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在建构主义内部,在代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研究进路的布鲁尔与代表常人方法论研究进路的林奇之间,发生了一场大的争论——规则悖论之争。前者代表了对维特根斯坦的怀疑主义解读,即将规则悖论的终结机制奠基于社会;后者代表了对维特根斯坦的反怀疑主义解读,即将规则悖论的解决定位于实践。这场争论反映出了建构主义由SSK向后SSK的转变,代表了"社会学"转向之后的新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人类差不多生活在数字的漩涡里。数学在时空实在中的可应用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文章分四个步骤对该问题进行了剖析:先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观点,随之讨论柏拉图的数学理念论,继之讨论康德的构造主义纲领,最后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规则理论。文中作者试图将康德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结合起来,以发展出一种“规则主义”,从而突破构造主义的限制,为古典数学留块地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数学化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除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之外,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来源还包括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和库恩的科学编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概念和"怀疑有限度"的思想、库恩的实践取向和反辉格立场与"两种科学传统"的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流行的技术本质、定义观念进行了元理论分析 ;描述了工具论的、实体论的及批判的技术理论。着重考察了A·芬伯格的非本质主义初级、次级工具化理论 ,以及相关反本质主义、后本质主义技术本质观。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之于谈论技术本质与定义的重要意义 ,以及将技术视作“本文”并对其进行解释学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相似文献   

6.
历史主义转向之后,科学哲学面临着采用工具主义合理性还是接受历史主义而放弃对合理性追求的两难局面,造成了所谓的科学合理性危机。但是,这种两选一的对立局面建立在错误的理论预设之上。超越这种对立局面首先要求不再将科学合理性建立在某些普遍适用的规则之上,其次要求扩展对科学实践中的认识论规范的理解。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地理解认知规范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一种与历史主义相容的科学合理性观。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的理解理论与证伪主义方法论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性:由于理解必须借助证伪主义方法来实现,证伪主义方法论因此是理解理论构建的基础;理解理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通向人文科学的载体,因为证伪主义 ,方法借助于理解成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通用的方法.正是以证伪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和前提,波普尔的理解理论表现出了与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不同的特征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强 《科学学研究》2004,22(6):561-565
本质主义的科学划界试图寻找科学独一无二的本质是徒劳无功的,反本质主义消解划界问题的做法也有欠妥当。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科学的边界,我们必须从本质主义走向建构论,把边界当作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种边界是相对的,仅具有暂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科学划界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论问题,它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统认知科学与涉身-嵌入认知科学的理论区别使得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探索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笛卡儿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正统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海德格尔认知观显示了反笛卡儿主义心理学的内涵与特征。涉身-嵌入认知科学的形成则展现了一种海德格尔主义的认知科学。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后现代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后现代科学的三种形态其一是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观的进步;其二是科学知识的权力学说,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相对主义,二是科学知识的意识形态化。这种学说的直接根源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的“叙事说”的转向与福柯的知识权力学说,体现在“强纲领”SSK,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科学观中。在当前的“科学大战”中,科学卫士批判的主要是这种思潮;最后是科学文本的解构主义,其目的是破坏对科学文本解读与理解的任何确定性的规则,破坏了科学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布坎南始终宣称自己作为契约论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正义观。他的正义观有个体主义、边际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正义标准上坚持规则主义,注重程序正义和机会公平。布坎南的正义观也存在一些理论困境,如一致同意原则的非现实性、规则主义与正义标准的矛盾、契约论和效益主义的混合,以及无法解决机会公平问题等。其正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和完善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正>《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徐英瑾◎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实践,覆盖知识表征、人工感知模块设计与自然语言处理,尝试从积极立场出发,系统研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之间的关系。本书荣获2015年首届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奖。  相似文献   

14.
传统科学实在论与科学的社会建构共享着表征主义的科学观。表征主义使“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陷入了一种“理性的危机”,即传统的科学哲学实在论把科学家看成是“理性傀儡”或“规范傀儡”,社会建构主义则把科学家变成了“利益傀儡”,结果使科学研究陷入不可自拔的认识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实在的“方法论的恐惧”之中。用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取代作为知识的表征的科学,给与“实在”以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解释,是消解这类“危机”,并拯救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的批判成果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布鲁尔认为可把维特根斯坦看做与迪尔凯姆、韦伯、默顿等人并驾齐驱的社会学先驱,而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应用显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哲学伟人之一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后期理论,特别是遵守规则等概念进行了社会学角度的阐释和引用,布鲁尔的社会学有限论就是在遵守规则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学界有一股“反伪”之风:许多富有原创和独创的,或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生发出来的,或从现有科学(常识)看来难以理解的理论或假说,一经提出就给扣上“伪科学”或“似伪科学”的帽子,打入冷宫,再也不可能获得立项、拨款和其他能够继续研究下去的条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情况,不利于我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出创新性的成果。因为科学从来就是靠证伪向前发展的,从来没靠“反伪”向前发展过。  相似文献   

17.
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引导了科学论中的一场巨变,尽管这场巨变有时被描述为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向“作为实践的科学”的焦点转移,但其核心是知识观的变革.强纲领的“科学主义”立场,与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争论以及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社会学含义,构成了理解社会定向的新知识观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准实在论采取投射主义、表达主义的反实在论立场,同时又辩护对按投射主义理解的判断作出真假评价的权利,而解释真理概念成为这个任务的逻辑基础。准实在论提出过语义学解释、语用学解释和语源学解释三种解释,不仅没有给出准确的真理意义,而且导致了诸多问题。准实在论的真理难题启示我们,真理词项的处理要区分日常领域与各专业领域;对于具有客观性内涵的真理概念,应采取实在论去理解它所评价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通常被看作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关键作用。但根据最新研究,这种作用被人为夸大了。历史地和逻辑地分析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维也纳学派在多大程度上受了维特根斯坦的影响;而且,这种夸大对我们理解维也纳学派的历史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20世纪30—40年代,英国左派科学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特有品质引入到科学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贝尔纳主义。贝尔纳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创新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成为科学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等一些科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影响至今。因此,对贝尔纳主义的研究,不仅能够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旺盛生命力,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