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跑鱼三析     
严实 《钓鱼》2014,(22):16-17
传统钓先诱后钓,把鱼饵分为诱饵和钓饵。诱饵粗细搭配,以碎屑状的菜籽饼、麦麸、米糠、豆粕、酒糟、豆饼屑为主,另加少量的碎米、小米或破碎的玉米,用水拌和后或攥团手抛或用工具打窝。钓饵荤素两类,荤是动物性饵料,常用蚯蚓、蛆、红虫等无脊椎动物,以及水生的虾、蚂蟥,小鱼,陆生的两栖类、昆虫,鸟、家禽的肠管、内脏和哺乳动物的肉、油脂等;素是植物性饵料,米豆麦黍薯蒸煮或取其制成品,或果蔬类的根茎叶果切段切块后挂钩。  相似文献   

2.
所谓“包食”(武汉叫钓包食),是武汉钓鲤鱼的一种特殊钓法。在鲤鱼较为密集的湖塘,用麸子等先打窝子(不必用太多饵料),不久之后,窝子里便有芝麻粒大小的气泡(鱼星)成团地往上冒,多的时候像是煮开了的水般翻腾,这便是鲤鱼进窝子了。这时可用面团(可掺少许奶粉)作钓饵,但在抛钩入水之前须将钓饵外包裹一团事先准备好的诱饵,然后才能抛钩入水进窝,“包食”入水即化,露出洁白的钓饵,鱼儿被“包食”直接召唤到钓饵前,怎忍得住香喷喷钓饵的诱惑?于是,钓手便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不少从事传统钓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诱饵和钓饵既不相同,味道又各异的问题。 诱饵、钓饵不同料,味道不一致,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各司其职:即诱饵只起诱鱼、聚鱼的作用,只要能将鱼引进窝中,留在窝内,似乎就算尽到了责任,完成了使命。至于鱼咬钩与否,则是钓饵的事。因此,许多时候出现窝中鱼星不断(表明鱼已进窝并正在吃诱饵),就是不肯咬钩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绝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气侯、水情和鱼的刁滑,并没有意识到是诱、钓饵饵料不同和味道相左所造成的。 当前风起云涌的竟技钓,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诱…  相似文献   

4.
甜酒酿是垂钓的上等饵料。它具有浓厚的甘甜芳香,鱼儿非常喜爱吃。与其它诱饵混配,稍加发酵处理,用来打窝,具有诱鱼快、留鱼长久的特点。用它做钓饵,可与糟食凋配装炸弹钩,是专钓鲤鱼、  相似文献   

5.
张世才 《钓鱼》2008,(23):32-33
秋钓草鱼一绝,就是用微酸的诱饵打窝,用蟑螂、蚱蜢等活食作钓饵,十拿九稳必钓得草鱼,上钩率极高,会给你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钓知识的普及、提高,许多钓友已经了解诸如浮游矶钓、筏钓、诱钓等海钓钓法需像淡水钓一样先投放诱饵打窝诱鱼,边诱边钓才能取得好成绩。海钓需投放诱饵的观点正逐步被大家所接受。然而与此相滞后的却是目前国内生产海钓诱饵的厂家寥寥无几,产品品种少,覆盖面窄,市面上海钓饵多是“舶来品”。这些饵料虽然针对性强且有效果,但其售价不菲。以著名的丸九公司海钓饵为例,每包售价少的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就是退而求其次,用泛宇公司生产的满点系列,每包也需要二三十元。钓一次鱼,动辄就要往海里投放上百元的诱饵,这对于我等大多数钱包尚未…  相似文献   

7.
很多钓友都有钓鱼打窝的习惯,我以前也是每钓必打,好像不打窝就钓不着鱼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可2005年秋季,一次外出垂钓偶见一开竿鱼塘用拉网拉鱼,却让我从此改变了沿袭30多年的垂钓习惯。当时只见十几个人拉着大网靠岸,不仅拉上来一些鲢鳙和小杂鱼,还从水底拉上来一些发白、发黏、发臭的豆饼、窝头、动物内脏、骨头等钓鱼人打窝扔下的诱饵。这些发酵变质的诱饵酸臭无比,使人老远就闻之作呕,望而生厌,想必水中的鱼儿也要避而远之。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和一长者同在一条小溪上钓鲫,饵料都是自己饲养的大平二号红蚯蚓。我按常规定点打窝和撒放诱饵。这位长者既不打窝,也不撒放诱饵,却见他频频上鱼,不到两上小时,他的鱼篓里足足装有1500克鲫鱼。同时间内,我的钓获量还不到500克,究竟这位长者的钓秘在哪里? 第二天,我们仍在这条小  相似文献   

9.
杨伯诚 《钓鱼》2006,(4):34-35
非鱼使用什么饵料,就有了很大的帮助。料喂养罗非,我每次都向鱼老板索取一些四、饵求于精对口更灵俗话说“一方鱼吃一方饵,一方饵钓颗粒饲料,掺和相应数量的粘粉,到喂养鱼谚有“钓多或钓少,全凭位置好,一方鱼”。罗非鱼长期吃喂养的食物,养成点附近下竿,次次都获丰收。鱼儿咬不咬,关键在饵料”,可见鱼饵的作了对喂养食物的偏好,垂钓时就要对症下在不喂养的池塘或河渠、湖泊、水库用在垂钓中是非常重要的。罗非鱼属以植药,采用喂养的食物作诱饵和钓饵,肯定垂钓,就要精心选用诱饵和钓饵。虽说罗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能获得好的…  相似文献   

10.
邹思全 《钓鱼》2012,(12):17-17
六、饵料状态问题 在垂钓中,饵料状态对鱼口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钓精养池的鱼,既要追求好的雾化效果,又要讲究所配制饵料的持钩能力。雾化太快,持钩性就差,易引起鱼层上移,再就是鱼只能吃雾化下来的饵料而吃不到钩上的饵,闻得到香味而吃不到饵;雾化过慢或不雾化,饵料就成了一块面疙瘩,适口性就差,鱼只吃诱饵而不吃钓饵,或是无鱼进窝而造成无鱼问钩的状况,影响获鱼量。  相似文献   

11.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12.
于至凌 《钓鱼》2013,(15):38-39
在多年的钓鱼经历中,主钓鲢鳙的时候并不多,多是在钓其他底层鱼类时,碰到有鲢鳙进窝才钓鲢鳙。在去年几次钓鲢鳙时,我在相同钓位,不同天气和饵料的情况下,钓获量不同,并且有很大的差距,现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冬 《钓鱼》2004,(14):28-28
许多钓友都习惯用抛竿远投钓鲢鳙,效果比较理想,但用此法钓鲢鳙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即抛出的钩饵能不能准确地打到预定的钓点里。因为用抛竿远投钓鲢鳙距离一般在20—30米,甚至更远,一般人很难在这个距离每次都能将钓饵投到有效范围内。往往会是东一竿,西一竿,钓饵不能准确地集中在钓点内形成雾化区,势必影响施钓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水库钓鲢鳙实践中,也结合当地一些钓友自刨的钓法,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手车竿打窝定点钓法,解决了投不准钓点,费饵费时费力的缺点,经过大家的实践,效果确实不错。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饵料小见识     
河塘之水随季节的变化、季节自然饵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素有春腥、夏臭、秋香、冬甜之说。 春腥。春天气温转暖,各种水生动物从蛰眠中而出,浮游生物也渐渐增多,各种鱼类出游觅食活动量加大,加之发情产卵都将带来不同的气味。这些特殊气味混合水中总之谓腥。因而在惊蛰后到夏初一段时间,多用带腥味的饵料撒窝施钓,钓获量会有明显提高。我在平时打窝的饵料中掺入搓碎的鲜鸡蛋壳或鲜鸭蛋壳效果颇佳。多年来在这个季节钓鲫,钓饵使用  相似文献   

15.
“水怪”集诱饵、钓饵于一体,无论使用手竿、海竿钓鲢鳙,均可取得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何文江 《钓鱼》2010,(18):45-45
去年五月中旬的一天,我和钓友老余、小张等人到距县城不远的七里觯水库钓鱼。刚到钓鱼场放下渔具时,水库养鱼老板主动告诉我们,你们不需调饵料,就用我存放的板栗作钓饵效果会更好。并且说凡来钓鱼者都说板栗好钓鱼。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都利用板栗作诱饵和钓饵,不到6个小时都钓获各类鱼10余斤。这天的感受是人乐鱼丰。  相似文献   

17.
窝料     
张炎冰 《钓鱼》2013,(18):12-12
打窝用的饵料,作用是做窝,细分则又有招鱼、聚鱼和留鱼的区别。传统钓鱼都是先撒饵做窝,待鱼聚来后再投鱼所好选用相应的钓饵挂钩作钓。从诱到钓一般要等20分钟至半个小时。如果窝料是米、麦子、破碎的玉米粒,等的时间会更长。鱼不进窝,姗姗来迟与窝料有很大关系。用碎屑状的菜籽饼、麦麸、米糠做窝料必须先湿水,不然投不准、投  相似文献   

18.
邹吉春 《垂钓》2001,(2):26-26
1991年6月2日早上,我和五位钓友驱车到沈阳著名的辉山风景区棋盘山水库垂钓。因是熟门熟户,我选好钓位,支上四支海竿,将玉米面、麦麸子、豆饼粉加白糖配制的诱饵投到距岸大约50米的地方,经过先后五次打窝,才换上钓饵垂钓。  相似文献   

19.
手竿垂钓诱鱼打窝.一般是在钓点投些酒米、稽食之类诱饵。饵料落于水底后散开成平面铺于水底形成“平面窝”。平面窝打窝方法比较简单,是传统钓法最普遍、最常用的打窝诱鱼的方法,钓底层鱼效果较好。但钓中层鱼、上层鱼效果就比较差。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把中上层鱼引入水底聚而钓之,常常在“立体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三、饵料 俗话说:七分饵料三分钓技。可见适路的饵料对垂钓的重要性。 饵料从其用途来说,分为两大类:诱饵和钓饵;从其内容来说,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微生物类及混合类等;从其性质来说,又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制造的等等。这还是大方面的简单归类,若细分起来,将是不计其数的,可见,能用来充作钓鱼饵料的东西何其多也。 下面我们从饵料的用途来分析一下。 (一)诱饵。顾名思义,诱饵的主要作用是诱集鱼儿的,能尽快诱鱼入窝的就是好诱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