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学院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改善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但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知识深度不足、力度不足、师资水平偏低等情况,严重抑制了学院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对学生未来社会发展有很大助益,能够推动我国社会创业就业事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基于此,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曾晓泉 《大众科技》2021,23(2):73-75
艺术教育在国内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构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借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概念定义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优势、劣势与发展态势,提出了构成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子系统,三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动态发展,并与当下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形成特色,特别强调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丰富性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目前艺术类研究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业实践缺乏指导等问题。针对艺术类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基于思想引导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适合高校艺术类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可观、创业形势难以好转等问题值得重视。本文通过对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械能分析,从创业展开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教育活动中,除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创新创业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能力体现。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讲,其本身有着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创新创业精神建设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针对艺术类学生具备的这些优势,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建设时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寻求更有效的教育途径。本文主要就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面对"双创"时代的到来,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要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也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立足四个方面构建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即:立足市场需求,正确定位中职人才的社会角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性与创新创业特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与之"相交叉"的课程;重视课程评价,建立以创新创业为主视角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目前众多高校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大力扶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力推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与管理,从团队建设、生产经营、政策支持和融资渠道等多个维度来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其运营效果,营造高校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本文重点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十个运营管理机制展开讨论,旨在优化其功能,让其成为校园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26)
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关系着艺术类学生日常学习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但目前来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综合性大学还需从完善适合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拓展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管理新阵地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突破口,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四依托四结合"全新的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四依托四结合"全新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创新创业发明专利库、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创新创业导师"四位一体",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使学生由"自在"走向"自为"。通过构建合作、开放、服务、辐射"四依托四结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就能有效地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四依托四结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正在积极全面落实创新创业课程,从师资队伍、课程结构以及学生认知多个角度,探索如何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形势下,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整体教育体系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全面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并以此为突破点,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毕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3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知识体系较为单一,阻碍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本文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思想,以知识整体论为视角,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知识整体论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感性、理性和活性知识内涵为依据,从构建整体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搭建实践平台、实施导师制度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此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整体性,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采,随着中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方高校纷纷成立了艺术学院或艺术系.随着艺术类大学生的不断增加,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日益突显.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外语教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而针对占高校学生一定比例的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研究却很有限,本文从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以及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实践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以期提高高校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英语学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的实践过程中,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协会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把企业管理方式融入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和运行中,创立了"企业式"的学生社团。以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协会为例,通过与传统社团管理机制对比,为大学社团管理机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提供思路和实践模式,以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7)
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改革问题,本文以HTML5移动开发课程为例,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本文着眼于行业需求,依托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过程和课程资源等四个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分析,能够对HTML5移动开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加强起到促进作用,为工科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大创计划"专栏面向高等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刊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方面学术论文;文章需标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批准号)"。契合"大创计划"有关精神及要求,所刊登学术论文主要完成人(署名作者)可为项目组学生;文章篇幅可据"大创计划"年会学术论文遴选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大创计划"专栏面向高等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刊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方面学术论文;文章需标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批准号)"。契合"大创计划"有关精神及要求,所刊登学术论文主要完成人(署名作者)可为项目组学生;文章篇幅可据"大创计划"年会学术论文遴选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大创计划"专栏面向高等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刊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方面学术论文;文章需标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批准号)"。契合"大创计划"有关精神及要求,所刊登学术论文主要完成人(署名作者)可为项目组学生;文章篇幅可据"大创计划"年会学术论文遴选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高校、政府、社会等各界的高度重视。因而,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大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大创计划"专栏面向高等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刊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方面学术论文;文章需标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批准号)"。契合"大创计划"有关精神及要求,所刊登学术论文主要完成人(署名作者)可为项目组学生;文章篇幅可据"大创计划"年会学术论文遴选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各高校教育模式也从重视学科性人才培养向应用性人才培养转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一直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3+1"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参与全国性食品创新竞赛等渠道,创建以学生多层次、高水平的实践教育平台;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推动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创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逐步构建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