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语文版课本七年级上册选用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对“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诗,教师用书以及大多数教辅资料都将“儿童”理解为“小孩子”,笔者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2.
吴松山 《小学生》2010,(12):70-71
1绘画法诗画同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精髓。因画悟诗,强化体验是学习古诗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理解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孙丽琼 《云南教育》2005,(26):10-11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是这样进行的:先读,再释词,再释句。然后把各句连起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最后体会诗的思想感情。说是体会,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灌输。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背诵,机械记忆,从诗文到诗意再到诗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古诗,学生并不能真正体会诗的意境,更别说受到美的熏陶了。  相似文献   

4.
林育洪 《江西教育》2002,(22):21-21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强化道德情感,培养心理品质,锻炼道德意志,并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门重要的修身课程。依据思想品德课是学生修身课这一性质,教师讲完一堂思想品德课,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算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则要看学生的理解与回应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得如何。我们可以将一堂思想品德课比喻成一首由上下两节组成的教育诗,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是诗的上节,而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解与回应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才是诗的下节。完美的思想品德课教育诗,要求上节必须做得好…  相似文献   

5.
上午,我们学习第七册第1课《老师,您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句“诗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朗读后,  相似文献   

6.
谈“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啼”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言律诗《早发白帝城》,脸炙人口,千古传诵。诗中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有的教师在授课中解释为:两岸山上的猿猴不停地叫唤,后来在教参中发现也有这样的解释。如这样理解,笔者以为不妥。从整首诗来看,诗...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由五首古诗组成,属于阅读性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赏析,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古诗五首一、悯农教学建议:1.这首诗浅显易解。教师可布置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自学。2.课堂上教师讲解要抓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为什么“农夫犹饿死”?3.在讲读前教师可简介时代背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4.课后作业第二、三题可在预习中解决。第四题可在学完第一课后填写。二、蚕妇教学建议:1.这一首诗,语句浅显,学生不…  相似文献   

8.
主要环节 认识诗人,了解背景——理解诗意,感悟意境——品味赏析,体会情感——反复朗读,吟咏成诵实例概述学习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环节,认识诗人,了解背景。我们常说“诗如其人”,可见,诗人的性情、创作风格、人生经历等都对其诗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本环节,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下注释,到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乃至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等方法,了解诗人杜甫其人及写此诗的有关背景,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魏蔚 《现代语文》2007,(7):49-50
古典诗歌到底怎么教是一个让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难题。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诗旨、体味诗艺、感受诗美?怎样教才能教出“诗歌味”来?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品味,花了几节课苦心经营一首小诗,还是讲不清楚诗云何意;有的教师认为几行诗句有啥讲的,用现代语言直译一下,再让学生读两遍完事。  相似文献   

11.
理解诗境和诗意的前提首先是理解诗的语言,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进入儿童的听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吟诵,让儿童体验诗中所蕴含和激荡的情感;而且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诗歌之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诗境,这对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听了某教师的观摩课 ,该教师执教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应当说该教师上得还不错 ,首先简介诗人李白的生平及诗作的时代背景 ;然后教给理解古诗的方法———“释、留、换、调”四步法 ;接着学生自行理解诗句 ,进而让学生回答你已理解了哪一句 ;最后由学生的发言 ,凑成了对整首诗的理解。同时配上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说上得有声有色。针对“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 ,当有学生理解为“江两岸的猿猴叫个不停 ,轻快的小船已驶过了重重叠叠的山峰”时 ,我以为教师会对“啼不住”点拨一下。结果教师没有点破 ,我很…  相似文献   

14.
《星星变奏曲》是现代诗人江河的代表作,被选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诗的"变奏"进行了概念化的解释,尤其是本诗的最后四行,是本诗极重要的一段文字,然而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诸多的解读与赏析无一例外的将其忽略,导致读者对本诗的"变奏"的理解过于肤浅。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星星"的象征意义及内涵的变化,直接建构了本诗"变奏"的本质,诗歌主题在"变奏"中得以含蓄的表现。本文拟从本诗中"星星"这一核心意象入手,探幽其象征意义,分析其内涵及变化,从而正确解读本诗"变奏"的本质,进而准确理解把握诗人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一首诗作为本课内容。在讲课前,我一再思考了自己以往的教法,也考虑了其他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他们讲解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我发现以往的教学重点是讲授该诗的主题思想,而且常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引入课题,与文中的情节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中心。我认为这样做虽然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可是他们的思维只是跟着老师转,对课文的理解也陷于僵化,不能更好地理解诗中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为此,我试想着能从一个更新更好的角度去教学,既让学生理解文意,又让学生学到文中的写法,明白本文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哲理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哲理诗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要培养学生感悟真、善、美的能力。在教学哲理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入境、联系生活和拓展迁移等途径,让学生理解、内化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古今语言的不同,学习古诗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理解并表达词句的意思,掌握诗的内容,体会诗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古诗的精炼、形象,以便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听了一位教师一堂教授《再别康桥》的教学公开课,发现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并不明确,他将本课教学内容定位为:理解复杂情感,归纳诗歌意象,学习诗中文化传统,以朗读配合解析,以"三美"说新诗,比较古今送别诗以及解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结果不仅授课教师越说越糊涂,听课教师也如坠云雾。其  相似文献   

19.
卢聪勇 《成才之路》2021,(15):128-129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短小精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诗演绎,以画配诗,以诗解诗,以声配诗,尝试作诗,让学生得其趣而领其味,科学记诵古诗词,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而哲理诗是其绮丽的花瓣。各版本的小学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哲理诗。在教学哲理诗时,教师要通过激活诗趣、联系生活和积累内化等途径,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