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数字鸿沟是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视野中“数字鸿沟”的概念、特征以及成因的解读,探讨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数字鸿沟的因素,澄清“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其发展阶段和成因,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班班通: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校校通"工程建设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班班通"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选择这一命题.从事物发展历程来看,"班班通"是由教育主体反思性行为导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行为,其建设具有较大的教育学意义.通过分析"班班通"建设中需要克服的种种问题,可以发现"班班通"建设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认清问题、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数字鸿沟",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5.
中美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中美基础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政策与指导思想、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投资方式和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的不同与差距,通过反思得到了启示,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十三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本研究团队近三年开展的区域调研数据和国际比较数据,本研究发现,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应用不充分、政策不落地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优质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基础研究.为了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建议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作出如下调整:理念上从深度融合转为育人为本、导向上从应用驱动转为改善学习、机制上从独立运作转为协同创新、方略上从各自实践转为研究先行、政策上从以点带面转为依据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韩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近年来,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因此,本文力图就中韩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政策和指导思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等几方面展开比较探讨,进而对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进行反思并提出大力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持续、均衡发展,研究机构和人员积极进言献策,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等启示,从而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各国无不聚焦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意昧着国家地位的丧失,而教育的落后则意味着民族的沉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政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应用、师资培训等方面比较了中韩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状况,分析了目前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益经验,以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首先,围绕教育信息化五要素(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师生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信息化教学管理),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模型;其次,应用分析模型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教学资源尤其是民族双语教学资源亟待丰富、民族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升;最后,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发展途径:(1)加大教育投入,重点关注城乡均衡发展,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全体学校;(2)理念为先、示范先导,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全体师生;(3)分层次、多语种建设体现民族特色的线上教育资源,建成"互联网+民族教育"大平台;(4)政府引导、地区支持、学校跟进,多方协作共同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民族教育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的各种质疑。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样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变革是国际教育援助的本质属性,30年来国际教育援助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10年,国际教育援助在变革的内容、路径、重点、机制和方法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以2000年来我国西部国际教育援助项目为佐证,对这一时期的援助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认为"关注质量、变革重心下沉学校层面、以学校制度变革为中心、系统干预"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援助项目的经验对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变革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建设的国际背景,进而对国际组织OECD、UN-ESCO和美国教育部所建构的教师指标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建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顺应科教一体化的趋势,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是世界基础研究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面,我们应该积极借鉴经验、吸取教训,针对国情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周琴 《教育学报》2007,3(2):67-71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兴起第二次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浪潮。此次改革中,各国均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不约而同采取了一些共同的措施以推动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这些共识之举包括:1.理论先行,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理念指导;2.颁布科学教育政策文件,制定科学教育标准;3.围绕科学教育目标,全面推行课程改革;4.改革科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明确科学教师标准;5.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科学教育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其通过试点阶段——初探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开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加强共享的、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基础条件建设可以从网络环境建设、应用平台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表述。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就必须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网络课程体系和网络资源库。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信息化 ,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内涵 ,如何构建信息化的基本形态 ,学校的信息化如何实施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面对这种强有力的教育冲击,我国基础教育必须采取强化本土文化、增强国际经验、优化课程建设等举措,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国际教育接轨与教育合作,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