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对不同类型产学研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给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需求型政策工具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交互项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供给型与需求型和环境型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交互项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合作意愿在产学研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产学研政策的优化设计策略,为我国产学研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通过角色转换和知识溢出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向组织人力资本的转化;结构资本转化包括个体与母组织的关系重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结构资本的创立与优化;关系资本的转化包括利用母组织建立间接关系资本和发展直接关系资本。三维度在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和核心、结构资本为基础、关系资本为保障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产学研成果能够有效的转化,国家各级部门制定了相应的产学研成果转化政策。以我国1985—2013年颁布的651条产学研成果转化政策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了不同阶段主体合作网络图谱,对产学研成果转化政策的基本特征、主体合作网络结构进行了探讨。并且通过广度—深度二维矩阵分析了主体在网络中的角色演变。最后通过调整网络中的节点,实证分析了网络中核心节点的功能演变。研究表明,我国产学研成果转化政策制定主体众多,网络规模呈现扩大的趋势,整体结构不断优化,核心节点影响力不断增强,整体网络密度有所下降,协作沟通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果转化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分析基础上,从成果转化的角度对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选择策略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通过角色转换和知识溢出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向组织人力资本的转化;结构资本转化包括个体与母组织的关系重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结构资本的创立和优化;关系资本的转化包括利用母组织建立间接关系资本和发展直接关系资本。三维度在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和核心、结构资本为基础、关系资本为保障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7.
试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是中观层次的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应当按照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体系中的分工作用和资源优势,实现创新主体的建构。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生产知识产品的过程,也是生成知识产业的过程。因此,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例,分析了城市创新环境在创新价值链的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阶段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新环境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价值链的影响呈现U型结构,即城市创新环境在产学研合作前端的知识创新和科研创新以及后端的产品创新阶段的成果转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产学研合作产品创新阶段对新产品或新工艺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此项研究对于政府进一步完善城市创新环境建设、资助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相关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学研正迈向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但各省、市及自治区发展程度不同,协同创新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异。文中运用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2010—2016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处于效率前沿面的较少,且呈现明显的东部高于中西部的态势。外界环境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各异,环境变量的增加对效率值并没有完全的正向促进作用,多数省市在剔除环境变量之后效率值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受外部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全国效率值总体有所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呈曲折上升的趋势,且环境变量只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数值,不改变其大体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多数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值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且整体效率值不高,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产学研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对产学研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落实好中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黄冈市"双强双兴"建设的需要,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的重要意义。为黄冈政产学研的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概念模型构建,分别从协同融合的行为过程、交互环境和关系稳定性3个维度,实证检验产学研协同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合作关系认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融合主体沟通合作的行为过程、良好的交互环境和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合作关系认知调节上述影响关系,即随着产学研主体对协同合作关系认知水平的加强,主体间协同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成果为提升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企业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对广东顺德地区18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社会资本有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产学合作的机会,并且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专利产出;(2)产学研合作有助于提高企业专利产出,并且其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专利产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合作创新意愿正向调节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产学研合作之间的关系,即在高合作创新意愿的条件下,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6)
基于研究跨组织知识转化的SECI拓展模型,针对产、学研双方的协同知识转化行为策略,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参数分析提出相关命题。运用Matlab仿真分析各因素对行为决策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ECI拓展模型所构建的产学研协同组织间的知识转化演化博弈模型具有均衡稳定策略;知识互补性、知识吸收能力与协同知识转化的行为积极性成正相关;知识的私有价值、知识转化平台的占用与参与积极性成负相关;单方违约惩罚与参与积极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与产学研合作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呈现出目标高端化、组织系统化、政府介入深、成果转化高的新特点。运用"协同池"模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人才、管理、政策、资源、信息、资金等都是"协同池"的重要投入变量,而知识、人才、技术被视为最重要的产出变量。从反应过程来看,协同创新的本质在于知识创新,提出一个知识协同模型来反映"协同池"内知识的协同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基于互动合作视角,以208家企业产学研问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SEM方法构建模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绩效;(2)产学研协同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促进产学研互动合作(情感型互动合作、任务型互动合作),需求型政策对产学研互动合作无显著影响;(3)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学研互动合作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需求型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是地方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也是高校产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产学研创新合作体系的完善,将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意愿也变得至关重要,但大多数研究却忽视了创新意愿是如何转化为创新行为的以及创新意愿是如何构成的。为探究这一问题,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提出"政策感知—创新意愿—创新行为"模型,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在政策感知作用下,创新意愿是如何转化为创新行为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创新意愿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的协同创新需要制度予以支持,而现有研究鲜有从制度支持这一“帮助之手”视角展开探讨。因此,本文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支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就2010-2016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探究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并考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以及产学研合作紧密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帮助之手”,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但却减弱了非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从制度支持视角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建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