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探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探究性学习.来探讨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发现学习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类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规律等方面对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网络为实施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为探究性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网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借助网络资源而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协作性等特征。实践表明:网络探究性学习以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方向的交互性以及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时空的拓展等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行玉华 《天津电大学报》2007,11(3):22-23,34
对于大部分留学生、尤其是“非汉字圈”国家的留学生而言,汉字学习是汉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瓶颈。为此本文以网络探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阐明汉字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指出汉字网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在构建对外汉字教学多元模式及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探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探究性学习,来探讨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和网络探究性学习平台的基本功能,并从专题资源导航、协作性学习平台以及自动档案袋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网络探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重组与开发教学内容、创新学生学法、进行探究性学习三方面,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美术网络教学新资源的开发与尝试,并提出通过网络教学可对学生创作、评价方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网络支撑环境,提出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并通过教学试验检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富有现实意义?结合教研活动围绕对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认识、对探究学习中学生活动有效性的认识、对探究性学习中合作交流的再认识这几个问题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对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目标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要使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这对师范教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师范生毕业出去就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第一线,进行探究性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研大量教师制作的Webquest网站资料,讨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讨论了各个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2.
Webquest是一个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高校《世界地理》教学中应用Webquest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灵活运片jWebquest,提高学生使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理论的分析,结合数码摄影课程的学科特点,探讨了webquest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对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教学设计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系统的分析方法,以webquest学习平台为依据,对网上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从课程内容方面,媒体素养方面、情感缺陷和硬件资源方面做了论述,并且针对每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cultu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and for the roles of teachers: changing expectations of students, the quest for ‘dynamic qualities’, changing access routes to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 shift from segregative to integrative structures, and demands on public accountability. Then two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quest for constructive answers to these challenges: ‘Schools for Active Learning’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School Initiatives Project’. The final section gives some indications of changing curricular frame conditions for a dynamic cultu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6.
序列网络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根据学习任务设计需要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一定的学习序列,学习者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两种形式的混搭学习方式,轻松快乐地完成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方式。文章探讨了序列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的意义,以及设计的原则与流程,并给出了基于序列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以期对网络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听说课堂自主学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自主学习研究,来探求促进大学生进行听说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mes develop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and publications prepared with IFIP TC3 Taskforce on Lifelong Learning developing the proposition that lifelong learning really matters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quest for a defini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hanging role of inform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roposing public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those responsible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3):343-357
Situating the quest for ‘best practice’ in education in the early ambi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statistics, and in insights offered by John Dewey in his 1929 Gifford and Kappa Delta Pi lectures, the paper argues for greater appreciation of the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i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for greater modesty in researcher claims. It contends that the quest for best practices in education needs to be tempered with the notion of better over best practice by maintaining the value of, and the need for, a greater place for outliers in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