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采取强制手段对商会等民间社会团体进行整顿和改组,实施严格监督和控制。经过整理后,商会的力量的确有较大的削弱,但并非完全失去独立性,处于屈从政府意志的附属地位。“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市商会的民主抗日活动不仅超越了“在商言商”的信条,而且逾越了政府政策所许可的范围,与政府政策的导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海市商会所发布的宣言通电从舆论上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迫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尽管商会的意志和要求屡屡遭致政府的抑制和漠视,但上海市商会为维护商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采取的行动证明商会是一个具有明显独立人格的商人团体  相似文献   

2.
“锦州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交通过对构成锦州三个事件前后过程的全面分析,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任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昭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相似文献   

3.
不抵抗政策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有其独特的原因。这一政策是在与日本对"九.一八"事变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具体事件的交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政策的实行造成了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4.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日寇的咄咄进逼,受祖父言传身教影响的傅斯年奋笔疾书,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强烈的民族思想和抗日到底的信念;同时傅斯年积极投身到抗战中,用行动书写着他书生报国的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是记述历史的方法之一,即通过当事人或者目击者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是将记录历史、发掘历史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一种史学研究形式。人物的口述历史之所以更加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对历史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以使后人跟随口述者走进历史现实。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张学良先生的自述为主体,比照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往各种书籍与资料的谬误与不足。从主政东北直至西安事变,张学良爱国思想及其对日态度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透视张学良思想演变的原因与过程,进而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面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傅斯年深刻意识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因此,针对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论,他联合史界学人撰写《东北史纲》一书。《东北史纲》是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中国史学界出版的第一部东北地区史,用铁的史实证明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为民族和国家的完整与独立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严重挑衅。事变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关于日货进口额的锐减,抵制日货运动必然是其原因之一,然满蒙问题、日货走私及长江水灾亦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故对于抵货运动之经济效果还应慎重考量。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张学良代蒋受过,被讥为“不抵抗将军”,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不抵抗政策”的制定者是蒋介石,张学良只不过基本上执行了这一政策。相比之下,前者是主动的,是历史的罪过,后者是被动的,是历史的过失。尽管张学良受到了“不抵抗政策”的掣肘,但仍率东北军展开了不抵抗的抵抗,演出了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榆关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等一幕幕抗日战争的历史壮剧。对张学良领导东北军和东北人民局部抗击日冠的英勇斗争应予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化”是木刻艺术中一个经久不衰的核心问题。抗战日期中国新兴木刻的“民族化”在内容上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在形式上则采用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并批判地继承外国木刻艺术的优良成分,逐步形成了民族化与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1934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提出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纲领"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文章从"纲领"的内容、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纲领"在反帝态度上,并非如不少论者所认为的改变了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态度,而是仍然坚持了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立场,从而呈现出其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州北“四边”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因此,抗日战争时期就成为最艰苦、惨烈的斗争前沿阵地,曾遭受县委书记丁亦民等主要领导同志牺牲的重大挫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州北“四边”人民组织起来,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坚持“持久战”,大打“人民战争”,利用多种斗争方式,纵横捭阖,克敌制胜,迎来了一九四五年那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抗战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西军民为抗击日军侵略,收复怒江以西失地,保障滇缅公路及输油管道畅通,配合盟军反攻缅甸,进行了近三年英勇顽强的斗争,以最先收复国土而载入史册,支援了全国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胜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意”与“抒情”品格,许多研究者只是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来接受。论者把孙犁的抗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范式来看待,着意从叙述对象的确立、叙事场景的偏好、叙述视角的选取等方面,力图探讨这一艺术范式何以生成。  相似文献   

17.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爱物"为行为规范,强调"爱物"要取物不尽物形、"取物以顺时"。发掘和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爱物"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提倡生态道德;敬畏、热爱、保护自然;遏制现代人工具理性的过度臌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为研究哲学和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一致意义上的划分。自然界与精神在时间上谁先谁后的问题,是必须回答的,而唯心主义对此问题的回答则属于"胡说"。  相似文献   

19.
认为冀东抗日大暴动在抗日战争史和冀东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胜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的支撑等。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确立了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这一政策的确立是欧盟政治一体化逐步发展的结果。然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欧盟内部却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个声音,使欧盟多年来极力呼唤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严重受挫。主要探讨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性质、运作机制,并从各成员国对伊拉克战争的不同态度及欧盟东扩来深入分析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难以实现的一系列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