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使媒体和受众一同进入了"世界杯时刻"。以电视为主导的大众传媒通过对世界杯这一典型"体育媒介事件"的报道,为受众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空间。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开辟了一档全新的世界杯播报节目《苏东世界播》,节目以1+1+1的模式开辟了世界杯解说的另类风格。世界杯,不仅是一场球迷狂欢的盛宴,更是一个媒体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足球虽然离世界杯遥远,但这丝毫没有减弱中国媒介对世界杯的关注。今夏,广大球迷在欣赏足球比赛的精彩之余,对世界杯的另一大感受则是媒介近乎白热化的的竞争。就在世界杯高潮迭起,越战越酣时,为之摇旗呐喊的众报刊却市场销售急剧萎缩。这始料不及的现象,让传媒人惶惑和纳闷: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世界杯,央视买断电视以及多媒体等直播权,电视直播的比赛应接不暇,门户网站的世界杯报道遭遇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声屏博客     
毕业了,工作了,我知道自己应该是转型的时候了。但在很多细节上,一下子还是很难改过来。每天晚上睡觉前,还有着关手机的习惯,而这也正反映出我的不职业。世界杯期间晚上需要加班做节目,不能说自己做得多么好,但也尽心尽责。尽管如此,也免不了出现失误。本来每天早上需要做一个更新了的《世界杯积分榜》,同事在凌晨一点多发短信要我替班,但由于我关机不知道,第二天起来开机看到信息时,我确实吓坏了,顾不得刷牙洗脸就猛地赶到机房,这次险情在主管的帮助下才没有耽误播出。我为此深深自责,作为一个电视人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导致这种错误正是…  相似文献   

5.
1990年,足球牵动了地球。而我国传播媒介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体育活动该是198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以后是洛杉矶奥运会、墨西哥世界杯、汉城奥运会、罗马世界杯……轰动世界的体育盛会,得到了改革中的报纸的特别关注,一些报纸纷纷推出特殊武器——“世界杯特刊”、“奥运特刊”、“亚运特刊”——特刊复苏了。 B 据零售报纸的人讲,登有世界杯足球赛特刊的这几期报纸,卖得特别快,也特别多。报纸特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的报道上,尤其是1990年的罗马世界杯和北京亚运会。如今,轰轰烈烈的赛事结束了,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6.
历时一月的世界杯足球赛落幕了,体育界和球迷们还在思索,在评说,余音缭绕,韵味犹存。作为报纸编辑来说,我爱看那荧屏上激烈对抗的精彩场面;但我更欣赏报道世足赛的出色版面。从《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扩大了的体育版,看到了编辑的匠心。世界杯赛期间,这几家晚报的体育专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内  相似文献   

7.
李琦 《新闻前哨》2023,(3):29-30
卡塔尔世界杯是第一次在冬季举办的世界杯。同样是球迷的狂欢,这届世界杯呈现出与以往世界杯不同的媒介景象。本文从咪咕视频、抖音以及小红书三个手机端新媒体入手,研究新媒体如何报道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相似文献   

8.
媒介生态城堡的构想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麦未来学家罗尔夫·詹森曾对未来社会有一个十分大胆而美好的憧憬:"人类历经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今,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但是,"信息时代的太阳已经日薄西山--虽然如今的公司和个人尚未完全适应时代要求.""随之我们将面临第五种社会形态:梦想社会.""它是一种新型社会,其中的企业、社团和个人都凭借自己的故事扬名立业,而不再仅仅依靠数据和信息."①也许是立场和眼光不同,我们看到的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和走来,同时也似乎看到了在未来美丽的生态城市中矗立着一座座绿色的媒介生态城堡.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方式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静雅 《今传媒》2006,(10):32-33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大战,更是一场媒体的新闻大战。从中央电视台名副其实的“豪门盛宴”、各大网站的“世界杯”专栏,到更多的平面媒体的世界杯专刊,有关世界杯的报道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向受众。综观各媒体对世界杯的报道,表面上竞争似乎非常激烈,实质上并没有使受众得到更多的满足。其一,媒体报道的焦点都集中在赛场上,而球队的训练、新闻发布会等,也不过是赛场的延伸,传媒并没有催生新的需求。其二,媒体的策划思路、市场竞争观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各种媒体以大致相同的方法作为竞争的主导手段:大量派遣前方采访记者,与境外…  相似文献   

10.
韩净 《新闻传播》2007,(2):63-64
在德国世界杯的任何一场比赛中。电视观众都可以看到二分之一的足球场地被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包围,这些就是德国世界杯官方赞助商的标识。在全部64场比赛中.全球有超过10亿的观众看到它们的商标频繁出现在德国各大运动场,可更多开展世界杯营销的企业并不在其列,毕竟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承担得起天价的赞助费。那么,德国世界杯的非官方赞助商又是如何乘着世界杯之风席卷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科技档案》2005,(4):10-10
世界杯足球赛踢得正欢,如果我告诉你转播比赛的通讯卫星坏掉了,你一定会沮丧不已,不过,这很少会碰到。你能看到远在欧洲的比赛现场靠的是距地面3.5万公里的通讯卫星,这才有了你兴奋的欢呼。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航天技术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与我们毫不相干,因为,如果人类从未发展过航天技术,我们今天的生活将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硝烟已散去多日,但在被报社特派前往德国采访世界杯的一个多月中那些忙碌紧张的日子仍清晰印在脑海。虽然我此前也曾现场采访过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但本届世界杯的采访经历尤其难忘——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世界顶级大赛.我在采访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将为我更好地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世界杯足球赛早已落幕了,体育界和球迷们却还在思索,在评说,余音缭绕,韵味犹存。作为报纸编辑来说,我爱看那荧屏上激烈对抗的精彩场面,但更欣赏报道世足赛的出色版面。从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扩大了的体育版上,看到了编辑的匠心。世界杯赛期间,这几家晚报的体育专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内容和编排上都有一些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世界杯足球赛早已落幕了,体育界和球迷们却还在思索,在评说,余音缭绕,韵昧犹存。作为报纸编辑来说,我爱看那荧屏上激烈对抗的精彩场面;但更欣赏报道世足赛的出色版面。从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扩大了的体育版上,看到了编辑的匠心。世界杯赛期间,这几家晚报的体育专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内容和编排上都有一些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杨茜 《声屏世界》2010,(8):27-27
"很高兴能感受一个女生的奋斗历程,也希望能给你至少精神上的支持。我会记住在世界杯的日子里,在北京,有这样一个女孩努力,辛苦,克服重重困难拼搏过。相信能挺过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任何困难你都能战胜,并成功。"这是7月12号凌晨,我的微博上收到的留言。看到这些话,我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德国世界杯,注定是我12年体育记者生涯中一次肩负读者重托的、全新的采访之旅。首先,这是我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无数次采访中第一次没有中国选手参赛;其次,世界杯分散在德国12个城市,我将第一次频繁地在火车站、飞机场和比赛场之间穿梭旅行。不再有主队前不久,与几位朋友聊天时谈到世界杯,他们非常羡慕我能身临其境感受世界杯。谈到兴起时,一位朋友建议我看比赛时在脸上涂上五星红旗的标志,另外一位朋友马上反驳,“这次世界杯又没有中国队参赛,那样岂不是很尴尬?”5月24日晚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采访国安蓝狮之战,一位渎者打来的电话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却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应付各方面挑战“1998法国世界杯”已渐渐远去。但这次的经历在记忆中慢慢地沉淀后,反而还清晰了起来。因为我亲自到法国采访了这届世界杯,与电视里的世界杯是大不相同的。在法国世界杯期间,我的一篇采访日记中写道,记者采访不仅仅是写稿子,写稿子前后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有些事简直就是挑战。例如,吃喝拉撒睡,甚至还有油盐酱醋柴。写完稿子最重要的是要把稿子传回去。传稿子是记者出国采访的大事,也是最现实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刘宏 《新闻记者》2002,(6):10-13
A.读者来信版的变迁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人会对当时的读者来信版印象深刻 ,那时的读者来信版以《人民日报》为代表 ,在社会上非常有影响。当时刚刚经历过可怕的文化大革命 ,大多数中国人说话都非常谨慎 ,所以 ,看到《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敢登那么大胆的批评意见 ,都很吃惊。记得当时我看《人民日报》是先看读者来信版 ,这几乎是当时能够局部反映群众意见的晴雨表 ,读者来信版的刊头几个字是篆刻的黑体字 ,十分醒目 ,虽然没有今天媒介的各种包装 ,但是仍然吸引人。大学毕业后 ,我到人民日报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 ,仍然有先…  相似文献   

19.
我爱足球,所以我爱2002年,因为这一年有世界杯,而且是有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相信在今年这个火热的6月,许多家庭都会爆发电视争夺战,男人要看世界杯,女人要看电视剧。于是,一部足球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壮志雄心》应运而生,在央视8频道黄金强档热播,似乎想调和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20.
周鸿铎 《传媒》2011,(12):74-75
陈鹏是我的学生,他跟着我读完了学士、硕士、博士。在校期间,他学习用功,博士论文被评为优,是一名出色的博士生。现在,看到他的作品《制度与空间——中国媒介制度变革论》公开出版,我非常高兴,借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