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芸  刘杨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18-1027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指标体系,以及5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的科技金融效率指标体系,并以2014-2017年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然后,利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低-低型” 四种模式,并探讨了每一类模式的不同特征。最后,本文就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009—2017年香港、澳门、珠三角区域经济-科技-金融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三个区域三个系统间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香港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区域,而科技领域,珠三角区域占据绝对优势,澳门地区三系统发展相对较为均衡。综合三系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排序珠三角香港澳门;(2)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科技-金融间均呈现出高度耦合状态,即区域内部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高度相关,且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最终均呈现出优质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就区域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政府、企业、中介和市场四个层面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1年中国29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生态指标进行赋权测算,并构建非参数可加模型对中、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模式的构建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结果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尚未有研究对欠发达地区是否借助数字金融发展机遇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如何进行深入探讨,为此,以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化金融技术创新的基本逻辑和文献梳理,从区域创新、收入差距、生产效率3个方面建立数字化金融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基准面板回归模型,利用云南省16个地级市201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云南省数字化金融创新水平增长近7倍,数字化程度以及使用深度逐渐取代覆盖广度成为驱动数字化金融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数字化金融创新正在迈入向应用端深度拓展和提升数字金融便利化、低成本化、信用化的新阶段;数字化金融技术创新对云南省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主要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弥合机制和地区生产效率提升机制来发挥正向作用,而区域创新支持机制尚未形成有效作用。据此,从激发数字金融赋能区域创新角度,提出促进数字金融支持创新融资、提升数字金融普惠水平、完善数字金融市场化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级单位199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以金融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发展的结构和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的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则并不明显。同时还发现,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地存在基于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当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的门槛时,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才会更加明显,且各省级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最后就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大学联合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编制的两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湖南省各市州2011年-2018年相关的经济社会指标面板数据,分析了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边际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打造智能化新型银行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探讨金融科技的内涵,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逻辑出发,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以及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等;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投入、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基础能力、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占比等15个二级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16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两个维度6项指标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纵向比较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表明,虽然整体普惠金融发展稳定,但是呈现"东高、西低、中弱";同时,普惠金融与地区发展深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呈正相关关系.在加强西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需促进普惠金融深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区域金融开放的联系,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对国内外金融开放水平测度指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我国实际的金融开放水平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开放的空间关联性和非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内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各地区间金融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特征,剖析我国区域金融非均衡的现状和原因,从实行区域金融调控政策和加强中部与西部欠发达省份对区域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评价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或金融实力,并切实找到其发展定位,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中部六省为考察对象,从基层指标分析入手,跳出了"构建模型-选择指标-目标评价"这一传统研究模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在得出目标评价结果的同时,客观找出了各项指标与主成分间的因果联系,进而理出了评价体系;并且据此,以探求一套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的科学方法,特别是能针对湖北等中部地区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0—2016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普惠金融指数模型对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型趋势;不同地级市之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浙东北地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浙西南。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政府管制程度、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必须推进区域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管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分析了华北5省市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解释了这些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的含义,提出了加强华北5省市区金融协同合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东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各区域动态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中部经济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动态评价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西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和动态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为对标省市,对科技金融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从科技产出、投融资体系以及支撑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筛选出18个子指标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每个指标赋权重,构建出一个有权威数据支持、科学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并得出2015年各个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新三板挂牌比例,R&D投入强度,财政支持力度对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起突出作用,广东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在20个省市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份为对标省份,对科技金融相关方面进行统计;从科技产出、投融资体系以及支撑体系3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筛选出18个子指标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每个指标赋权重,构建出一个有权威数据支持、由科学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并得出2015年20个样本省份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新三板挂牌比例、RD投入强度、财政支持力度对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起突出作用,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在样本省份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从金融要素空间动态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扩大区域创新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区域创新产出;金融发展结构有利于实现创新资本的优化配置,带动区域创新产出的扩大;金融发展效率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缓解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区域创新产出水平;金融资本和金融人员在区域间的动态流动有利于深化区域金融功能,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外溢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