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颖 《成才之路》2010,(6):35-36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是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这与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和创造性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因此,对“发现学习”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学教研》2006,(5):22-23
发现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他主张“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人们掌握一个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发现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发现,由“消极应付”转化为“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1916年就提出了传授方法高于传授知识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应对学生“采用自学辅导主义”,“务以养成自力研修之习”。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以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求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兰 《考试周刊》2009,(48):90-90
学习知识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困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模式进行;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由于方法单一,所以学生课堂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新一轮的课堂改革中,将转变常规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即首先要弓I导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备受青睐。对历史教学而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历史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历史的奥秘。因此历史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能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转变教学观念1.育人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白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发现法”是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思考、探索,从而发现所要学习的原理或结论的一种教学法.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于本世纪SO年代,在他的《发现行为》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中心点是在教师精心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探索新知识,从而发现新知识的奥秒.“发现法”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并没有给教学提供一整套教学模式.究竟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则完全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本文根据问题需要,通过实例总结几种“引导发现”的途径.1.类比发现类比是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讨。自己来解决”问题.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展示自我,释放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然而.反观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的“大投入”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低产出”.结果教师身心疲惫,学生收效甚微,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被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以问促学是提高质量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整合、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这里“问题”的拥有者、解决者都是学生自己,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起指导,修正作用。学生能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这一自主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发现法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师提供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学习,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发现法”结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优化解题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方向性、目标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要善于解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数学就是在于会解题,数学教学就是以解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方向性、目标性”,不断地自动调整思维的角度、化简变形的方向,避免盲目的思维,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意义.从心理学原理出发,解题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思维的目的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没有目标就没有思维.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注意使问题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强化学生对思维活动的调控、优化,培养学生强烈的方向性、目标性解题意识.本文通过几道例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卢海燕 《辅导员》2009,(21):41-41
“探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方法,既可以作为长时间的专题进行研究,也可以直接整合到日常教学中去;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比较客观的大问题,也可以是对细节问题的深入探寻。  相似文献   

14.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整合、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这里“问题”的拥有者、解决者都是学生自己,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起指导、修正作用。学生能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这一自主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二、搜集信息的能力一是培养查阅工具书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工具书,并在实践中掌握各种工具书的检阅方法,以获得相应的有…  相似文献   

15.
对于“探究性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观点是:“探究型学习”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早年提出的“发现学习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发现学习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知识,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发展科学探究精神,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为了让学生体会和学习人类认识某些客观事物的思维历程,从中锻炼思维能力,不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这些客观事物,但这终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师者的引导下具有极强的指向性的探究活动,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探究性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路婷 《小学校长》2006,(6):41-42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目标,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敞开思路,交流内容,总结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针对人生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而提出来的。怎样使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法”本身就包含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在课堂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共同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研究、自己讨论。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  相似文献   

18.
学法是指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经验。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最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习再生能力,进而达到使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这“剩下的”主要就是人格与能力,要使“剩下的”更多,就要把数学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个体发展本位。传统的数学课堂,仅仅给出了数学发现的最后结果,并没有给出数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记数学、练数学、考数学,教师只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这显然与时代精神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做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  相似文献   

20.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高考复习课如何实行“再创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成为上新课时的简单重复,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