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也谈古代的“尚右”“虚左”浙江绍兴市北海中学董秋成任俊荣先生在《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以下简称《谈谈》,刊于《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7期)一文中,将高中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易使学生引起困惑不解的“尚右”和“虚左”问题,从古代的礼仪习俗的角度作...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左右尊卑的问题:有时“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请侯生(空着左边的位子,让侯生上坐);而有时则右为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还有司马迁不惜笔墨叙述鸿门宴的坐次安排,是何用意?这些都涉及到我国古代左右尊卑的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解惑”,而且可以深达其旨。  相似文献   

3.
古人常用左右两字表地位之尊卑上下,然而究竟孰尊孰卑,不能一概而论,须从古代礼俗上一一辨析。周秦汉尚右,以右为上位。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而廉颇则忿忿不平:“吾羞,不忍为之下!”由此可见右者为尊。《前汉书·公孙弘传》:“守成上义,遭遇右武。”颜师古注:“右,亦上也。”意思是守成(治国)以文治为上,作战(引申为打天下)则重视武功。了解了右即上,且可引申为“高贵”、“重视”、“重要”诸义,那么古代称帝王亲近的亲戚为“右戚”,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把重视文化学术、崇尚文治说为“右文”,重要职位冠之为“右职”等语言现象都好理解了;反之,古人以左为“僻左不正”,故称仕于诸侯者为“左官”,以示其地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在官职上。古代“尚右”,把右作为上位,比左的地位高。大家都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尚左与尚右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与右 ,原本是人们用以表示方位的名词。以人所设定的位置为中心 ,左与右的位置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中 ,人们逐渐赋予左与右以丰富的社会性内容 ,形成了尚左或尚右的观念 ,成为用以反映社会中人或事物的上下、尊卑、高低、轻重差别的一种方式。古书中或云“人道尚左” ,或云“人道尚右” ,看似矛盾 ,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领域所流行的观念。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以为引玉之砖。先秦时期的尚左与尚右观念在等级森严的先秦时代 ,人们把左与右的概念与等级制度相联系 ,用尚左或尚右的观念作为表示人与人之间政…  相似文献   

6.
彭习银 《学语文》2002,(2):46-46
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古代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或国家)在不同方面不尽相同,比较错综复杂。一般来说: 一、乘车方面 以左为尊。如车上坐两人,尊贵者坐左边,主人居右边。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给侯生)。侯生是一位隐士,“家贫,为大梁夷门  相似文献   

7.
流云 《教师博览》2006,(3):34-34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刘定成 《学语文》2013,(3):34-36
一、引言 语文是中国国最古老的学科.是中国教育的根。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很大程度上就靠它传承光大。她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她让我们深味人间真情,体悟人生真谛,历经社会百态,培植生活智慧。语文是美丽的,就像头戴亮丽饰物的美人,晶莹多彩地在人群中晃动,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相似文献   

9.
如何揭示虚概念的逻辑特征,目前我国逻辑学界尚未统一认识。究竟哪种观点符合人们的思维实际,还有待于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用“虚内涵”和“虚外延”两个概念来揭示虚概念的逻辑特征,从而丰富和发展虚概念理论。特提出来就教于逻辑学界的学者、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历史,并对中国历代著名藏书楼的建立、藏书情况及建筑结构和现状进行了论述。同时论述了古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明确提出: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写出的作文或是大话空话连篇,矫情枉作;或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两种情况概括而说就是过于“虚”和过于“实”,如何处理好作文中的“虚”和“实”,已是中学作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订《语文》高一册231页对“位在廉颇之右”的“右”字作注说:“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而高四册279页对“虚左”的“左”又注说:“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同一部教材,对“左”与“右”的注释近乎自相抵牾:右,是上位,左,也是上位,到底哪是上位?给学子以迷惘。  相似文献   

13.
一“评点”法是我国古代评论文学作品的特殊的方法,具有以少总多、灵活醒目的特点和探微提要、指点门径的好处。明代李贽评点《水浒》,清人金圣叹除评点《水浒》、《西厢》外,还有《评注才子古文》、《选批唐诗》等。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也是采用评点的方法。这些评点本子中不乏独到的见解,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在古代文坛树起了丰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教好学好这些传统名篇,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扩眼界,打好古文阅读的基础,而且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  相似文献   

14.
陈凌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47-49,80
自古以来,古人“尚右”似乎成了定论;然而,从“东尊西卑”观念看,这种思想与中国传统方位尊卑观相冲突,“尚右”思想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5.
从定义的原则出发指出电子教科书^[1.3]中“虚地”和“虚短”概念定义不严格,不能全面地描述理想放大器的输入端特性。提出了描述理想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特性的“无穷--零子”概念。  相似文献   

16.
对诗歌中"虚"和"实"这一相反相成的美学范畴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无论对于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虚实互补"这一诗学命题的哲学渊源,是老子的"有无相生"的思想。中国诗歌只表现"感情序曲"的技法超越了莱辛的"接近顶点"理论。  相似文献   

17.
写“理想”,是中学生作文中常见、也是中学生写作文时常遇到的主题。比较而言,这类作文似乎容易写一点。一是它属想象作文,有一定的随意性,说得上是广阔天地,大有“作文”;二是作文中写的不必也不可能真是那么回事,“职业”选择的余地大,而且干什么都能干到“行行出状元”的份上。但就写“理想”的学生作文来说,是不是都能依凭上述两项优势,做到“三百六十行,行  相似文献   

18.
谈谈古代“按遗嘱分马”问题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乡巩塘完小唐吉坤一、智者巧借马来解难题据说古代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让他的儿子们按照遗嘱继承遗产:“我把17匹马全部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九分之一,不许流血、不许杀马,你们...  相似文献   

19.
全国小语会理事、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副主任陆云指出,当前,新课改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虚",表现为"五重五轻":重自主,轻指导;重感悟,轻训练;重形式,轻内容;重拓展,轻文本;重活动,轻思考.此言可谓切中时弊.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确实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这样上课?""这一节课没有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给人的感觉,似乎传统的教学、接受性学习就是保守落后的,只有新课改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才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20.
“虚指”和“无指”是古代汉语指示代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指代形式。“虚指”,简要地说就是有所指而不明白地说出来。在古代汉语中说话的人对所要说明的人、事,不愿明说,不能明说,或者不必说出,或者根本不知道时,选用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去代替,这种语言现象便是“虚指”。这类可以用做“虚指”的代词,为数不多,在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只有“某”、“或”等字。如: 1、某日烧蓑城苇。(陈弘绪《文天祥》) 2、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3、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宗臣《报刘一丈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