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发展是学校管理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传统教师管理基于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导致学校教师管理的不和谐.文化管理基于教师作为"文化人"的假设,注重人与学校、人与人及人自身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手段的和谐的教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管理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和各项工作中把教师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以尊重、关心、发展教师为宗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教育以及整个教育发展的好坏.目前大多教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还是以行政化管理为主,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本文以人性假设理论中"以人为本"管理观作为依据,分析了在学校教师管理中进行人本化管理的前提要素,以及管理者应当如何从内部观念和外部环境为人本化管理制度提供适于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的构建依赖于人的和谐,并最终体现为人的和谐.基于人本管理思想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学校管理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人,发展人,以教职员工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中共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就是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从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一、知人善任,实现教师全面和谐发展 "善于识人、用人是领导的第一资本."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最关键的是发现和使用人才,管理者应重视培养、选拔和发现有价值的人才,重视提高广大教师和学校其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个性等安排教师的工作.以人为本,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和谐的。和谐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学校要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教师,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引导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帮助教师树立牢固的敬业精神和乐业精神,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创建民主、开放、积极的学术气氛和管理氛围,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卫光平 《湖北教育》2003,(22):40-40
管理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导价值的取向问题。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应把教师作为第一要素,把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主导价值取向,强调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依靠教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在经历权威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种从人的情感、需要、意志、欲望、尊严、发展的角度思考管理的方式——人文管理,越来越凸显其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特征与内涵,并逐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主流意识。人文管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教育人的"人本"理念,是一种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能有效地推进制度管理的实施,让人自觉自愿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的管理方式。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主体性日渐凸显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护和激发教师的主体性、主动生和积极性,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与学校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需要校长转变观念,突出"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由见人不见物的管理向见物更见人的"人性化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和谐校园的构建主张把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的潜能有效开发、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作为管理主客体--人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高校教师和谐管理策略有: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重视发挥情感激励的作用;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创造机会让教师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学校和谐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以人为"起点",同时也是以人为"归宿"的。教师,是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要营造尊重教师的氛围,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公平竞争、人际沟通、参政议政的需求。要建设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采用发展性评价机制和多种激励方式。要构建教师师德发展、学习、合作、科研、展现自我的平台。以教师素质的提升为核心来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从而实现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其教者是人,学者也是人,一切活动包括管理都是为了人。而现代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学校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笔者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担任中学校长多年,深感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实施人本管理,团结全体师生员工,共同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人本管理的特征就在于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必须突出校风建设,优化宽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绿色教育"是一种追求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自然、和谐、发展".如果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坚持"绿色教育"的理念,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成",以互信互谅为基础,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以情感关怀为内容,以制度管理为手段,就能使全体教师在一种心态平和、情感融洽的环境中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单位、学习场所,而是全体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为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创建和谐校园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校诸场域中的人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和应在的位置,并与他人形成共生互动的关系,从而使学校的各子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最终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创建和谐校园,基点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学校一切工作均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校发展为保障,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互依互助、持续和谐的发展.和谐是学校管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教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把人当作工具,从如何开发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始,开创出一种新型的服务性管理模式。通过协调、沟通、交流、激励,来把教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学校的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教师管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教师管理制度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教师"道德人"假设而轻教师"经济人"假设;重视教师管理的正式制度而忽视非正式制度;重视教师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而忽视激励功能;重视政府、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而忽视家长的参与等.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指出教师管理变革的方向应包括:承认教师自利行为的正当性;充分利用教师管理的非正式制度;强化教师管理制度的激励功能;扩大家长参与教师管理的权力等.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是促进学校资源向着目标发展的各种活动。依据麦氏"人性假设"的Y理论,应从管理职能、激励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使学校走上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学校应营造和优化教师工作环境,让教师的需求从物质刺激转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变制度约束为自我控制,变执行决策为制订决策,使管理过程趋于合理和有效,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促进人的成长,关注入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每个人的发展和需求,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此,学校要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创新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德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19.
制度化管理是以系统的制度为基本手段,协调共同劳动体中各成员行为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是强调管理中必须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通过人文关怀达到激发内在努力与动力.中小学教师管理者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制定政策,公平有效的方式执行政策,同时以"以人为本"的信念有效激励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共同营造和谐校园,促进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要更好地实现服务和谐社会的价值,校长应运用和谐管理的新思维,将"和谐教育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主题,深入理解和谐管理的精髓,加强对和谐管理的理性探讨,有效实施于学校的日常工作,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提升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