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提出了五条目标,这五条目标的提出,表明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这对于幼儿园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幼儿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符合幼儿科学学习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
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目标的描述表明: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芳 《考试周刊》2009,(13):227-227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生活即教育”,积极倡导幼儿教育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贴近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知识、技能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愿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不仅能获取广泛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活动中能增强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幼儿成功感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蓓 《早期教育》2008,(12):16-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实施,带来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一种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乐趣”的探究性学习目前已成为幼儿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并已经成为指导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陈秀华 《早期教育》2011,(11):44-4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统科学教育中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刘占兰老师在《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中提出:“观念与行为的矛盾,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困难,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起着最直接、最积极、最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纲要》和《指南》提倡的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具有重要变革意义,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和“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改精神,以及“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思想,更加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更加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个体差异、学习品质,等等。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侧重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可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亚芬 《考试周刊》2013,(99):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幼儿园。教师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策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特点,创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采取相应的组织领导策略,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游戏的活动中主动与环境中的科学信息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第九条指出: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该部分还指出: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就必须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管理,要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根本,建立“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的常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小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启蒙教育,重点在于萌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开展科学观察和科学操作活动的初步能力.从而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我们根据本园具备种植活动的有利条件.以蔬菜种植系列活动为载体,结合大班幼儿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宝宝的鞋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穿鞋是幼儿在园必需的生活技能,但仍有不少幼儿在运用时存在一定困难。我们从“穿鞋”中生成了科学活动“宝宝的鞋”,有意识地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课件的动感吸引幼儿参与,  相似文献   

14.
常玥 《教师》2010,(23):28-2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依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开展了以“欢乐水世界”为主题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的嬉戏和科学的探究之间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2014,(2):13-15
吴老师:您好!早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就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是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基础。《纲要》强调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幼儿同伴群体、教师、幼儿园的设施、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资源从空间上可以分为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这三位一体可构成一个完整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提出了发展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教育理念,并在课程目标中将促进幼儿健康水平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明确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应使幼儿能够“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依据《纲要》和《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思想理念,我园依托浓厚的运动文化历史底蕴和多年的经验传承,对幼儿运动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睿智运动”为特色的运动文化,并构建了以整合式运动教学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幼儿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及幼儿定向运动为主体的园本运动课程。  相似文献   

18.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是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分到位、十分贴切的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是,长期以来.幼儿园科技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上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纲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这给教师们带来了困惑:自主和规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怎样才能使它们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