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忽如一夜春风来──谈谈新闻结尾的艺术湖北《随州报》金鸣一出好戏,不但应有好的开头,还需有好的结尾,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人依依不舍。同样,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写好结尾,能使新...  相似文献   

2.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但能不能借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一些表现手法,使新闻事实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使报道富有形象感、现场感及思想张力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要掌握好度,要用得灵活,用得巧妙,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欣赏你的佳作。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要让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的效果,应当掌握以下几点。紧扣事实不空…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结尾,也就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应当写得精彩,这是古今名家十分重视的一个写作问题,并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那么,消息写作要不要有个精彩的结尾呢?在新闻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同行说,消息写作一般采用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说完就止,没有必要讲究结尾。但是,更多的同志认为,大多数消息写作应当有个讲究的结尾。因为它和导语、主体、背景同样是一条完整消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赞同后者的看法。新闻写作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报纸上经常看到,除简讯、快讯和短消息之  相似文献   

5.
新闻言论的结尾总的要求是要精彩,要简短有力,干净利落,要前后呼应,不落俗套。尤其要注意与文章所提出的论点相一致。其具体方法可归纳如下几种:1.结论式结尾。这种结尾的方法是比较正统的写法,其特点往往是从理论原则上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如《人民日报》1994年6月2日在“人民论坛”专栏里发表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结尾段就这样写道: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在今天,我们理应让这种传统美德更加发扬光大,谱写出更多更美的护幼之歌,助幼之歌。这个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全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应该说是写得相当精彩的。2.解决问题式结尾,这种结尾一般不是理论和原则上的总结,而是阐述较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意见,如1984年5月19日《法制日报》的微型论坛中发表的《查查享受“三陪者”》,结尾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万事开头难”。勿庸置疑,写新闻,有一个好的开头非常重要,须煞费苦心,再三斟酌,然而结尾又何尝容易?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由于开头和结尾在新闻中的位置不同,对新闻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  相似文献   

7.
8.
金鸣  金真 《新闻前哨》2006,(8):60-60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对其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9.
郭洁  哲君 《军事记者》2008,(8):33-34
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文章写作既要重开头,也要重结尾。文章开头要写好已形成共识,但要做到结尾响亮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新闻写作中,结尾的地位作用经常被忽视。新闻作品中,作为起头的导语部分无疑重要,导语写得好才能抓住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0.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相似文献   

11.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闻的结尾常常被人们忽略。有人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他们的主要理由是:(1)短消息结构极其单纯,无须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特别是简讯有时只有一两句话,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实际上没有结尾。(2)在倒金字塔结构中,材…  相似文献   

12.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  相似文献   

13.
与开头一样,现场短新闻的结尾方式也比一般的新闻灵活许多,大致有三种基本形式:平收式、议论式、情意不尽式。(一)平收式平收式的结尾讲究顺乎自然,新闻事实叙述完毕,文章也自然结束。其中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完全自然而止,比如《经济日报》1990年2月21日《专员田间考县长》一文,该文叙述了地区专员考县长铺地膜技术的有趣场面,最后有两位县长铺得不错,要求专员打分,文章写道:“‘不给你们满分,打80分吧。’孙庚午回答。大家又笑了。”事情告一段落,文章也就此而止了。第二类带有总结性质,展示和罗列结果,如《经济日报》1989年11月2日“零点行动”结尾说。“凌晨2时,‘零点行动’胜利结束了。总指挥部有关负责  相似文献   

14.
新闻要写好导语,把最新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这已是众所周知的规律。但对于写好新闻的结尾,往往被我们一些年轻记者、编辑忽视。岂不知,一篇新闻光有好导语,而没有一个精彩的结尾,犹如倒嚼甘蔗,越嚼越乏味,难免令人遗憾。我国历代文章大家既重视文章的开头,也重视文章的结尾,这方面宋代散文名家范仲淹算得上是一个典范。他写的《岳阳楼记》用我们新闻界的眼光看,把它当作一篇“岳阳楼落成”的新闻报道未尝不可。文章在交待时间、地点、事由和背景材料时,写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末尾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掷地有声,是一绝好结尾,好就好在作者把全篇的思想意境用精练、富含哲理的语言加以高度概括,深化了文章主题,成了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我们学习借鉴历代的名篇佳作,注意多观察、多思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的结尾,历来是不被重视的。特别是消息一类的短新闻,似乎不必考虑结尾。“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更是无结尾可言。记者写稿,可以写到哪算到哪;编辑编稿,则可以从后往前删,删到哪算到哪。正因为如此,议论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探讨新闻结尾的文章却较为少见。与此同时,我平时浏览新闻报道,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看新闻导语时感觉较好,读到结尾时会突然地感到生硬、乏力或尴尬。而在阅读欣赏那些烩炙人口的典范式新闻、那些传诵一时获大奖的新闻时,却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新闻篇幅大都短小,但大都有一个耐人寻味、令人叫绝的好结尾。这一点,那些优秀的现场短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日趋同质化的民生新闻来说,一个画龙点睛的好结尾不仅能提升新闻品质,也能形成“差异化”风格。一、风格“差异化”关键在于收尾民生新闻题材雷同导致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7.
张永红 《军事记者》2006,(11):13-14
下笔千言,终要收尾。稿子写到结尾,也就到了作者与读者言别的时刻了。人们告别的方式有多少种,结尾的方式就有多少种。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让人读后掩卷长思、唏嘘不已,很多得益于有一个好的结尾。作为作者,要尽可能通过结尾的“神来之笔”,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题材和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结尾的形式可以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这里例举20种不同的结尾样式。(1)归纳式:通过文章主体的描写、叙述和铺垫,概括出一种普遍性认识。比如:《战友报》通讯《追求永恒》采用的就是这种结尾:在这条路上,张佳政从满头青丝走到霜挂两鬓。他用平凡的脚印铸就了士兵的辉煌。(2)层递式:是根据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顺序等各方面的情况,把大小、轻重、高低、深浅、先后等逻辑关系运用阶梯的形式,逐层上升或下降排列,一层深一层,逐层依次表述。《战友报》有关人大代表孙凤阳的人物专访《重任在肩步自急》一文,作者从孙凤阳是一位责任感极强的父亲,写到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富生活情趣的丈夫;从他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军人,写到他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每个岗位上,他都竭力担当好自己充当的每一个角色。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接着写道: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预备会上,孙凤阳作为我区惟一一位代表,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对他来说,这无疑又是他担当的一个更光荣、更重要的角色。重任在肩步自急。相信他会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他的神圣职责。(3)寄语式:表达作者对某人某事的某种期望或祝愿,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农民日报》通讯《靠办黑板报起家的金伟宏》采用的就是这种结尾方式:金伟宏的创作道路刚刚起步,我们衷心祝愿他取得更好的成绩。(4)隐含式:是通过某种现象隐约表达某种意味无穷又难以言传的思想情感,有含而不露、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比如,通讯《党旗,在战士心中飘扬》,表现了连队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这一主题思想很容易使稿子流于说教味很浓的表达模式。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作者别出心裁地写了这样一个结尾:“就在我们即将结束这次采访时,看到一连官兵正在连队门口列队练歌。队伍后面飘扬着的,仍是那面鲜艳的党旗……”既突出了稿件的思想性。又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导语是最重要的部分。新闻界公认“导语是记展示杰作的橱窗,读和编辑以及新闻学教师都会自然地设想,如果记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是没有水平。”所以导语写作理所当然最受重视,耗费的心血也最多。但是,新闻结尾对于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并不亚于导语。美联社记马利根对此深有体会:“一篇报道既要有好的导语,也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事实上,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工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工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整个成果……一条使人激动的引语、一件概括性的趣闻、一段将最后一次打动读的情感,即引起读悲伤或大笑的有趣材料,可以使一篇报道生辉。这样,这篇报道看起来就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图书资料是新闻资料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报社、电台资料室的资料分为剪报资料、图书资料、报刊资料三部分,都是为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服务的。《新疆日报》是一张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文四种民族文版的省区级报纸。报社资料组的新闻图书资料主要以上述四种民族的文字为主,因此,图书资料在采编、馆藏、读者服务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一、馆藏建设及其特点。解放初期,资料组图书很少。1965年,全组图书总共只有几千册,十来个书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工作,目前,资料组已初具规模。截止1990年底,馆藏四种文字图书9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伦理学的界定新闻伦理学是我国新闻理论界和伦理学界早已认可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种边缘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新闻伦理学已被学术界认可,无论伦理学界还是新闻界都认为,新闻伦理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广大的新闻从业人员对此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但是,什么是新闻伦理学?人们对它的界定却不尽相同。许多人一说到新闻伦理学.马上想到的是新闻职业道德。固然,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伦理学的重要内容、核心部分,但并非是新闻伦理学的全部内涵。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里,称新闻伦理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