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日     
假日〔美〕波特哈斯特许多著名的美国画家均来自辛辛那提,波特哈斯特(1857—1927)就是其中之一。波特哈斯特属于德国血统。在他从事绘画之前他的固定职业是插图画家。他的作品是强烈的墨尔本风格和印象派绚丽色彩的混合体。他出国学习三年,部分时间在巴黎度过...  相似文献   

2.
1887年,高更在马提尼克度过了夏秋两季,在这段时间里,高更强化了以往作品中偶尔出现的装饰技巧。几年来,他一直与印象派画家关系密切,而现在,无论是地理区域,还是创作风格,他都与印象派分道扬镳。马提尼克岛强烈的光线、鲜艳的色彩、以及无处不在、赏心悦目的丰富植物,这些都激发了高更的装饰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关于它的命名也很普通,因为沿河两岸胜产美人儿,所以这条河流就被叫做美人河。河水清清处,每一个村子的河边都有浣衣的少女和老妇。河岸边除了高大的倒插柳树,就是袅然随风的杨柳树,再有丛丛翠绿的毛竹和金竹。春天时,河两岸边的田地里开满了油菜花,油菜花的小径上是奔跑的孩子们,那些花花儿由着性子摘下来戴在头上,织成花环,盛大得像是取之不尽。油菜花的尽头,有的人家种了麦子,青油油的麦子一望至河岸边,下了阵轻雨,像是看得见它们在拔节。夏天时,河里多了捉鱼摸虾的娃娃  相似文献   

4.
正如发源于中国唐朝的插花艺术,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和清秀典雅的风格,通过塑造出一幅幅随风而动、随情而移、随意而就的立体画的独特韵律而在世界各地流光溢彩悄然兴起一样,具有自由、舒适、随意和实效特征的“咖啡化”不仅风靡欧洲和美国,而且也在亚洲的许多国家鹊然兴起。  相似文献   

5.
《野罂粟》     
《野罂粟》(封底)《野罂粟》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创始人莫奈的作品,曾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它构图简洁、色调平淡,堪称印象派作品的典型。该画作于1873年,当时莫奈的生活相对安定。画中人物是画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们六岁的儿子让。母子俩在田野里采集鲜花,尽...  相似文献   

6.
梵高到南方疗养,希望找回自己的活力。首先映入他眼帘的就是那满园盛开的花朵,这一景象令他沉醉,这种陶醉弥漫在整个作品中,使这幅作品有别于印象派那种光和色彩所营造的明快风格。一棵棵果树向上伸展,构成一片片白色和粉色,有如流动的色彩均匀地飘浮在空中,树叶和细细的枝桠在其间若隐若现,使人联想到东方的绘画作品以及早期西方山水画那种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的精美与柔和。  相似文献   

7.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相似文献   

8.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183;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印象派”波澜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历史性成功后的1887年,一位年轻的日本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印象派成为其人生选择。印象派的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无限的艺术激情,这个人就是黑田清辉(1866—1924年)。黑田清辉于1893年回国,立即在日本艺坛掀起巨澜。他以倾向于印象派的全新艺术观念,改造西画教学并创立…  相似文献   

10.
草垛     
高更的这幅作品仅比莫奈的著名“草垛”系列早创作几个月,两者对比可以看出,一个是晚期印象派风格,一个是高更独创的最新绘画技法。前两年的“综合主义”,即曾经盛行一时的主题式构图原则已逐渐淡化,可以说,这种技法只是偶尔才用,如画面的右下角,而画面的其它地方则经过修饰,变得非常柔和,如画面的左上方。  相似文献   

11.
美在和谐     
《“这里·那里”——丁天缺、芳诗·米多芬、德朗诺中法油画联展》初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该展于2005年“法国文化年”期间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并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和法国,一边是传统的印象派油画,另一边是“另类”的现代派绘画,两种画作风格迥异,却和谐地陈列同一展厅之内……准确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那里”。  相似文献   

12.
活跃于日本江户末期的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1797-1858,亦称安藤广重),其作品以情感丰富的特色脱颖于浮世绘画师群中,尤其“名所绘“风景版画,颇得当时受众称誉。尽管歌川广重绘画的形式颇具江户气息和古典意境,却是日本近现代绘画第—人,他不仅走在时代前端,并对欧美印象派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十年里,西方美术家,特别是美国的美术家,首次涉足于东方的海岸。来自各方的许多美术家们已在日本、印度和中国的艺术天地里漫游了。尽管他们是单独悄悄地旅行,但他们在那儿的发现却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东方就已引起了西方美术家们的兴趣,但在那时,这种兴趣却仅集中在一两个领域内。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东美术色彩和光线的调和与不协调曾吸引了如德拉克罗瓦、克利和马蒂斯等一大批西方美术家。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艺术家和后期印象派画家曾掀起过日  相似文献   

14.
雷诺阿(1841—1919)出生于法国利摩尔的一个裁缝家庭,4岁时全家迁居巴黎。因家中生活贫困,他13岁当徒工,以绘制陶瓷制品谋生,以后又改画扇面和窗帘。1862年,他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师从格莱尔。到了70年代雷诺阿成为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后来,他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满意,于是放弃了位于巴黎市内的画室,搬到郊外,其绘画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雷诺阿生命最后几年受风湿病的困扰,卧病在床,手也变得扭曲,但在家人和护士的帮助下坚持创作,那时的绘画作品依然件件优秀。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造型艺术博物馆和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珍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派大师们的杰作一百多幅。这些油画的作者几乎囊括了印象派所有的画家。当年备受责难、诋毁而今成为稀世珍品的印象主义画作,怎么会大量流入革命前的俄国呢?前苏联艺术学博士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在他写的《收藏的全是珍品》一文中解开了珍品落户莫斯科之谜,道出了印象派在莫斯科近百年的沧桑。1874年印象派绘画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和学院派风景画家约瑟夫·文森特在克洛德·莫奈的《卡普津诺克林荫道》前停下来,文森特发出墨菲斯托菲里斯(欧洲民…  相似文献   

16.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09,(2):F0002-F0002
这幅画极为清楚地表明.这个时期的高更仍将自己视为印象派画家。他采用间断的笔触,对主要景物的描绘几乎不加勾勒.如画面前部的猪和后面的房子。画面强调空间感,但远处的树木却相互重叠,融为一体,这与塞尚突出树木之间间隔的特点迥然不同。乍一看。左边的整个画面尤其是前面的田野的确很像印象派的作品,唯有高更那特有的色彩一紫色、粉色和浅紫色的堆砌,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造型艺术博物馆和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珍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派大师们的杰作一百多幅.这些油画的作者几乎囊括了印象派所有的画家. 当年备受责难、诋毁而今成为稀世珍品的印象主义画作,怎么会大量流入革命前的俄国呢?  相似文献   

18.
<正>艺术科学巧融会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不发达的限制,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任何工具可以用于测量空气质量。但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伟大的画家的传世画作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大气污染情况。约瑟夫·特纳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大胆地用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光的效果,使水彩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绘画的色彩处理上有些方面已经呈现出印象派的某些画法,因此有印象派先驱者之称。特纳一生创作了几百幅油画、几千幅水彩画和速写,给英国艺坛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此同  相似文献   

19.
精神亮色     
八月,札萨克盆地生命的旺盛季节已来了,广阔的田野上阳光的亮色温柔地涂抹在麦子上,麦子的表情辉煌,翻卷着无边的金色麦浪,像潮水一样涌来,弥散着一种久久没有闻到扑鼻沁人肺腑的芳香,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麦子怀着无可名状的兴奋,走进了一车车满载着日子如蜜一样的甘甜里。  相似文献   

20.
铜质的麦子有些粘,出篮的麦粒沉浸在银子般的清水里。这些麦子,是梅娘从下河淘回来的。那是一条跳动着闪电一样镰光的小河,河两岸是柳树,这些闪电在垂下的枝条上照明,把背光的柳叶衬照得白蓝白蓝,像一种触目心惊的幻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