,用水彩笔把自己的手掌描下来,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二、自主探索,编出口诀1.看着你画的手掌,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交谈着。)2.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利用这个材料,你能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儿童身边的、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1.
[细节描述] 在执教"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时,一位教师是利用数轴通过蜗牛在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加以说明的.在讲完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他开始让学生做练习,有一道题是计算(-2)×(-3)等于多少.当一个学生回答等于4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然而,教师并没有斥责这位学生,而是追问:"你是如何得出(-2)×(-3)=4这个结果的?请大胆地说出你的算法依据."这个学生红着脸答道:"老师,(-2)×(-3)表示蜗牛呆在数轴-2这个点上,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正方向移动3次,每次移动2个单位,蜗牛最终不是来到数轴上4这个点的位置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师:1分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听1分钟的音乐.(课件播放音乐) 师:1分钟到了,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秒针走5秒的滴嗒声) (出示钟面)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 [片段一]钟鼎山林,处处见风影 师:世上许多事物看似无形,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比如时间,比如风.风无形,又是有形的,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读读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你能找到它吗?(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4.
[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略)二、展开研究(一)有关"因数和倍数"的问题。1.师:一张月历卡上最多有多少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其中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吗?  相似文献   

15.
一、由“实际问题”引入 ,巧妙复习铺垫师 :同学们 ,想知道张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想 )说说看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 :可以问老师。 (笑 )生 :可以用卷尺去量。生 :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先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能走多少米 ,然后再从学校匀速步行到张老师家 ,并用每分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 ,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师 :真会动脑筋 !现在 ,如果告诉同学们张老师每分钟能走 70米 ,并且从家步行到学校正好要用 12分钟 ,你知道我家离学校多少米吗 ?生 :知道。 70× 12 =84 0 (米 )。师 :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生 :因为这里是要求 12个 7…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2.初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认识事物,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容易记住和应用。因此在乘法口诀教学时,应让学生切实理解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如四六二十四,提问学生:(1)这句口诀是怎样推出来的?(6+6+6+6=24);(2)表  相似文献   

18.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听了本校不少随堂课,并对词语教学案例进行了研究。现采撷几个词语教学的案例,供大家赏析。[案例1]教学指向:曲折蜿蜒词语来源:苏教版第六册《长城和运河》师:哪一句话最能说明你心目中的长城?生: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曲折蜿蜒。师:你知道什么叫“曲折蜿蜒”吗?(生摇头)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把手指放在长城上,从这头运行到另一头,全班同学都这样做一做。生:(用手指在长城上运行)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曲折蜿蜒了吗?生: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25页—27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九张长方体彩图,幻灯片一张,动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46×71 (×),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能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生1:46×71 54×71。师:这道题怎么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生1:46×71 54×71=(46 54)×71=100×71=7100。师:大家觉得这样计算简便吗?生:简便。生2:我的想法是:46×71 46×29,因为46×(71 29)=46×100=4600。师:大家觉得这样计算简便吗?生:简便。生3:46×71 10×71。师(:感到有些意外)这样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生4:我觉得不简便,因为(46 10)×71=56×71,还得列竖式计算。师: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学生大都点头称是)那么,结合以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