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与台湾在 80年代中期几乎同时涌起一股相似的新潮小说潮流 ,两者既有许多相似之处 ,同时又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将其进行比较 ,认为这是由于两者所产生的外在环境及在其影响下的作家主体心态不同 ,同时也是因为两岸新潮小说作家接受外来文化文学思潮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借着改革开放的强势语境,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堪称群芳斗妍,万本争春,各领风骚三两年,特别是萌生于80年代初、勃兴于80年代中期的文化意识小说,以其宏阔的野、清晒的开掘和深厚的理性批判蕴涵而独具一格,开启了新时期小说创作格局的新生面。这里以此期部分优秀文本为视点,逐层剖析了文化意识小说的主题分层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既是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也是理想与激情飞扬的年代。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此期或保守或过激的诸多论争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意义的历史保存价值。本文择取80年代中后期一种颇具震撼力和代表性的反理性话语予以描述和检讨,旨在说明,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而言,理想与激情虽可贵,理性与学养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由改革开放的剧变动荡到稳定发展的阶段,习惯了计划经济和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人们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和中央集权的辩证关系中经历着茫然、失落、焦虑和重新定位的历练.这一时期出现的家族小说热不能不说是这种心态的反映.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以个性化的视角为叙述平台的家族小说既回避了正史的严肃又迎合了"寻根"和"以史为鉴"的民族心态,是这一历史时期值得关注的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5.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作家们想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环境的日益宽松、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十分强劲的"大学想象"热潮,产生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大学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大学小说的内容看,关于大学的想象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诗意的大学想象与异化的大学想象。80年代后期的大学想象更多的是展示大学在现代性语境下所面临的多重困境,因而重新建构现代大学精神成为作家们思考克服现代性大学危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跟一个北大的老朋友吃饭。我问他,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你会选择哪个词?他的回答在我意料之外。他居然说:“浪漫。”后来我琢磨琢磨,其实也对,那时候生活在北京的确是有些浪漫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市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日渐完善成熟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是都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农业走向商业、从传统伦理走向现代科技过程中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不断解构和更新的真实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丁武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33-40,65
对于贵州省的《红楼梦》研究来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十分瞩目的时期。从这一时期贵州红学的时代背景、组织形式、学术活动、研究成果诸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罗列这段史料的同时,力图表达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保持学术的独立品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战争小说的崇高审美形态发生了新转变,主要表现在:弱化战争场景。凸现人的心灵崇高感;悲怆、凝重与复合多样的艺术基调;严正、庄重与富有力度、气势的叙述语言。但由此出现的战争场景虚化、人物描写俗化以及语言粗鄙化的趋向,同样令人担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优秀的小城镇小说《新星》《矮凳桥风情》《古船》和《浮躁》,呈现出共同的精神走向:对小城镇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回应。对小城镇小说精神向度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中国乡镇逐渐城市化的过渡脉络,更好地见证与研究中国逐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福州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吸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女作家创作呈现繁荣景象,非女性写作状态(中性写作状态)、女性“个人化”写作状态、拟后现代写作状态三种写作状态并存体现了女作家写作选择的多样化,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三种写作状态都不是理想的,我们期待一种自由的“女性”写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没落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时代的发展使大众认识逐步普及深化,其二是什么是小说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没落是一个转折和一个文学艺术自学期的苏醒与启蒙。其重构形态表现在:不再把文学当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题材不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蜂拥性,重视艺术直觉,艺术对象选择的宽泛,重视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  相似文献   

14.
从1982年至1985年,昌耀写就了气垫恢弘的大西部诗,其精神实质是用强烈的生命意识张扬生命力。诗人把视线投注到了整个大西部及其陈列其间的事象、物象和景象上,强劲地传达了“大生命”意象的“大生命力”。根据诗歌视线投注点的不同,诗人分整个荒原高地、具体物象、民族三个不同对象分别传达了这种“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繁荣,其中“爱情理想”的书写就是这一转型时期重要的书写类型。文章就“爱情理想”的启蒙话语主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繁荣,其中“爱情理想”的书写就是这一转型时期重要的书写类型。文章就“爱情理想”的启蒙话语主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既是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也是理想与激情飞扬的年代。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此期间或保守或激进的诸多论争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意义的历史保存价值。本择取80年代中后期一种藏具震蓖力和代表性的反理性话语予以描述和检讨,旨在说明,对于严真的学术研究而言,理想与激情虽可贵,理性与学养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认为2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现,但从悲剧的特征: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离真正的悲剧却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已经懂得向80年代出生者看齐,你不得不看齐:他们虽然没有那股要颠覆什么的劲头儿,可是他们自成一派的时尚、消费、爱情和人际交往观念,与"老人们"的诀别是那样的明显.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改革,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明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背景下的小说创作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以一种自由放任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构成多姿多彩的文本世界。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