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演进的日趋政治化既有潜在的历史原因,又有社会现实的因素;既有革命作家意识增强后的自觉追求,也有政治家出于夺取革命胜利的功利目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透视,新文学演进的日趋政治化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文学本性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焦点之一,凸显出其作为文艺学基本观念在当代文论建构中的重要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是文艺学理论研究的基点,科学化的文学本性界定可以澄清误区,有利于推进文艺学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姜亚菁 《农村教育》2006,(10):62-63
在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是主流。虽然历经曲折,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表述,然而仍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指导着这个时期创作,特别是主流话语的创作。一、政治权威话语50-70年代的中国处在一个被称为“泛政治化”的时代.“‘泛政治化’即政治化过度和过量带来的倾斜和失误.一方面是政治文化的僭越性扩张、侵入、冒进和占据了其他生活和文化精神领域,最终成为一种对其它生活和文化精神领域话语的取消和替代;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的参差多态的复合体(多以的共同体)被任务的纳入到政治的有限框架后,其意义也就被缩小了。”  相似文献   

4.
5.
简述了“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的述评过程,对这次评选活动的意义和图书评选标准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学笔谈——20世纪中国城市文学的风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版图中,城市文学是格外引人注目的风景。尽管总的看来,乡土文学无疑是这块版图中最大部分也是最醒目的风景,城市文学的逐渐发展、繁荣仍然向我们昭示了中国巨变、中国文学巨变的某些重要的玄机。  相似文献   

7.
郭磊 《文教资料》2011,(32):14-15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学对学英美文学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模仿、借鉴、反思。文学艺术的普适性使两者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学主题。在接受外来影响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也使得中国文学凸显了与英美文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呈现出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每一部中国文学的出版印刷,都代表着其就是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要融入世界文学的长河,面临着对世界文学的主观认识不清晰、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差异性、文学翻译存在文化氛围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雄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书写对象,《三体》塑造了一群与众不同的英雄形象——冷酷的英雄。不同的时代,英雄主义在文学中必然呈现独异的色彩。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英雄主义大致经历了文化启蒙的个性英雄主义、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理想化的"扁平"英雄主义、充满反思性和悲怆感的英雄主义以及"反英雄化"、"祛英雄化"的演进过程。只有将《三体》置于近百年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衍变中,才能对其英雄主义的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做出更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中国研究者争论的热点。通过对意识形态内涵就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进行重点梳理.归纳出四种类型:一是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或特殊的意识形态;二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社会意识形式;三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但与意识形态相关;四是跳出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直接关系,提倡对意识形态内涵作泛化的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应从学理入手,以哲学为支撑点,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根基,以具体文本为阵地,在与社会意识相契合下来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使得文艺思想观念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转变成一种自然的普遍状态。不仅仅是文学思想观念中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更被赋予了一种积极的文艺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我国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乡村社会虽已出现乡村面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繁荣景象,但也潜藏着某些治理危机.这种乡村繁荣表象下的危机,不仅是治理技术与治理体制的危机,更是乡村生态、文明与文化的危机,呈现出“复合性危机”趋势.这些在不同层面所体现的多重危机已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互为因果的循环.这种危机所反映出来的,既有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常见的普遍性问题,更有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问题,即当下国内所特有的“中国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乡村治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14.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论争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的论争史.三次围绕着文艺意识形态的讨论与争鸣,贯穿于整个新时期.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到文学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再到近年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讨论,于不同的理论氛围、时代背景和理论层面,对文学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尤其是近年的讨论,对纠正文学理论的美学化和虚无化倾向,回归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功能,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近三十年文学创作的乡土叙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社会政治化乡土叙事模态到对人本体存在思考的叙事模态,再到城乡二元叙事建构的消解,在全球化文化视野层面去审视乡土生活和城乡关系,建构新的乡土叙事模态,这从一个方面也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于30年间的发展变化,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的进步。其实,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的发展进步,亦昭示着中国整个社会改革开放30年的运行轨迹,于文化思想、现实生活上所取得的发展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主体间性研究在我国的兴起既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主体性问题大讨论的批判继承,又具有自身深刻的现实根源。目前这一研究主要围绕它的理论内涵及其运用展开,并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走向成熟。其实质在于对主体性问题的重新理解和在新的条件下对于文学研究的反思和进一步发展。作为新的理论形态的研究,它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广阔且具有重大价值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繁盛局面:一方面,研究界摒弃了五四时期对鸳鸯蝴蝶派的定论,基本澄清了对鸳鸯蝴蝶派的历史误会;另一方面,研究者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来评价、阐释鸳鸯蝴蝶派。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得了不凡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8.
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科内涵不断拓展及新的文学史观的论著不断出现,但研究中也存在外部研究的开展与文学分类的局限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外教师文化研究的逐渐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教师文化研究也成为国内专家和学者竞相探讨的课题。通过对近几年来教师文化研究的查阅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在教师文化定义界定、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构建教师文化这三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笔者试图通过对此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便于未来教师文化的研究有一个更清楚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研究在近30年略成气候。从众说纷纭的概念界定、高屋建瓴的总论研究、百花齐放的分论研究三个方面,可以看到古代批评文体研究的主要成果,同时亦可见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