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2016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两个维度6项指标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纵向比较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表明,虽然整体普惠金融发展稳定,但是呈现"东高、西低、中弱";同时,普惠金融与地区发展深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呈正相关关系.在加强西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需促进普惠金融深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静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内蒙古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其3个子维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也具有正向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具有地区差异性,西部增长最强,中部与东部次之;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缩小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运用SBM-GML模型测算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广度、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对绿色发展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比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广度、深度对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明显。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发展程度也存在地区间差异,相比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广度、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机遇,结合我国农村基本情况,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防止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困境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会受到地区不同的影响呈现出差别;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农村经济增长、传统金融和教育水平缩减城镇与乡村的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出发,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内蒙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控制变量中政府财政支农程度也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基于此,可通过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金融素养水平等方式,促进内蒙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创新为先导,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要素市场的影响力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选取数字产业的基础行业即数字产业化部分,构建数字经济行业企业研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考虑稳健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经济行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正向的激励效应;(4)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能显著的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视角廓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及作用机理,识别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是一项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与省级面板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减缓了农村相对贫困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收入增长、改善收入分配的途径减缓农村相对贫困水平;并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支付指数、保险指数、信用指数和金融数字化进程也能通过上述途径发挥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收入结构效应改善收入分配状态,且经营性收入结构和财产性收入结构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村相对贫困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16,(2):18-19
2015年12月28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加大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其中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促进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直困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但仍面临着农民缺乏抵押物、农村地区信用评级不够、金融网点不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农村地区老百姓的金融需求,在分析农村地区支付方式现状、现代支付方式推广的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适合农村地区支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普惠金融理论知识,按经济层次不同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城市(青岛、济南、泰安、菏泽、济宁、滨州)的90个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现状,找出金融创新发展遇见的问题并作出分析,最后再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CHFS数据库,构建了2013、2015、2017以及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家庭储蓄率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农村地区家庭储蓄率。对不同地区而言,由于中、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更为完善,故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西部农村家庭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对不同教育程度的农户而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有生存性消费,在家庭通过数字金融进行投融资的时候则更多地影响到了家庭储蓄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服务使用效率、覆盖率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金融机构设置及金融体系发展不够完善等问题。文章在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受到全世界聚焦的新兴理念。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对普惠金融在我国当前的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综述,试图寻找调整其发展思路及策略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其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及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当今和未来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企业经济增长和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并对不同规模、地区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异质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小规模企业、高技术企业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表现的更为显著。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8个民族地区2011年—2020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各个维度的指数为基础,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各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标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表现不明显,其维度下的3个指标中保险指数与支付指数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贷指数表现并不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信用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没有得到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地级市城市特征数据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基于金融错配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此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金融错配程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金融错配在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子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也均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错配来推动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本文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层面梳理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年~2018年省级面板数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但其提升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西部地区金融科技能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即金融越不发达的地区,金融科技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0—2016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普惠金融指数模型对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型趋势;不同地级市之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浙东北地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浙西南。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政府管制程度、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必须推进区域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