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了上美术课的时间,可五(3)班的美术作业还没有交上来,我心里特别生气。下午第二节上课铃响时,我发现五(3)班又少了几个人,气更不打一处来,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让他们也尝尝“暴风雨”的滋味。可我还是忍住了,没发脾气。想想以前这样的做法,学生口服心不服,矛盾还挺严重的。为什么不能和孩子们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呢?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们对话。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匆匆赶路,碰见一位小男孩,正蹲在草地上自言自语。我有些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小男孩仰起小脸,认真地说:‘我和小花说话呢,他们今天开得真漂亮!…当时读完后,心里就泛起了涟漪,原来,蹲下来看到的世界这么美!作为老师。我们是否也应该蹲下来适时做换位思考,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08,(1):45-45
朝阳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三岁了,他已会说很多话,但只要家里有外人或在幼儿园他就不敢大胆开口讲话,我不知用什么办法引导孩子大胆开口讲话,麻烦朝阳老师告诉我,我该怎么办?谢谢!  相似文献   

4.
老师站着。学生站着,老师永远高于学生,而这样,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老师蹲下,学生站着,学生就与老师平起平坐,而这样,老师就能仰起头来同学生交流。——题记  相似文献   

5.
有一篇文章写道:“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位家长说他们的女儿十分害怕老师,问及原因,孩子的回答竟是“老师太高了。”这句听起来有点幼稚可笑的话.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集会上,训话的老师习惯性地要求学生蹲下来。我在自己的班级后面负责维持纪律,眼看着学生从开始的身姿笔挺到双脚轮换再到摇  相似文献   

8.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在今天,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给我这个二十三岁半的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朝阳 《今日教育》2007,(5):41-41
朝阳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现在三岁半了,老是说话咬舌头,把老师说成是“老西”,或者把“哥哥”说成“多多”,这样正常吗?该不该纠正?  相似文献   

10.
蹲下身来——学生的世界更精彩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只有蹲下身来,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希望有一方能尽情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总在寻找能张扬自己个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六岁的女儿逛街,一路上,妈妈滔滔不绝地给女儿讲繁华的商贸大厦,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后妈妈满怀希望地问女儿有什么收获时,出乎意料的是女儿拼命摇头,说妈妈讲的她没看到。年轻的妈妈惊讶了!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与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或称为“学生”,或称为“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更是孩子。“孩子”与“学生”,虽已高度融合,却仍是不同身份、不同意蕴的表征,如同“老师”与“教师”,是不同的色调和境界,明暗不一,高下有别。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4,(3):20-20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种方式。它提醒父母适时地要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再解决问题。@父母必渎杂志携手@春天亲子特邀@杨谨Jane分享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商去。  相似文献   

14.
低段孩子说话具有说话不完整、条理性差、中心不明确、语言跟不上思维的发展等特点。笔者尝试借助教材插图、填加文中的空白、续说的方式、画话结合、课外阅读等方法培养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且察觉到了自己的一些异常行为时,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理解,需要帮助。作为家长、老师,此时切忌摆出一副圣母姿态,一厢情愿地兜售主义和信仰;有的家长或许会选择隐忍,藏着掖着,有的老师或许会选择放弃或者踢皮球,这些都会导致事件的恶性发展;当然,更忌粗暴对待、严厉打压,尤其是人格侮辱,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犯罪。当他们求助或需要帮助时,请先站在这些心理脆弱的孩子的立场冷静思考,让他们始终处在被信任和心理放松状态;然后用心倾听,找出问题的根源,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其实这篇习作可以称之为“小小说”了,文中有一位严厉的、爱戴有色眼镜看人的老师,有一个调皮而又无奈的学生,还有一群“打酱油”的“路人甲”……  相似文献   

17.
在班上公开讨论问题或背诵课文时,总会有同学“哀求”地说:“老师,我怕‘说话’。你让我写在纸上吧,保证质量。就是不能说。”瞧瞧,我们的学生,从一周岁左右就牙牙学语,到高中了竟然怕“说话”,而且是心里有但就是说不出,真是“有口难言”啊!当然,像这样极端的同学不多,但不能或不愿“我口说我心”的却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8.
心澜 《家长》2012,(2):21-22
我邀请同事们带着孩子一起游市内的各大公园,一路上,女儿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同事们都夸女儿"自来熟",像个小大人儿。那一天,我接7岁的女儿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同事小汪。小汪带着她的女儿去买东西,她女儿比我女儿小两岁。虽是初次见面,  相似文献   

19.
黄亚玲 《山东教育》2005,(30):26-27
从教近十年,我历经了从托班到大班的两轮循环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十分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注重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三年级的小学生李纯纯写了一篇习作《春天来了》,先后给两个语文老师批改,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教师一没有对文章字句做任何的改动,只有如下评语:"我仿佛也看到了那美丽的春风春雨,春天可不是来了吗?"教师二改完文中的错字、病句,而后写下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