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令许多师生苦恼的难点。每提到作文,学生难、教师苦。学生难,难在"无材可取、无话可说、无情可发",难以下笔;教师苦,苦在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枯燥乏味",苦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良方。于是,作文教学便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那么,面对这一难题,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好呢?一、抓好入门,激情引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  相似文献   

2.
作文课的教学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并令人头疼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更是看法不一,众说纷纭。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要用一颗童心去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童真、童趣,让每一颗幼稚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陶冶,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作文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水准,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引导学生将想说的话生动地写出来,成为教师和家长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认识到: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堂上,要让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更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一、将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古代和现代名人志士的杰作,他们的每一篇文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方法上都有杰出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不妨把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当作一个例子,从中学到有助于写作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4.
俞波 《生活教育》2012,(13):48-51
有一首歌唱得好:“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小学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也许他正在歌唱,正在嬉闹,或者正在沉思,正在苦恼……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因为真实而成为了一种美丽。因为真实而展现了一种个性。每个小朋友就像一亩独特而肥沃丰腴的心田,而辛勤的老师又像一个探索者,一个开垦者,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要用智慧和理性去努力探索一个个斑斓的世界。世上没有两亩相同的田地。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应具有个性化。本文指出,原生的思想、朴素的真实、独立的自主、创意的新颖是使学生作文具有个性的主要内涵。教师需要用心去开垦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6.
董国彬 《成才之路》2010,(27):99-99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作文教学要始终伴随着对学生心理的探索。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注重于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他们的喜爱、愿望、思维能力等。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对作文教学几个基本环节探索的管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我们也知道,学生特别怕做作文。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经过探索,我觉得应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作文成功的第一要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改革作文教学,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体系,已势在必行。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主体。“一个主体”就是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作文教学,从命题到指导,再到讲评,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命题去选材,根据老师的指导去写文,根据老师的讲评…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然而,想象作文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这节以声音创设情境为素材的想象作文训练课并不属于某一册的某一个单元,而是依据新大纲精神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写作难”,“难写作”,相信这不仅是每一个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师所不能回避的困惑与坎道。许多语文老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无奈:每次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等到交作文本的时候,按时上交者寥寥无几,几经催促,才勉强交出,却是潦潦之作,个别学生甚至拒绝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口,联系爱因斯坦成长的经历,我觉得这句话是他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最好注脚。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历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下面本人着重从这方面来归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应以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为题材,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感受,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12.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许多孩子学习语文的一个障碍,这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停留在教师教一篇,学生学一篇的水平上,每写一篇作文教师往往逐字讲述,学生只需机械地搬用,教师教得是大汗淋漓,学生学得是兴味索然.再则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命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塞进命题人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作文自然规律,“奉命而作”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表现出一个严重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贫乏,尤其是考场作文显得呆板、无新意、无生气。无论题材、构恩、抑或立意,都存在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病根的原因之一是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少教师屈从于升学考试这一指挥棒,“应试”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特别是在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的左右下,平时的作文训练,时常以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否定标新立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了,学生也习惯于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以为首要的是教师应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可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提高实效的内在动力。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哪些途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一条能够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完成小学学业时能具有初步的自能审题、自能选材、自能作文、自能评文、自能改文的写作素质。二、模式的基本框架与操作(一)模式的流程(二)具体操作与设计目的第一步:试作。每单元教学开始前,让学生先行揣摩作文题,从命题、范围、体裁、要求、重点等方面去审题,并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借鉴写作方法,选材构思,草拟成文。时间延续一周左右。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去…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  相似文献   

17.
怎样从真正关注学生的角度实施作文教学?怎样真正超越作文目的去实施作文教学?仍是困惑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只有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会帮助学生轻松写出高质量的习作。基于此,探索怎样减轻学生作文心理压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摆在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缩影,作文水平提高了,相对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提高了。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三步走"农村七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小学习作存在的问题作文的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作文望而生畏。当老师每上一节作文课,要学生写作时,学生往往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地在那里挤作文、凑作文、抄作文。于是习作的内容不是似曾相识,如出一辙,就是记流水账,毫无生气。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探索出现如上所述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较差、缺乏兴趣等,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转变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训练,并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作家和文学创作者。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