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读初小时,母亲一度病重,把我“托孤”给姨母。姨母住在广西南宁,我在那里从小学二年级读到四年级。四年级还没读完,母亲恢复健康,我又转学回长沙。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炎热,四季常绿,景色美丽,但南宁是个小城市,时值50年代前期,人们生活清贫。姨父姨母家境优裕,他们没有子女,把我当成亲生孩子,因此我吃得穿得都很好,是同学中的“富户”。我也像所有小孩一样,爱吃零嘴。在从我家至学校的路上,有几家小摊,卖各种小食品,其中最主要的是腌木瓜片。木瓜树形像椰子树,只是较之稍矮小,地理分布也偏北。南宁地区不产椰子,木瓜树却很多。木瓜…  相似文献   

2.
有个女孩儿名叫辛迪。她有一个和睦的家,日子过得也不错。但这个家从一开始就缺少了一样东西,只不过辛迪还没有意识到。辛迪9岁那年,有一天到朋友德比家去玩儿,留在那儿过夜。睡觉时,德比的妈妈给两个女孩儿盖上被子,并亲吻了她们,祝她们晚  相似文献   

3.
亲情     
男孩的姨父姨母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留下一个两岁的小女孩。 那天,男孩跟父母一起,把小女孩领回家里。男孩很高兴,因为从此以后,他在家里就有人叫他哥哥了。  相似文献   

4.
离别那一刻     
何山石 《初中生》2009,(5):56-57
由于父母闹矛盾,我在10岁那年住到了外婆家。到这边上学后,我就很少回自己的家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很少和他相聚。印象中爸爸很高大,总是留着平头,肤色黝黑,两只有力的大手能一下把我抛到空中。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日子,我思念他,就只能在梦中去与他相见了。  相似文献   

5.
小女孩儿名叫辛迪。她有一个和睦的家,日子过得很不错。但这个家从一开始就缺少了一样东西,只不过辛迪还没有意识到。辛迪9岁那年,有一天到朋友德比家去玩儿,留在那儿过夜。睡觉时,德比的妈妈给两个女孩儿盖上被子,并亲吻了她们,祝她们晚安。"我爱你。"德比的妈妈说。"我也爱你。"德比说。辛迪惊奇得睡不着觉。因为在这之前从没人吻  相似文献   

6.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6个月~8个月的宝宝对爬特别感兴趣,但不少家  相似文献   

7.
我们眼中的所谓浪漫,是无法让我们被生活磨得麻木的父母有半点惊喜的。也许,只有儿女的健康成长才能让他们为之动容。15岁那年的三十晚上,娘给了我30块压岁钱。那时候,30块钱对我们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爸的胃病一直没有治愈,还吃着药;年初,娘又下岗了,在天桥下摆了小凳  相似文献   

8.
家有一个18岁的孩子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里程碑,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他被赋予了成年人拥有的权利和责任;对父母来说,意味着含辛茹苦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已经尽到,一个从蹒跚学步到展翅飞翔的生命个体宣告独立。然而,成年的内涵和分量绝不是生理成熟和法律授权就能承载起来的,国情所决定的特色依赖,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别具特色。是大人又是孩子的尴尬在我国,18岁的孩子外形上长大了,名义上独立了,但离实质上的独立还有一段距离。上大学的孩子没有经济收入,虽然人离开家住学校宿舍,但还得靠父母供养;走向社会自谋职业的孩子有点收入,…  相似文献   

9.
家有小儿长不大,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痛他叫武相伦,1985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筠阳镇大武村。小相伦刚生下来时,跟别的小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身长50厘米,体重5.8斤。两只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望着惹人喜爱的儿子,父亲武光荣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两岁之前,做父母的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小相伦跟其  相似文献   

10.
接爸爸回家     
<正>寒假,我回到了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可是,父母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我在身边的生活,他们照旧干着自己的事情。我只好寂寞地打发时间,与书为伴,与雪为伴。今天,爸爸到叔叔家帮忙,晚饭就留在叔叔家吃。看看天早就黑了,我心里有些着急。爸爸酒量不大,可有时候高兴起来,难免贪杯。还是去接他吧!路上的雪早已被碾压得坚硬平滑,映着月光,小  相似文献   

11.
思念     
偶尔翻阅《论语》,读到这样一段话:"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唐棣树的花,翩翩地翻动。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因为家离得太远了。"孔子便说:"恐怕是没有思念吧!真要是思念了,还讲什么远呢?"  相似文献   

12.
娇小的初二少女,没有爸爸疼爱,还要照顾重病妈妈的衣食住行,可她学习出色、备受老师同学喜爱……在正常条件下,一个14岁的女孩子可能还在父母的面前撒娇,同样是14岁,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中路南一条的许睿,既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去撒娇。家中只有她和她那患有慢性尿毒症的妈妈。从11岁那时起,还没1.3米高的她———一个小女孩成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10岁的小女孩离开幸福14年前,43岁的妈妈中年得女,辞去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专心照顾宝贝女儿。人们经常听到许睿家传出的儿歌声,公园里也经常能见到一家人幸福的身影。可是随着7年前医院…  相似文献   

13.
徐观华 《教育文汇》2013,(20):22-22
一个星期二中午,婷婷来到我办公室,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不想在学校住宿了,想……想回家住。”我有些不解,想家了?不习惯?受同学们欺负了?与同床的伙伴吵架了?嫌上铺不好吗?四年级的孩子突然离开父母,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在学校,可能有些不习惯。有几个孩子刚住校的时候,由于想家想父母还哭了好几次。婷婷两个月来虽然不爱说话,很少与同学们一起玩,可一直表现得很坚强,从没有哭过,和同床的关系也较融洽,没有产生过什么矛盾。今天怎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4.
回家     
昨天回了那个给我生命并养育了我的家。 虽然仍然叫家,但和过去已经很不一样了。那个带着弟弟上学的哥哥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并且他自己也长年在外打工,那个只知道学习的弟弟的孩子也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并且他自己做老师已经十三年了,那个调皮的妹妹历经磨难坎坷由于丈夫打工去了还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家里。该留下来陪父母的没有在父母身边,不该留下来陪父母的却不得不留下来,世界就是这样荒谬。  相似文献   

15.
保姆马秀花     
那天,正是一个雨天,她被人领进来,脚上沾着泥,裤子上的水还在往下滴。介绍人说,马秀花,承德人,离了婚,一个人跑出来的,人很勤快,之前做过两家了,反映不错。说她的时候,好像是说一件商品。母亲说,试用三天吧。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没有时间做家务,母亲一向怕油烟,所以,请一个保姆好像是很应该的,何况,哥哥家的孩子还小,也应该有人帮一下忙。马秀花就这样成了我们家的保姆。她只试用了一天就留下了。因为她勤快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她的长相奇难看,才五十多岁的人,却一脸的褶子了。但她却爱干净,手脚利落得很,第一天就把屋子来  相似文献   

16.
弟兄砍树     
长安郊(jiāo)区有一个叫田真的中年人,他是老大,家里还有父母和两个兄弟,生活过得很和睦(mù)。不久,父母都死了,老二和老三都嚷(rǎng)着要分家。老大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  相似文献   

17.
一城北的那家电器店,是她和父母在这座城市的栖身之地。她9岁时,父母便时常争吵,并不当着她的面,但她总能知道。她10岁那年,一个秋天的傍晚,她放学回来,刚到店门口,就听见父母在店内激烈地争吵着,母亲的哭声飘进她耳中。她走进店里时,父母同时停止了争吵,母亲还冲她笑了笑,转身进小厨房忙开了。那一天晚上,家  相似文献   

18.
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任期制”,主要是在子女没有长大成人以前。子女到了18岁或高中毕业,父母的责任基本完成。子女或者离家上大学(父母只提供学费甚至只提供学费的一部分,其余靠学生自己打工挣钱),或者找工作独立生活。子女独立特别是成家以后,同父母不论在经济上、法律上、道义上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两个家庭了。此后“两家”的来往是否亲密,将取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感情如何,“两家”距离的远近,双方有没有空闲时间,子女的配偶对对方父母的态度如何等诸多因素,如果子女能够隔些时日同父母通通电话,每年圣诞节能带上孩子捧一把…  相似文献   

19.
爱书也有错     
小时候的我,很迟才学会阅读。这有几个原因:我曾几度转学,在学习上我不是一个速成者,另外,当时讲授阅读的方式不太适合我。所以我9岁才成为一名阅读者。那时我才发现阅读可以带着我走进故事王国,而我确实喜欢故事。我10岁的时候,把所有的剩余时间都用来看书了。我那时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父母经常生病,我们家没有多少钱。作为5个孩子中的老大,上学前和放学后我都得干活儿。但我总是一边走着去上学一边看书,上课时在桌子底下看书,午餐时看书,回家路上看书,有时深夜了,还打着爸爸的手电筒在被子底下看书。我12岁的时候,一位邻居送我一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20.
终是在忐忑不安的默想中,见到了姨母那张憔悴的脸。她看见了我,忙笑着打开门。还是那样一个小院子,被姨母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有,当年姨母和姨父结婚时种下的桃树,正溢出沁人心脾的芬芳,飘至我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