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颐和园的经过,描绘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情.我们要通过讲读,让学生感知公园的美丽,把握观察的顺序,体会文章的韵味,临摹课文的章法.  相似文献   

2.
颐和园 文 林徽因 ① 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颐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相似文献   

3.
《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文展现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了解作者在各观察点上看到了些什么,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游记     
借着去北京看奥运会的机会,我们一家人去了向往已久的颐和园游玩。到了颐和园,由于是奥运期间,中国游客并不多,大多是外国人。此时,天阴沉着脸,使我们感觉很凉爽。从东宫门进了颐和园,正对  相似文献   

5.
我有幸去了一趟北京,并且欣赏了那雄伟壮丽的文化遗产--颐和园.  相似文献   

6.
一、引入新课,解读课题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只要一走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相似文献   

7.
经常去颐和园游玩的朋友,在十七孔桥、文昌阁、德和园大戏楼、佛香阁等知名景点前,常常能看到穿着整齐校服、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用洪亮的声音把颐和园的故事向游人娓娓道来,孩子们还特别用英语为外国游客进行介绍.热情的服务、细致的讲解,使来往游客无不对这些孩子们交口称赞.他们就是来自海淀区西苑小学的"小导游志愿者".2007年至今,已有600多个学生亲身参与了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公园的"小导游志愿者"工作,成为小学生服务北京皇家园林知名景点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为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  相似文献   

9.
游颐和园     
我学了课文《颐和园》后,对爸爸妈妈说我想去颐和园看看。暑假,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来到了颐和园。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远近闻名的长廊。长廊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廊间的每根梁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么多幅画没有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枝叶茂盛。几颗几百年老树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我把手臂张开还抱不住其  相似文献   

10.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相似文献   

11.
安永 《山东教育》2009,(9):30-31
我国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众多,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多处景观名列其中。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三篇课文,就选取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处景观,展示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其中《颐和园》一课,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层次清楚地描绘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相似文献   

12.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③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这里给出“自能读书”的提示,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2.抓景点,品美丽:老师引导学生逐个景点进行品读。第二自然段写颐和园的长廊,引导学生从品…  相似文献   

13.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14.
童真 《广西教育》2005,(1C):76-79
颐和园。与苏州园林不同的是,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它的规模更大更气派。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1860年.清漪园(颐和园的原称)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为了建一个消夏游乐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读者意识下的原始解读初次接触《颐和园》这一课是在很多年前了。乍一读,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篇游记而已。再次捧读,却被深深地吸引,不是因为颐和园是世界遗产,而是读着文字,仿佛觉得自己在跟着作者的步伐一起游览颐和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着自己曾经漫步其间的情景。读完我不禁感叹:颐和园的景色真美,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既有清新的自然景观,又有古朴的人文景观,真不愧是著名的  相似文献   

16.
该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的第二课时,学生对颐和园的美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一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声激情,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展示全景——感知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20.
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是颐和园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阁八面三层四重檐,高41米,下端有20米高的石造台基,气势雄壮磅礴,是颐和园的标志。“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