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变革。作文教学要日趋完善、进步,必须“将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和谐、自主、创造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习作超市”,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把选择权、评价权交给学生,已成为一种必然。一、课堂作文“超市”小学生怕写作文,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提出很多要求,设置种种障碍,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结果是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这就好像我们领学生到商场购物,只允许他买某样东西,或只让他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常识     
一个女孩考上哈佛大学,有人写了一本书,于是此书畅销,好像拥有这本书就拥有哈佛的录取通知书。这本书的印数越大,每位买这本书的人与哈佛的距离就越远。这是小学数学,不用去哈佛就该明白——分子不变(哈佛录取学生数),分母越大(梦想从这本书中取经入哈佛)则分值越小。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因有太多的想象力而上当。其实,不上当,只需要一点点常识。  相似文献   

3.
王新华 《云南教育》2004,(26):24-24
小学生怕写作文,与老师一般只进行作文前的审题训练和简单作文提示有关。由于有些题目所涉及的题材.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类似材料的积累又少,习作时就只能瞎编乱造,或东拉西扯,这不仅会犯内容不具体题材不新的毛病,甚至会罗列一堆文不对题的材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想’即认识。”为此,我尝试训练学生在实践中习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趋向重在素质教育,迫切要求作文教学必须改革,改变那种只局限于课本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只重视“范文”,依样画葫芦,或只使用各种资料上的作文题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方式,因为那样只能使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熄灭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更何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写作模式,以下是我在写作教学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分数之外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有时候,一空闲下来,我就会想起,一丝一缕地把心填得满满的。等到要写下来的时候,却发觉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只能再放回到心底。因为太看重,所以,不敢碰,不敢写,生怕写坏了它,生怕写歪了它。那还是十年前,我刚做老师的时候。一个学生——校刊的主编、校文学社社长,语文好到只要说出他的名字,整个年级都知道的人物——在一次期中考试时,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怕写作文,恐怕是一种普遍现象。从高一第一堂作文课起教师就开始系统的作文规范辅导:从立意的方法、构思的创新、语言的积累、亮点的点缀……一直到高考前作文的应考技巧,不可谓不全面;从“命题作文”的分析,到“新材料作文”的讲解,可谓是环环缜密,步步精细。可似乎学生越受训练越写不出出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窦红平 《学语文》2005,(4):55-55
随着世风的变化.学生也“世故”起来。他们不再把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基本原则,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适应评卷者的“口味”,甚至在揣摩表达对象之后决定是否动用何种情感。因此,最近几年来,虚假作文层出不穷.假话、空话、套话大量出现在中考、高考的答卷中.在平时的习作中更是随处可见。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从小学到初中,可能都在写“我不小心打碎了同学的一个玩具,而同学被他父母批评,当我买一个新的去赔给他时.他的家已经搬走了。”  相似文献   

8.
初一学生因刚从小学到初中,初中作文比小学作文就更上一个台阶,学生普遍对写作兴味索然,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时常常冥思苦想,落笔千斤,写出的作文还是空洞无物,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试图探索如何解决初中新生怕写作文、如何写好作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儿去超市购物。儿子兴冲冲地走在最前头,因为我答应给他买一个篮球。一进超市,儿子就被琳琅满目的玩具吸引了,只见他东瞧瞧、西摸摸,终于,在一个玩具汽车前,他再也迈不开步子了。于是儿子改变了主意,不仅要买篮球,还要买这辆玩具汽车。我走过来看了看这辆玩具汽车的价格,嚯,这么个小东西要200多块!我给儿子做起了工作:"咱们不是说好了只买篮球吗?回去跟爸爸打球多过瘾啊!而且家里已经有好几辆玩具汽车了。‘男子汉’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看我态度坚决,儿子伤心地哭了起来,说道:"妈妈也说话不算数,上次答应带我去科技馆,结果就没去,我不要篮球还不行吗?就给我买这辆……"不等他说完,我转身就走。这次购物败兴而归。  相似文献   

10.
这是初中二年级的一节作文课。作文的题目是《春天》,要求学生写春意、春景、春风,字数在800字左右。可是,一位学生却写了他在夏日星期天同大人一起下河捉鱼的故事。故事写得不太完整,且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只有500来字。老师拿过这篇作文看了一遍,便气不打一处来,也没有进行批改,只在尾批时写了两个字:“胡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而忽略了让语言转化成文字的过程。更有甚者,许多低年级老师认为写作是中高年级的事,低年级"只说不写"就行了。我认为.如果学生没有在低年级培养起良好的写作习惯,进入三年级突然把写作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许多学生便很难适应,继而对写作便产生畏惧及排斥.语文成绩急剧下降便是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进行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理解深透。北京特级教师王欢上五年级的课文《买小狗的小孩》一课,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买一只小瘸狗的事。她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对买小狗的小孩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人物说的几句话,通过反复读深入感知人物,增加对人物的认识,在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就以描写人物的语言文字为重点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只抓住老板说的“哦,这只小瘸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  相似文献   

13.
3分的激励     
钱可以借,物可以借,分数也可以借。通过这一借,考试分数就有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这是一个“减负”之前发生的故事,但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新接五(2)班。班上有个叫小刚的同学,数学成绩不太好,单元测验经常不及格。为此,他很苦恼。别看他学习不太好,可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还很高。每次考不好,回家以后,父母不是打,就是骂。在重压之下,小刚就怕考试,更讨厌那不及格的分数。可是,怕也没用,期中到了,学校照样要进行考试。考试那天,他很紧张,生怕考不好,越怕越紧张,特别是应用题,他一见题,就心里发慌,头就晕了,…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越学越高兴、越写越有劲。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趣的写作情境,精心引导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开放、活跃的气氛中快乐作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结尾,教者让学生写出与相等的分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不停地写,尽量多写一些。可是,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个与相等的分数,就坐在那里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他的同学。  汇报评讲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写出的个数,那个学生说:“我只写了一个”,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可他却说:“我虽然只写一个,但却可以表示无数个。”同学们都不明白,也很好奇。教者让他说出写的是什么样的分数,他的答案是: =。他解释说:“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a,它的大小不变。其中的数 a可以代替无…  相似文献   

16.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7.
一个建筑公司的经理忽然收到一份购买两只小白鼠的账单,不由好生奇怪。原来这两只老鼠是他的一个部下买的。他把那部下叫来,问他为什么要买两只小白鼠?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学生,每次面对作时,总是挠首冥思,不知如何下笔。我曾问他为何写不出,他摇头说:“我知道老师布置的作题是什么意思,但总找不到什么可写。”他的情况是一部分学生的通病。这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总是找不着方向,对于作素材的选择总是束手无策。我对此进行了分析,原因就在于写作时的理念不对头,抓不住写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杨振奇 《甘肃教育》2002,(10):18-18
教师要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明白。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同时教师要降低写作要求,放缓坡度,让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开始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一个小片断,不做任何限制,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要求学生写完整作文。这样,由说到写,由片断训练到完整作文,循序渐进,学生就不再视作文为畏途,继而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进行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理解深透。北京特级教师王欢上五年级的课文《买小狗的小孩》一课,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买一只小瘸狗的事。她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对买小狗的小孩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人物说的几句话,通过反复读深入感知人物,增加对人物的认识,在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