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都觉得批评报道难搞,一听说写批评稿,心里先怵了,因为这几年记者为写批评稿扯皮、挨骂、上公堂的不少,可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部分,写批评稿是记者的责任,关键在《正确》两字上。根据前不久我采写的《民工血泪谁人知》的经过,谈一点自己写批评稿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而要爱憎分明  相似文献   

2.
批评与表扬     
一位年纪比我大的记者告诉我,说建国初期报纸上开展批评还不算难。他说他到一个单位去,发现那里浪费严重,回来就写了一件稿,指名道姓批评那个单位。他说他在采访中间就说出自己要写一件什么稿,那个单位并未因为写批评稿而拒绝采访,单位的领导也是如实介绍情况。我比那位前辈生得晚,是“文革”以后才当记者的,我记得80年代初报纸上开展批评大体上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3.
搞新闻报道的常把写批评稿件形象地称作“揭烂疤疤”。从1985年1月至1986年5月,在教学之余,我向各级报刊、电台投稿,被采用了311篇,其中揭“烂疤疤”的就有83篇。写批评稿难,业余通讯员写更难。弄不好,还会给工作带来麻烦。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认为写批评稿至少要注意四点: 一、出以公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始终坚持原则,不以个人好恶行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我所采写的83篇批评稿件,被批评者没有一个与我有“私仇”,反而有好些是我的同学同事、亲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报纸上,批评稿件是个引人注意、比较敏感而又反响强烈的事物。因为这个,有的职工生怕看到它,有的通讯员甚至记者生怕写到它。其实,批评稿件就象带刺的玫瑰,它香馥扑鼻,逗人喜爱,是报坛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支鲜花。今年来,我在采写表扬稿的同时,也写了几篇批评稿,其间也听到一些反批评。几番周折,算是尝到了“栽刺”的甘苦。那么,采写批评稿件需要注意什么呢?我的体会是: 一是要与人为善,词真意切。写批评稿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者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推动工作。众所周知,批评稿件大多反映阴暗面,稍不注意,就容  相似文献   

5.
1987年上海好新闻一等奖作品中,文汇报记者朱幸福采写的通讯《菲律宾兵变目击记》获得全票,独占鳌头。这篇通讯的推荐意见是,写得真实生动,富有现场感,而且报道及时,比新华社的消息还早,是国内记者采写的第一篇报道菲律宾兵变的稿件。我反复阅读这篇通讯,不由为记者深入枪林弹雨中采访的精神所感动。菲律宾兵变军人进攻的三个热点:总统府、四号电视台、国防部军营,记者都驱车前往采访。当时,政府军与兵变军人还在互相枪击,记者就在枪弹纷飞中采访。通讯中就有相当生动的描写,“我和另外两名外国记者举起双手靠近总统府,但被躲在暗处的全副武装的政府军挡驾,不让前进。”  相似文献   

6.
如何坚持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成败的关键在哪里?我结合自己的采写体会,谈点粗浅看法。一、新闻要真实,事实要准确。采写批评稿,特别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即使记者有话要讲,宁可就实论虚,另写评论,在新闻中尽量少发或不发议论。1983年1月陕西省富平县发生了一起因交通和粮食部门“扯皮”,造成国家粮油调运中断的事件。我经过调查核实,弄清了事实真相和是非。写初稿时,把批评重点放在交通部门上,写了他们的种种歪理,抒发了记者的看法和议论。后细细推敲,稿子长且不  相似文献   

7.
常虹 《记者摇篮》2004,(12):39-39
批评报道因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往往采访对象由于怕“家丑”外扬。而千方百计地阻挠采访。或是一问三不知,或是推三阻四。而作为新闻单位的记者在采访时受其工作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像公、检、法、司那样去依法采取非常手段调查取证,这样很难掌握第一手材料。那么在写批评报道中.怎样才能打开突破口.使采访能够顺利进行.完全掌握第一手材料,写好批评报道呢?我认为以下三点能够对采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沉重的代价     
写了700多篇表扬稿的“乡村土记者”孙子超,因一篇批评稿被镇党委书记打瞎了眼,妻子离去,负债累累,冤情来伸…… 北风呼呼,雪花飘飘。 当年迈的父亲扯着我外出讨饭返回时,已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了。家里无钱置办年货,甚至连一棵葱也没有买。妹妹正含着热泪,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我的不幸缘于写了一篇为农民说话的批评稿。 批评稿惹来横祸 我今年26岁,家住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曹庄村。同许多新闻爱好者一样,我也是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中自学成材的。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连初中都没读完就被迫辍学口家帮助父…  相似文献   

9.
当记者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似蜜蜂采花酿蜜辛勤劳作,期望引起轰动,然而稿子问世却引来一片失实、失真指责声。记得《中国记者》曾刊登过一篇心得《到底该听谁的?》,大意是,一年轻记者根据采访材料写了一篇稿件,刊发后群众告到报社,说稿件严重夸大事实,因而受到领导批评。然而记者满腹委屈,因为稿件上写的都是被采访单位领导人说的,不是凭空捏造,于是争辩:该听谁的?听谁的,当然要听被采访者的,这就引出一个如何交代消息来源,确保报道客观公正的问题。记者采写一则消息,无非是通过访问、观察、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和相关报  相似文献   

10.
我原是大兴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1986年调入《北京日报》郊区版当记者。我先后在报纸上发表各类批评稿件30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稿件有10篇。写批评稿件,自己吃过不少苦头,但也赢得了读者的好评和赞许。通过写批评报道,丰富了自己的采访经验,提高了写作水平,使自己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宁可“伤关系”说情不让步我在大兴县居住,并且负责大兴县的报道。因此,一些乡、村的农民常利用晚上时间来到家里告状、反映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很难办,因为  相似文献   

11.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12.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13.
批评稿难写,这是记者、通讯员历来就有的感慨。这个“难写”并不在于稿子本身,而在稿子刊发之后,风云变幻,奥妙无穷,记者实难应付。一位通讯员就本单位部分职工倒卖原材料一事写了一批评稿,经政工部门审核无误,寄给了市报。文章发表之后,不仅被批评者上门斥骂,单位领导也大为不满,开会对写批评稿者进行批评,认为这是故意给本单位“抹黑”。就连审过稿的有关人员也随风一转,声明对此事不能负责。招祸的只能是记者、通讯员了! 说批评稿难写还比较好“理解”,而表扬稿也难写就真让人哭笑不得了。某新闻专干,一次与本单位的“二把手”乘小车去外地办事,途中遇一群众拦车,请求送一伤员上医院。该领导觉得救人要紧,立即命司机去跑了一趟。新闻专干就此事写了一稿发表在某报上,不  相似文献   

14.
党报在舆论监督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编辑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表扬容易批评难。批评报道采访难不说,见报后有时还四处得罪人。编辑们编发批评稿也是慎之又慎,思量再三,因为批评稿见报后被批评对象往往来找麻烦,来说情算是客气的,弄不好上门纠缠不清,搞得你不得安宁。 舆论监督成为当前新闻工作的难点。 舆论监督难在哪里? 人情关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谁都会有几个亲朋好友。在这个信息社会里,熟人朋友也越来越多,过好人情关,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难点之一。通常遇到最多的情况是,采访了被批评单位后,人一回报社,各…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9)
写批评稿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文/李建宁常听一些同行的朋友们讲,批评报道难,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和给报社带来麻烦。笔者这几年在报社虽然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报道,但也写过一些批评稿。其中以“见闻录”、“目击记”为形式的批评稿件占有相当数量。回想起来,这些批评报...  相似文献   

16.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和几位新闻界的同志在一起聊天。同行相聚,三句不离本行。一位同志叹苦经说:现在最难写的恐怕要算是批评报道了。被批评单位喜欢挑刺,分明写的是事实,也要和你搅个没完,这倒不怕;还有审稿人员,往往顾忌太多,怕得罪这个那个的,弄得人没有积极性。所以,记者对批评报道视为畏途。对同行所叹之苦,笔者自然也是深有同感的。现在,不少读者对报纸有这么个反映:批评太少且不够尖锐。原因恐怕就在于批评稿难写,不少记者避而远之吧! 我觉得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作为党的报纸,无疑要以激励、歌颂为主,但是,对于一些不良的现象,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18.
杨乐生 《新闻界》2001,(5):71-71
采写批评稿件,增强报纸的监督功能,不但是记者的天职,通讯员也不能置身其外。许多通讯员朋友讲,写批评稿费力不讨好,而且很难把握尺寸。但笔者从多年来采写的诸多见报批评稿的实践中感悟到,只要出于善意,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不但读者喜欢看,被批评者也乐意接受、改正。批评要端正心态。即是一棍子将被批评者置于死地,还是善意帮助其改进工作、改正错误、改变作风。批评不能幸灾乐祸,讲道理必须循循善诱。1994年9月20日,我就《晚霞报》上登载的电视剧《父母官》片名提出批评,肯定了作品的内容,分析了作者的初衷。结果,批…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冬,我们成功地采访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商洛的这一重大新闻,并写出两篇获奖作品:其一.我与两位同行联合采写的广播新闻《总书记心系贫困山区农民》连续四次获奖——’95年度商洛地区广播新闻一等奖、商洛好新闻二等奖、陕西广播新闻二等奖、陕西好新闻三等奖;其二.我写的通讯《总书记翘起大拇指》于1996年荣获由中国记协国内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二等奖。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凡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某处有好新闻,可偏偏有关方面不准采访,当事人拒绝采访,或是你没有“…  相似文献   

20.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写好批评报道,并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采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就此谈点实践体会。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写批评报道难,不仅仅难在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对记者的调查采访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敷衍搪塞,冷眼相对,推托躲避乃至拒绝阻挠等等,更难在如何对所批评事件(人物)的性质作准确的宏观把握,如果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